最近搜索:
有关五的成语(共找到243条成语)
词语 | 解释 | 出处 |
---|---|---|
1.十恶五逆 | 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恶五逆,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 |
2.三皇五帝 | 我们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运》:“故夫三皇五帝之礼法度,不矜于同而预于治。” |
3.五十步笑百步 | 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4.五类杂种 | 犹言各种各类。 | 西汉·刘安《淮南子·隧形训》:“五类杂种,兴乎外,肖形而蕃。” |
5.五世其昌 | 指子孙后代兴盛,旧时常用来做新婚颂词。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
6.五子登科 | 五个孩子皆高中及第。 | 《宋史 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
7.五月飞霜 | 借指冤狱。 | |
8.五光十色 | 形容色泽艳丽,花样繁多。[近]五彩缤纷。 | 南朝 梁 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
9.三番五次 | 番:次数,遍数。三、五:表示很多次,屡次。指反复多次。也作“三番两次”、“两次三番”。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三番五次,缠的老和尚急了,说道:‘你是何处光棍,敢来闹我们!’” |
10.三言五语 | 犹三言两语。指很少的几句话。亦指说很少几句话的短暂时间。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那知一想,才觉长篇累牍,不合体裁,三言五语,包括不住,一时竟大为起难来。” |
11.三五蟾光 | 农历十五夜的月光。 | |
12.一退六二五 | 本是珠算斤两法的一句口诀。十六除一是0.0625,借用为推卸干净之意。“退”与“推”谐音,故多作“推”。 | 欧阳山《三家巷》:“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
13.五马渡江 | 指西晋末司马氏五王南渡长江,于建邺(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事。 | |
14.五尺之童 | 亦作“五尺之僮”。 | 《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
15.隔三差五 | 时常;每隔不久:他~就来一趟。 |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牛奶,鸡汤之类,为了医生所嘱也隔三差五地吃着。” |
16.三表五饵 | 汉代贾谊陈献的防御匈奴的办法。 | |
17.三江五湖 | 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泛指江河湖泊。 | 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 |
18.去天尺五 | ①谓与宫廷相近。②极言地势之高。 | 宋·黄庭坚《醉蓬莱》词:“尽道黔南,去天尺五。” |
19.敦煌五龙 | 晋代敦煌人索靖﹑泛衷﹑张甝﹑索紾﹑索永的合称。因其俱有逸群之才,故称。 | |
20.破家五鬼 | 喻败家子。五鬼,恶煞之一。 | |
21.五行八作 | 俗称各种行业 |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五行八作,就没你这一行。” |
22.三三五五 |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 唐·李白《采莲曲》:“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
23.五湖四海 |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 唐 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
24.五尺之孤 | 指年幼丧父的君主。 | |
25.四分五落 | 形容分散零乱。亦作:[[四纷五落]]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蓦闻人道,森森地唬得魂离壳。全家眷爱,多应是四分五落。” |
26.三尸五鬼 | 比喻奸佞之臣。 | |
27.五彩纷呈 | 好多种颜色。 | |
28.捱三顶五 | 见\'捱三顶四\'。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覆帐之后,宾客如市,捱三顶五,不得空闲。” |
29.四纷五落 | 散乱错杂的样子。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刘繇军兵大败,众皆四纷五落。” |
30.五车腹笥 | 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