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


同舟共济

拼音tóng zhōu gòng jì

解释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中同心协力,战胜困难。[近]同甘共苦。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同舟共济的典故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都将对方视为仇人。有一次,两国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船刚开的时候,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但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大风雨,眼见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顾不得彼此的仇恨,纷纷互相救助,并且合力稳定船身,才逃过这场天灾,而安全到达河的对岸。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同舟共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同舟共济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同舟共命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二回:“占光又催着道:‘我们此刻,统共一十四个人,真正同舟共命,务求大家想个法子,脱了干系才好。’”
合衷共济 谢彬《民国政党史》第四节:“进步党亦感两党提携之必要,故遇事胥能合衷共济。”
和衷共济 《尚书 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 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首尾共济 《明史·方逢时传》:“两人首尾共济,边境遂安。”
同心共济 宋·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共济。”
风雨同舟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胡越同舟 语出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李郭同舟 《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同舟而济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