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注释:
①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原本,原来。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②磨:折磨,挫折,磨炼。击:打击。坚劲:坚强有力。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竹石》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郑燮简介
清代·郑燮的简介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 郑燮的诗(26篇) ► 郑燮的名句〕猜你喜欢
竹石图
东吴妙手不可得,省郎山石兵曹竹。唐侯座上偶相逢,并写秋光归一幅。
丛篁擢玉分弯环,怪石立铁支孱颜。笔锋挥霍斩绝外,意匠回斡苍茫间。
物情境态精描貌,紫蔓青苔见班驳。凤雏濯濯散毛羽,稚子差差露头角。
人生会遇安可常,一时合景如干将。千年崖谷注明月,九夏庭馆寒飞霜。
唐侯特达参朝政,两君高致谁能并。嗟哉奇绝真二难,此石此竹谁当看。
题竹石
湘江不可渡,披图开我心。万玉倚晴碧,彷佛湘山阴。
清商耸毛发,苍雪何萧森。霜寒白石瘦,林迥青烟深。
危梢拂层巘,远黛迷孤岑。泠泠发天籁,悠悠引鸾音。
幽贞良足娱,密荫还相临。怀哉冰雪冱,挺挺纷难侵。
佳境渺在望,何当遂招寻。临风意无限,因之感微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