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附存)
[唐代]:王昌龄
王维诗天子,杜甫诗宰相。
(见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卷十九引《王昌龄集》。
似出后人依托。
)(按:《全唐诗》卷一四一收昌龄《小敷谷龙潭祠作》,第十九句缺一字。
汲克阁本《唐诗纪事》卷二四引此诗不缺,此句作「奔飞振串梁」。
)。
王維詩天子,杜甫詩宰相。
(見宋葉廷珪《海錄碎事》卷十九引《王昌齡集》。
似出後人依托。
)(按:《全唐詩》卷一四一收昌齡《小敷谷龍潭祠作》,第十九句缺一字。
汲克閣本《唐詩紀事》卷二四引此詩不缺,此句作「奔飛振串梁」。
)。
唐代·王昌龄的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
► 王昌龄的诗(283篇) ► 王昌龄的名句〕
唐代: 王昌龄
王维诗天子,杜甫诗宰相。
(见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卷十九引《王昌龄集》。
似出后人依托。
)(按:《全唐诗》卷一四一收昌龄《小敷谷龙潭祠作》,第十九句缺一字。
汲克阁本《唐诗纪事》卷二四引此诗不缺,此句作「奔飞振串梁」。
)。
王維詩天子,杜甫詩宰相。
(見宋葉廷珪《海錄碎事》卷十九引《王昌齡集》。
似出後人依托。
)(按:《全唐詩》卷一四一收昌齡《小敷谷龍潭祠作》,第十九句缺一字。
汲克閣本《唐詩紀事》卷二四引此詩不缺,此句作「奔飛振串梁」。
)。
唐代: 沈佺期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见明刻本宋佚名编《锦绣万花谷后集》卷十四「将帅」类)(按:此四句即《木兰诗》中后人以为极似唐人所作之句。
《万花谷》收佺期《塞北二首》摘句后,又收此四句,署「前人」。
未祥编者另有所据抑疏忽致误。
今人或主《木兰诗》为唐初人所作。
今姑录出附存佺期名下,以供研究者)(採择。
又按:同治《泉州府志》卷七有沈佺期大小潘山七律二首。
佺期未入闽,二诗亦不类初唐诗,疑为后代同名者作,今不录,附识于此。
)。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見明刻本宋佚名編《錦繡萬花谷後集》卷十四「将帥」類)(按:此四句即《木蘭詩》中後人以為極似唐人所作之句。
《萬花谷》收佺期《塞北二首》摘句後,又收此四句,署「前人」。
未祥編者另有所據抑疏忽緻誤。
今人或主《木蘭詩》為唐初人所作。
今姑錄出附存佺期名下,以供研究者)(採擇。
又按:同治《泉州府志》卷七有沈佺期大小潘山七律二首。
佺期未入閩,二詩亦不類初唐詩,疑為後代同名者作,今不錄,附識于此。
)。
唐代: 韩愈
未为世用古来多,如子雄文世孰过。
好待功成身退后,却抽身去卧烟萝。
(见《青琐高议别集》卷四)(按:此诗似出后人僞託。
然韩湘仙事,始于唐时,此诗为唐人或宋人作,今已无从辨明,姑录存于此。
)。
未為世用古來多,如子雄文世孰過。
好待功成身退後,卻抽身去卧煙蘿。
(見《青瑣高議别集》卷四)(按:此詩似出後人僞託。
然韓湘仙事,始于唐時,此詩為唐人或宋人作,今已無從辨明,姑錄存于此。
)。
唐代: 杜甫
诗王本在陈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声振扶桑享天福。
(见冯贽《云仙杂记》卷一引《文览》)(按:此诗可断定非杜甫作。
《云仙杂记》一书,传为唐末人冯贽作,后人虽有疑其为宋人僞託者,然所举诸证尚不足以定谳。
今仍从旧说视作唐人之作姑附存杜甫名下。
)。
詩王本在陳芳國,九夜扪之麟篆熟,聲振扶桑享天福。
(見馮贽《雲仙雜記》卷一引《文覽》)(按:此詩可斷定非杜甫作。
《雲仙雜記》一書,傳為唐末人馮贽作,後人雖有疑其為宋人僞託者,然所舉諸證尚不足以定谳。
今仍從舊說視作唐人之作姑附存杜甫名下。
)。
唐代: 李白
朝披梦泽云(甲、乙、戊本作「云梦泽」),笠钓青茫茫。
寻丝(甲作「流」、乙作「绿」)得双鲤,中有三(乙作「二」)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乙作「遶」)势如飞翔。
