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引

[唐代]:宋之问

攀云窈窕兮上跻悬峰,长路浩浩兮此去何从。
水一曲兮肠一曲,山一重兮悲一重。松槚邈已远,
友于何日逢。况满室兮童稚,攒众虑于心胸。
天高难诉兮远负明德,却望咸京兮挥涕龙钟。

宋之问简介

唐代·宋之问的简介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他的主要功绩和沈佺期一样,在创作实践中使...〔► 宋之问的诗(265篇) ► 宋之问的名句

猜你喜欢

高山引

唐代宋之问

攀云窈窕兮上跻悬峰,长路浩浩兮此去何从。
水一曲兮肠一曲,山一重兮悲一重。松槚邈已远,
友于何日逢。况满室兮童稚,攒众虑于心胸。
天高难诉兮远负明德,却望咸京兮挥涕龙钟。

缑山引

宋代司马光

王子吹笙去不还,当时旧物唯缑山。
山深树老藏遗庙,春月秋风空自闲。
轘辕左界连商雒,碧瓦朱栏露华薄。
经时掩户庭草深,永昼无人涧花落。
徘徊未下日将西,遥望嵩阳烟景微。
鹤驭飘飖向何许,林间空见白云飞。

木山引水二首 其一

宋代苏辙

引水穿墙接竹梢,谷藏峰底大容瓢。
将流旋滴庐山瀑,已尽还来海上潮。
乱点落池惊睡觉,半山含润沃心焦。
瓦盆一斛何胜满,溢去犹能浸菊苗。

木山引水二首 其二

宋代苏辙

檐下枯槎拂荻梢,山川迤逦费公瓢。
幽泉细细流岩鼻,盆水瀰瀰涨海潮。
但爱坚如湖上石,谁怜收自竈中焦。
苍崖寒熘须佳荫,尚少冬青石茧苗。

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

宋代苏轼

蜀江久不见沧浪,江上枯槎远可将。
去国尚能三犊载,汲泉何爱一夫忙。
崎岖好事人应笑,冷淡为欢意自长。
遥想纳凉清夜永,窗前微月照汪汪。
千年古木卧无梢,浪卷沙翻去似瓢。
几度过秋生藓晕,至今流润应江潮。
泫然疑有蛟龙吐,断处人言霹雳焦。
材大古来无适用,不须郁郁慕山苗。

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 其二

宋代苏轼

千年古木卧无梢,浪捲沙翻去似瓢。
几度过秋生藓晕,至今流润应江潮。
泫然疑有蛟龙吐,断处人言霹雳焦。
材大古来无适用,不须郁郁慕山苗。

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 其一

宋代苏轼

蜀江久不见沧浪,江上枯槎远可将。
去国尚能三犊载,汲泉何爱一夫忙。
崎岖好事人应笑,冷淡为欢意自长。
遥想纳凉清夜永,窗前微月照汪汪。

池上近作假山引水穿石撒珠其上亦有可观因成

宋代吴芾

终日尘劳困簿书,无因归泛小西湖。
且来池上看堆翠,更向峰前认撒珠。
触石有云时点缀,随风无雨自沾濡。
老夫行矣休官去,留与邦人作画图。

池上近作假山引水穿石撒珠其上亦有可观因成拙句

宋代吴芾

终日尘劳困簿书,无因归泛小西湖。
且来池上看堆翠,更向峯前认撒珠。
触石有云时点缀,随风无雨自霑濡。
老夫行矣休官去,留与邦人作画图。

高山

南北朝邹浩

莫道高山老古锥,歘令金碧照崔嵬。
神通未必输摩诘,眼浄方能识万回。
捧打室中纷似雨,鼓椎堂上吼如雷。
天长地久君王寿,从此宗风亘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