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五的成语

有关五的成语(共找到243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五毒俱全 五毒:指蝎、蛇、壁虎、蜈蚣、蟾蜍五种有毒的动物,泛指各种坏事。比喻作恶多端,干尽坏事。 王朔《过把瘾就死》:“本来是掏个钱包进了监狱,出来就五毒俱全了。”
2.五蕴皆空 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船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3.知二五而不知十 知道两个五是多少,却不知十是什么意思。比喻看问题片面孤立。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4.五颜六色 形容颜色或品种繁多。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5.十十五五 ①谓十个一群,五个一组。形容错乱不齐。②谓每十里五里。 《乐府诗集·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
6.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比喻心情不安。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如何这般相待,不许人动身?’”
7.如坠五里雾中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坠其云雾中’。”
8.一身五世 一人亲身经历了五个朝代。比喻人寿命长。
9.四纷五落 散乱错杂的样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刘繇军兵大败,众皆四纷五落。”
10.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以后找机会再抓吧!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将来总有抓住他的机会哩!”
11.腹载五车 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因以\'腹载五车\'喻读书甚多﹐学识极富。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12.撁五挂四 谓接连不断。
13.不为五斗米折腰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 《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14.牵四挂五 指许多人或事互相牵连,关系复杂。
15.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16.五谷丰稔 意思是形容年成好。 唐·韦嗣立《论刑法多滥疏》:“风雨以时,则五谷丰稔。”
17.五经扫地 五经:指《诗》、《书》、《易》、《礼》、《春秋》,是儒家的五种经典。比喻文人或文化不受尊重。也指文人不自重,有失体统。 《新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
18.五行四柱 指排八字算命。旧时星相家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为四柱,合四柱之干支为八字;再按五行生克的说法加以推算,故称\"五行四柱\"。
19.三五之隆 三皇五帝之盛世。
20.破家五鬼 喻败家子。五鬼,恶煞之一。
21.十浆五馈 典出《列子黄帝》:“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谓十家卖浆者之中有五家争先送来。本谓卖浆者争利,后用以比喻争相设宴款待。 典出《列子·黄帝》:“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
22.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南朝·梁·刘峻《辩命论》:“同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23.一丸五色 指仙药。
24.三智五猜 绞尽脑汁,多方猜测。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老娘也不消得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十分。”
25.三风五气 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畋;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26.识二五而不知十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后以\'识二五而不知十\'谓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27.五花大绑 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是对重罪犯的一种刑法。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顺着捆来横着绑,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
28.五车腹笥 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29.四通五达 四通八达。形容交通畅达无阻。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地。”
30.九五之位 比喻君位。 《宋书·武帝纪》:“夫或跃在渊者,终飨九五之位。”
 243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