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滨,和文学张志尹
[唐代]:萧颖士
隆古日以远,举世丧其淳。慷慨怀黄虞,化理何由臻。
步出城西门,裴回见河滨。当其侧陋时,河水清且潾。
沧桑一以变,莽然翳荆榛。至化无苦窳,宇宙将陶甄。
太息感悲泉,人往迹未湮。瑟瑟寒原暮,冷风吹衣巾。
顾我譾劣质,希圣杳无因。且尽登临意,斗酒欢相亲。
隆古日以遠,舉世喪其淳。慷慨懷黃虞,化理何由臻。
步出城西門,裴回見河濱。當其側陋時,河水清且潾。
滄桑一以變,莽然翳荊榛。至化無苦窳,宇宙将陶甄。
太息感悲泉,人往迹未湮。瑟瑟寒原暮,冷風吹衣巾。
顧我譾劣質,希聖杳無因。且盡登臨意,鬥酒歡相親。
唐代·萧颖士的简介
萧颖士(717~768年),字茂挺,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唐朝文人、名士。萧高才博学,著有《萧茂挺集》。门人共谥“文元先生”。工于书法,长于古籀文体,时人论其“殷...〔
► 萧颖士的诗(54篇) ► 萧颖士的名句〕
唐代: 萧颖士
隆古日以远,举世丧其淳。慷慨怀黄虞,化理何由臻。
步出城西门,裴回见河滨。当其侧陋时,河水清且潾。
沧桑一以变,莽然翳荆榛。至化无苦窳,宇宙将陶甄。
太息感悲泉,人往迹未湮。瑟瑟寒原暮,冷风吹衣巾。
顾我譾劣质,希圣杳无因。且尽登临意,斗酒欢相亲。
隆古日以遠,舉世喪其淳。慷慨懷黃虞,化理何由臻。
步出城西門,裴回見河濱。當其側陋時,河水清且潾。
滄桑一以變,莽然翳荊榛。至化無苦窳,宇宙将陶甄。
太息感悲泉,人往迹未湮。瑟瑟寒原暮,冷風吹衣巾。
顧我譾劣質,希聖杳無因。且盡登臨意,鬥酒歡相親。
唐代: 萧颖士
隆古日以远,举世丧其淳。
慷慨怀黄虞,化理何由臻。
步出城西门,裴回见河滨。
当其侧陋时,河水清且潾。
沧桑一以变,莽然翳荆榛。
至化无苦窳,宇宙将陶甄。
太息感悲泉,人往迹未湮。
瑟瑟寒原暮,冷风吹衣巾。
顾我谫劣质,希圣杳无因。
且尽登临意,斗酒欢相亲。
隆古日以遠,舉世喪其淳。
慷慨懷黃虞,化理何由臻。
步出城西門,裴回見河濱。
當其側陋時,河水清且潾。
滄桑一以變,莽然翳荊榛。
至化無苦窳,宇宙将陶甄。
太息感悲泉,人往迹未湮。
瑟瑟寒原暮,冷風吹衣巾。
顧我谫劣質,希聖杳無因。
且盡登臨意,鬥酒歡相親。
宋代: 李光
已谋湖上屋三间,身退聊同倦鸟还。
老去最便青篛笠,梦回空想紫宸班。
招邀山月当轩醉,结约江鸥作伴闲。
赖有渊明能赋咏,悠然把酒对南山。
已謀湖上屋三間,身退聊同倦鳥還。
老去最便青篛笠,夢回空想紫宸班。
招邀山月當軒醉,結約江鷗作伴閑。
賴有淵明能賦詠,悠然把酒對南山。
宋代: 陈着
冠屦天地间,车笠风云从。
我行半东南,已复八十翁。
取友必端人,求我我蒙童。
初见老不化,宿学今何功。
万丈委羽山,中有人中龙。
文气苏玉局,心事庞德公。
岂不愿纳交,谁与先为容。
何物瀹小子,託根岁寒松。
寄我寿我诗,墨妙扬古风。
扇开眼眊矂,翼起身龙钟。
要知片云外,实共二浙东。
气以类相应,面未心已同。
端如获骊珠,不羡放鸽笼。
滥吹谱美茎,难报来施丰。
冠屦天地間,車笠風雲從。
我行半東南,已複八十翁。
取友必端人,求我我蒙童。
初見老不化,宿學今何功。
萬丈委羽山,中有人中龍。
文氣蘇玉局,心事龐德公。
豈不願納交,誰與先為容。
何物瀹小子,託根歲寒松。
寄我壽我詩,墨妙揚古風。
扇開眼眊矂,翼起身龍鐘。
要知片雲外,實共二浙東。
氣以類相應,面未心已同。
端如獲骊珠,不羨放鴿籠。
濫吹譜美莖,難報來施豐。
宋代: 萧泰来
富与贵在天,君子不谓性。
贤不肖在人,君子不谓命。
是以张月臺,可疑亦可信。
修身以俟之,人定天亦定。
富與貴在天,君子不謂性。
賢不肖在人,君子不謂命。
是以張月臺,可疑亦可信。
修身以俟之,人定天亦定。
宋代: 周必大
岂弟基岩邑,名声起使华。
台评扶国是,谏纸合谟嘉。
念昔陪东府,看公肃正衙。
班齐人立鹗,疏出字飞鸦。
汉履星辰远,江祠岁月赊。
负图官益峻,赐札礼弥加。
耄耋常称道,儿孙竞克家。
归全无一愧,殄瘁有长嗟。
豈弟基岩邑,名聲起使華。
台評扶國是,谏紙合谟嘉。
念昔陪東府,看公肅正衙。
班齊人立鹗,疏出字飛鴉。
漢履星辰遠,江祠歲月賒。
負圖官益峻,賜劄禮彌加。
耄耋常稱道,兒孫競克家。
歸全無一愧,殄瘁有長嗟。
宋代: 李光
几年辛苦厌兵间,多谢君恩肯放还。
故里萧骚松竹在,流年荏苒鬓毛斑。
愁多不分青春过,睡足聊欣白昼闲。
况有弟兄同保社,年年携酒共浇山。
幾年辛苦厭兵間,多謝君恩肯放還。
故裡蕭騷松竹在,流年荏苒鬓毛斑。
愁多不分青春過,睡足聊欣白晝閑。
況有弟兄同保社,年年攜酒共澆山。
宋代: 徐钧
细雨斜风一钓丝,绿簑青笠镇相随。
朝廷休觅渔歌看,万顷千波总是诗。
細雨斜風一釣絲,綠簑青笠鎮相随。
朝廷休覓漁歌看,萬頃千波總是詩。
明代: 王汝玉
风蓑雨笠几经春,流水桃花一钓纶。
身世自甘成两弃,翻然终愧有莘人。
風蓑雨笠幾經春,流水桃花一釣綸。
身世自甘成兩棄,翻然終愧有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