归来问天老(甲、戊作「姥」)奥(甲、戊作「妙」)义不可量。
金刀(甲作「刃」)割青素(甲作「紫」),灵文烂煌煌。
嚥(甲、戊作「燕」)服十二环(戊作「镮」),奄(甲、戊作「想」)见仙人房。
暮跨(丙作「骑」)紫鳞(丙作「麟」)去,海气侵肌凉。
龙子善(戊作「喜」)变化,化作梅花妆。
赠(甲、戊作「遗」)我纍纍(乙作「叠叠」)珠,靡靡(甲作「非」)明月光。
劝我穿绛(乙作「络」)缕(甲、戊作「楼」),繫作裙(戊、丁作「裾」)间裆(甲作「当」,戊作「珰」)。
挹(甲、戊作「揖」)子(甲作「予」,丁戊作「余」)以携(甲作「疾」,乙作「词」,丁、戊作「辞」)去,谈笑闻遗(甲、乙、戊作「余」)香。
(按:《全唐诗》卷一八五据《王直方诗话》录「房」、「凉」、「光」三韵,《全唐诗续补遗》卷四录「茫」、「凉」二韵。
)。
朝披夢澤雲(甲、乙、戊本作「雲夢澤」),笠釣青茫茫。
尋絲(甲作「流」、乙作「綠」)得雙鯉,中有三(乙作「二」)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乙作「遶」)勢如飛翔。
歸來問天老(甲、戊作「姥」)奧(甲、戊作「妙」)義不可量。
金刀(甲作「刃」)割青素(甲作「紫」),靈文爛煌煌。
嚥(甲、戊作「燕」)服十二環(戊作「镮」),奄(甲、戊作「想」)見仙人房。
暮跨(丙作「騎」)紫鱗(丙作「麟」)去,海氣侵肌涼。
龍子善(戊作「喜」)變化,化作梅花妝。
贈(甲、戊作「遺」)我纍纍(乙作「疊疊」)珠,靡靡(甲作「非」)明月光。
勸我穿绛(乙作「絡」)縷(甲、戊作「樓」),繫作裙(戊、丁作「裾」)間裆(甲作「當」,戊作「珰」)。
挹(甲、戊作「揖」)子(甲作「予」,丁戊作「餘」)以攜(甲作「疾」,乙作「詞」,丁、戊作「辭」)去,談笑聞遺(甲、乙、戊作「餘」)香。
(按:《全唐詩》卷一八五據《王直方詩話》錄「房」、「涼」、「光」三韻,《全唐詩續補遺》卷四錄「茫」、「涼」二韻。
)。
唐代: 李白
人生烛上花,光(乙作「火」)灭巧妍尽。
春风绕树头,日与化(戊作「花」)工(丁作「花工」)进。
只(戊作「惟」)知雨露贪,不闻(丁、戊作「念」)零落尽(甲无以上二句)。
我昔(乙、戊作「昔我」)飞骨时,惨见当涂坟。
青松霭朝(丁、戊作「明」)霞,缥缈山(戊作「上」)丁村。
既死明月魄,无复(丁、戊作「彼」)玻璃(乙、戊作「瓈」)魂。
念此一脱洒(戊作「酒」),长啸祭(甲、乙、戊作「登」)崑崙。
醉着鸾皇(甲、丁、戊作「凤」)衣,星斗俯可扪。
(见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卷三十《诗文补遗》录苏轼书李白诗墨迹。
出校各本,甲本为赵令畤《侯鲭录》卷二,乙本指《增修诗话总龟》卷十一引《王直方诗话》,丙本指《全唐诗》卷一八五引《王直方诗话》,丁本指《李白诗校注》据《唐宋诗醇》所录校语,戊本指《津逮秘书》本《东坡题跋》卷二)(〖1〗《东坡题跋》卷二:「余顷在京师,有道人相访,风骨甚异,语论不凡,自云常与物外诸公往还,口诵此二篇,云东华上清监清逸真人李太白作也。
」〖2〗《侯鲭录》卷二:「东坡先生在岭南,言元祐中有见李白酒肆中诵其近诗云:『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
』此非世人语也。
少游尝手录其全篇,少游敍云:『观顷在京师,有道人相访,风骨甚异,语论不凡,自云尝与物外诸公往还,口诵二篇,云东华上清监清逸真人李白作也。
』」)(〖3〗《王直方诗话》:「元祐八年,东坡帅定武,李方叔、王仲弓别于惠济,出示南岳典宝东华李真人像,又出此二诗,曰此李真人作也。
近有人于江上遇之得此,云即李太白也。
」〖4〗《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引东坡云:「予都下见有人携一纸文书,字则颜鲁公也,墨迹如未干,纸亦新健,其诗曰:『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
』此语非太白不能道也。
」今按:此诗第二首云:「我昔飞骨时,惨见当涂坟。
」显然非李白所作。
就前所录北宋诸家有关获得此诗的记录而言,其作者约有以下几种可能:其一,北宋道士托名李白作;其二,李真人作,后传成李白作;其三,北宋道士录唐时遗诗而献于东坡;其四,东坡自作而僞称得之于他人,亦如解《八阵图》而称少陵託梦之类。
