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王士祯的诗 > 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

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

[清代]:王士祯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一年多来那停泊秣陵画舫行舟让人想念,秦淮水上阁楼让人魂牵梦绕。
整个大地都笼罩在多日的细雨微风中,一片朦胧,本应是姹紫嫣红,如今却似残秋。

注释:
①秣陵:南京古名。梦绕:往事萦怀。
②雨丝风片:细雨微风。多指春景。

《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赏析

  秦淮河流贯南京城中,明末河畔歌馆舞榭特盛。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王士禛以扬州推官奉命至南京谳狱,居河侧,感秦淮旧事,作此组诗,抒盛衰兴亡之感。诗流丽悱侧,情韵悠远。原作二十首,《渔洋精华录》删六首。此乃组诗之第一首,写作此组诗之缘由,奠定了组诗风格哀婉的基调。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通过言怀虚写秦淮的人文景观(舟、楼),秣陵的自然地理特点(秦淮河流贯市区)已寓于其中。作者对秦淮胜地向往已久,故说:“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断肠”一词有二义,一为极度悲伤,二为极度思念。前者如曹操《蒿里行》:“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后者如曹丕《燕歌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自然,因思而悲是常见的心理现象,故此二义亦相通。这句诗中的“肠断”,用的是第二义。与下句的“梦绕”相对应,合言正所谓“昼思夜想”,可见作者对秦淮胜景的情之切、思之深。在诗中,秣陵属地而言舟,秦淮属水而言楼,可见此舟非一般的舟,乃是行驶或停泊于内陆河的画船游舫;此楼亦非一般的楼,而是临水的雕梁画栋。这确实是秦淮胜景的特色。此地曾经繁华一时、声名远播,正是作者为之“肠断”“梦绕”所在。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通过记游实写秦淮的自然景观(雨丝风片、浓春烟景),但当时社会变迁的痕迹(秦淮无复旧日繁华)也宛然可寻。“十目雨丝风片罩,浓春烟景似残秋。“写诗人亲履其境后的印象。明代汤显祖剧作《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有云:“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炯波商船”。王士祯的诗句脱化于此,而又自出新意。上引《牡丹亭》诸句重在描写令人神怡的美景,而王士祯的“浓春烟景似残秋”却透露出无限的感伤。“浓春”不是初春,而是春意正浓的时节;“残秋”显然一片凋零、屑近严冬了。春意正浓的秦淮胜地,本应姹紫妍红、美不胜收,如今却是这等苍凉。作者的感受很深沉,但是这种感受的内容是什么?作者并未明言。“残秋”是时令即将交替的关捩点,也许诗人由时令的交替想到王朝的兴替,顿起故国之思、黍离之悲吧。或许诗人什么都没想,只是为秦淮河畔的实况与自己的心理预期大相径庭而觉得失望吧。作者虽未明言,读者却可因此而生出许多联想与忖度,欣赏此诗丰富的美感。

  此诗以乐景抒哀情,由“肠断”两字可知作者怀着悲伤凄凉的心境来到了秦淮河边,虽是“雨丝风片”的春日,但在绵绵的细雨中,在潇潇的春风中,作者只感到了对秦淮河今昔对比的无限悲凉,浓艳的春光也安慰不了如残秋般的内心。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秦淮河凄凉萧条的哀伤感怀之情。

王士祯简介

清代·王士祯的简介

王士祯 王士祯(1634年—1711年),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豫孙,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汉族,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 王士祯的诗(24篇) ► 王士祯的名句

猜你喜欢

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

清代王士祯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

秦淮杂诗(二十首选—)

清代王士祯

傅寿清歌沙嫩箫,红牙紫玉夜相邀。
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

秦淮杂诗

清代王士祯

旧院风流数顿杨,梨园往事泪沾赏。
樽前白发谈天宝,零落人间脱十娘。

杂诗二十首 其一

宋代唐庚

屏迹舍人巷,灌园居士桥。
花开不旋踵,草薙复齐腰。
蛤哭明朝雨,鸡鸣闇夜朝。
未能全独乐,邻里去招邀。

杂诗二十首 其一六

宋代唐庚

夜语不觉久,晨兴良独难。
加之得卯酒,晚矣恰朝餐。
笋蕨春生箸,鱼虾海入盘。
南方禁太饱,茗盌直须寛。

杂诗二十首 其一二

宋代唐庚

旧物杯中酒,新衔海上翁。
百非无一是,显过岂微功。
引水江分碧,烹丹井为红。
幽居亦多事,度日不全空。

杂诗二十首 其一四

宋代唐庚

已分诗驱使,宁辞酒过差。
南烹人钓蛤,北信客占鸦。
年事侵肤理,忧端宿肺家。
嚮来功业兴,到晚咏余霞。

杂诗二十首 其一五

宋代唐庚

覆载宜然等,寒暄乃尔殊。
雪曾前岁有,地过此邦无。
煮海鲸鲵动,烹山虎豹唿。
南来何所得,诗语帯娵隅。

杂诗二十首 其一九

宋代唐庚

浪迹苍梧外,放怀黄木东。
人情双鬓雪,天色屡头风。
国计中宵切,家书隔岁通。
为儒得愁思,一笑赖儿童。

杂诗二十首 其一一

宋代唐庚

为农沙子步,附保水西乡。
隐几江天远,开门佛土香。
时情荒径草,野色淡渔梁。
欲纵高秋目,东偏短作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