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小的成语

有关小的成语(共找到296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小鹿触心头 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 清·翟灏《通俗编·兽畜》:“为帝迫困于斯,见之汗湿衣襟,若小鹿之触吾心头。”
2.搧小扇子 谓加以煽动。
3.小试牛刀 稍微用一下宰牛的刀。比喻有大才的人在小事上试一下身手。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簿书钱谷之余,小试牛刀,敢谓爱民如子弟。”
4.吃小亏占大便宜 指暂时觉得吃亏,将来能得到大的好处。 张平《抉择》:“哗众取宠、笼络人心;新官上任三把火;吃小亏占大便宜……”
5.家道小康 家道:家境;小康:中等水平。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宋·洪迈《夷坚志》。
6.大斗小秤 秤:称重的器皿。使用超出标准的斗收进,小于标准的秤出,进行盘剥克扣。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大斗小秤、奸盗诈伪、淫邪欺罔之徒,受那些磨烧舂锉之苦。”
7.眇乎其小 形容非常微小。 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
8.小受大走 谓轻打就受﹐重打就逃开。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语本《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9.蝇头小利 形容微少的利益。 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10.民亦劳止,汔于小康 民亦劳止与汔可小康都是互文同义。意思是说老百姓太劳苦,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表达了奴隶制时代先民们的一种理想。 《诗经》中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11.不安小成 意思是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就或职位。成:成就。
12.小人之雄 小人之中的极坏者。
13.小打小闹 比喻小规模、零零碎碎地做事。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因为我们讲的战争不是小打小闹,是世界战争。”
14.蕞尔小邦 小国;小城邑。
15.雀小脏全 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钱钟书《围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机器当然应有尽有,就是不大牢。”
16.男女老小 泛指所有的人。 洪深《五奎桥》:“你到底是帮助救活了桥东几十家的男女老小呢!让我们拆桥吧!”
17.玲珑小巧 玲珑:精巧细致;小巧:细小而灵巧。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秦牧《粗犷与细腻》:“而这一切,又使草虫显得更加玲珑小巧了。”
18.大桀小桀 指赋税过重,尽管程度不同,同样是暴君的行为。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19.羊肠小径 形容曲折崎岖的小路。 巴金《家》:“进了这门,他们即发现一条羊肠小径躺在竹林中间。”
20.挈瓶小智 汲水用的瓶,它装不了多少水。比喻知识浅薄,不能深明事理。 《南齐书·刘善明传》:“徒以挈瓶小智,名参佐命,常恐朝露一下,深思不酬。”
21.短小精悍 ①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能干。②形容文章、发言简短有力。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
22.小异大同 小部分不同,大部分相同。 南朝·宋·刘义庆《文心雕龙·檄移》:“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与檄参伍,故不重论也。”
23.小子后生 泛指少年后辈。 唐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
24.小国寡民 本为春秋时期老子的政治理想。指国小民少。后常用作谦词。 先秦 李耳《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25.牛刀小试 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 宋 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26.欺大压小 欺骗强大的,压迫弱小的。 元 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压小,全凭谄佞奸贪。”
27.力小任重 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28.辟支小乘 佛教语。即辟支佛乘。因其并无师承﹐独自悟道﹐未能达到无上觉悟的法界而成佛﹐故称。
29.小小不言 不言:不值得一提。指细微得不值一提,即微不足道。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4回:“彼此顾交情,留个脸,小小不言的事情,我也不追究了。”
30.大来小往 指阴暗面逐渐消失,光明面逐渐增长。也借喻商人以小本牟取暴利。
 296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