今莫详孰是。
因此二诗出处甚早,《全唐诗》及今贤补遗已录存其片断,故为补足而附存之。
)。
人生燭上花,光(乙作「火」)滅巧妍盡。
春風繞樹頭,日與化(戊作「花」)工(丁作「花工」)進。
隻(戊作「惟」)知雨露貪,不聞(丁、戊作「念」)零落盡(甲無以上二句)。
我昔(乙、戊作「昔我」)飛骨時,慘見當塗墳。
青松霭朝(丁、戊作「明」)霞,缥缈山(戊作「上」)丁村。
既死明月魄,無複(丁、戊作「彼」)玻璃(乙、戊作「瓈」)魂。
念此一脫灑(戊作「酒」),長嘯祭(甲、乙、戊作「登」)崑崙。
醉着鸾皇(甲、丁、戊作「鳳」)衣,星鬥俯可扪。
(見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卷三十《詩文補遺》錄蘇轼書李白詩墨迹。
出校各本,甲本為趙令畤《侯鲭錄》卷二,乙本指《增修詩話總龜》卷十一引《王直方詩話》,丙本指《全唐詩》卷一八五引《王直方詩話》,丁本指《李白詩校注》據《唐宋詩醇》所錄校語,戊本指《津逮秘書》本《東坡題跋》卷二)(〖1〗《東坡題跋》卷二:「餘頃在京師,有道人相訪,風骨甚異,語論不凡,自雲常與物外諸公往還,口誦此二篇,雲東華上清監清逸真人李太白作也。
」〖2〗《侯鲭錄》卷二:「東坡先生在嶺南,言元祐中有見李白酒肆中誦其近詩雲:『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此非世人語也。
少遊嘗手錄其全篇,少遊敍雲:『觀頃在京師,有道人相訪,風骨甚異,語論不凡,自雲嘗與物外諸公往還,口誦二篇,雲東華上清監清逸真人李白作也。
』」)(〖3〗《王直方詩話》:「元祐八年,東坡帥定武,李方叔、王仲弓别于惠濟,出示南嶽典寶東華李真人像,又出此二詩,曰此李真人作也。
近有人于江上遇之得此,雲即李太白也。
」〖4〗《苕溪漁隐叢話前集》卷五引東坡雲:「予都下見有人攜一紙文書,字則顔魯公也,墨迹如未幹,紙亦新健,其詩曰:『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此語非太白不能道也。
」今按:此詩第二首雲:「我昔飛骨時,慘見當塗墳。
」顯然非李白所作。
就前所錄北宋諸家有關獲得此詩的記錄而言,其作者約有以下幾種可能:其一,北宋道士托名李白作;其二,李真人作,後傳成李白作;其三,北宋道士錄唐時遺詩而獻于東坡;其四,東坡自作而僞稱得之于他人,亦如解《八陣圖》而稱少陵託夢之類。
今莫詳孰是。
因此二詩出處甚早,《全唐詩》及今賢補遺已錄存其片斷,故為補足而附存之。
)。
清代: 毛澄
书堂空榜旧时题,教伎楼倾久阙梯。
树绕假山藏石穴,水侵枯柳卧池堤。
日斜每见居人祭,月暗如闻野鵩啼。
白发逐臣天万里,永昌犹在夜郎西。
書堂空榜舊時題,教伎樓傾久阙梯。
樹繞假山藏石穴,水侵枯柳卧池堤。
日斜每見居人祭,月暗如聞野鵩啼。
白發逐臣天萬裡,永昌猶在夜郎西。
明代: 刘基
槐叶阴阴覆短墙,微风细雨麦秋凉。
如何一岁三春景,不及闲窗午梦长。
槐葉陰陰覆短牆,微風細雨麥秋涼。
如何一歲三春景,不及閑窗午夢長。
唐代: 张建封
赖有双旌在手中,镆鎁昨夜新磨了。
(见李肇《国史补》卷上。
)(〖1〗李肇《国史补·徐州朝天行》:「张建封自徐州入觐,为《朝天行》。
末句云:『赖有双旌在筘,镆鎁昨夜新磨了。
』德宗不说。
」〖2〗《新唐书》卷一百五十八《张报封传》:「十三年来朝,帝不待日召见延英殿,方会朝赴大夫班,以示殊宠,建封赋《朝天行》以献。
帝眷遇异等,赐名马珍具。
」)。
賴有雙旌在手中,镆鎁昨夜新磨了。
(見李肇《國史補》卷上。
)(〖1〗李肇《國史補·徐州朝天行》:「張建封自徐州入觐,為《朝天行》。
末句雲:『賴有雙旌在筘,镆鎁昨夜新磨了。
』德宗不說。
」〖2〗《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八《張報封傳》:「十三年來朝,帝不待日召見延英殿,方會朝赴大夫班,以示殊寵,建封賦《朝天行》以獻。
帝眷遇異等,賜名馬珍具。
」)。
元代: 郭翼
芣苡新生盖池面,辛夷高开满上头。
生憎雨恶兼风恶,转益朝愁复暮愁。
芣苡新生蓋池面,辛夷高開滿上頭。
生憎雨惡兼風惡,轉益朝愁複暮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