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背扼喉


拊背扼喉

拼音fǔ bèi è hóu

解释意思是打击要害,控制要害。本军事术语,后世拳家亦用之。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暂未找到成语拊背扼喉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拊背扼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拊背扼喉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抵背扼喉 唐太宗李世民《赐诏》:“抵背扼喉,塞其归路。”
抚背扼喉 唐·卢照邻《穷鱼赋》:“拖鳍挫鬎,抚背扼喉。”
拊背扼吭 语出《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吭”。
扼喉抚背 隋·卢思道《为北齐檄陈文》:“巨舰高舻,顺流东指江都、寿春之域;扼喉抚背之兵,飞龙赤马,绝水南越。”
扼亢拊背
扼吭拊背 清 魏源《圣武记》第14卷:“如何而形格势禁,如何而扼吭拊背,愿闻其宜忌,可乎?”
拊背搤吭 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