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鲁迅的诗 >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近代]:鲁迅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郁达夫:小说家。他因发起组织“中国自由大同盟”,参加“左联”,主编左翼刊物而为国民政府当局所忌恨。钱王:即钱镠(852-932),今浙江杭州人,五代时吴越国的国王。登假:同登遐,旧称帝王的死亡为登假。伍相随波:伍相,即伍子胥(?-前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
②平楚:平林。登高望远,见树木连成一片,就像平地一样。蔽:蔽于,被遮掩。高岑:高山。
③坟坛:指西湖边岳飞的坟墓。将军岳:指岳飞(1103-1142),杭州西湖畔有岳坟。处士林:处士,古时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此处指林逋(967-1028)。
④何似:哪里比得上。举家:全家。游旷远:指投入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风波浩荡:喻指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斗争。足:尽可。行吟:这里是指创作活动。

译文:
暴君钱王早已埋入荒郊,残虐的鬼魂却仍然未消。忠诚的伍子胥惨遭杀害,尸骨随波飘流总难寻找。
杭州平林漠漠日丽风飘,那雄鹰却不能翱翔云霄。梅花散发著幽香的小山,都被高山大岭层层遮掉。
岳坟显得多么冷落萧条,林逋的孤山也凄凉寂寥。
还不如快投入社会激流,大风大浪中为革命吟啸!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赏析

  首联入题,点明杭州的黑暗政治现状。残酷压迫人民的钱大王,虽然死去千年,但他的幽灵还在杭州游荡;而效忠吴国的伍子胥,却落得葬身鱼腹,尸骨不可寻的悲惨结局。这两句诗寄托史事,影射现实, “仍如在”是点睛之笔,强调指出国民政府在杭州的暴虐统治。含蓄而尖锐地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当今的“钱王”治下当顺民,还是步伍子胥后尘。这是从政治上暗示郁达夫,不要对浙江的国民政府当局抱任何幻想。

  颔联从杭州的风光景色来说。“平楚日和”和“小山香满”,借对杭州幽美风景的描写,象征一种安乐、闲适的生活境界。 “憎”于“平楚日和”的“健翮”,“蔽”于“小山香满”的“高岑”,意思是说,翱翔云天,搏击风雨的雄鹰,厌恶风和日暖、平林漠漠的小天地;革命者如果陶醉在花香四溢的小山里,那就会遮蔽自己的政治视野,而不明革命的大理。鲁迅1928年去杭州时说:“至于西湖风景,虽然宜人,有吃的地方,也有玩的地方,如果流连忘返湖光山色,也会消磨人的志气的。”事隔几年,他把这一观感融进了诗句中。语重心长,严肃地提醒郁达夫:不要迷恋这样的生活环境;又热忱地鼓励郁达夫:要像“高岑”,要学“健翮”,做一个有抱负的革命者。

  颈联又从杭州的名胜古迹来说。西湖畔,抗金名将岳飞,生前遭奸臣陷害,壮志未酬,死后留下一座坟坛,冷冷落落;孤山上,避世隐居的林逋,留下了梅林鹤冢,寂寞凄凉。这两句诗借两个历史人物的命运,暗示郁达夫,纵然你有爱国之心,然而国民政府当局推行的是卖国政策,你也无所作为;退一步说,若是像林逋那样结庐自守,种梅养鹤,也只是孤寂无聊地度过一生,岂是出路,对郁达夫进行又一次恳切的劝告。

  尾联从正面引导。既然杭州不是久留之地,那么又该到哪里去,鲁迅明确指出:“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足”字联结社会生活和文艺创作,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家和社会关系:“风波浩荡”的生活和斗争,给作家提供充足的“行吟”的题材;也只有“风波浩荡”的生活和斗争,才足以供作家“行吟”。鲁迅希望郁达夫到辽阔广大的地方去,经受大风大浪的锻炼,汲取丰富的创作源泉,写出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作品。篇末点题,为郁达夫指明正确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鉴赏

【注释】:
[1]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据《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十日,本诗是为当时郁达夫妻子王映霞写的;诗中“假”作“遐”,“风波”作“风沙”。

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作家,创造社重要成员之一。一九二八年曾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著有短篇小说集《沉沦》、中篇小说《迷途的羔羊》、《她是一个弱女子》等。郁达夫于一九三三年春迁往杭州,并拟定居。后来他在《回忆鲁迅》中说:“这诗的意思他曾同我说过,指的是杭州党政诸人的无理高压”。

[2]钱王登假钱王即钱镠(852—932),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五代时吴越国的国王。据宋代郑文宝《江表志》载:“两浙钱氏,偏霸一方,急征苛惨,科赋凡欠一斗者多至徒罪。徐瑒尝使越云:三更已闻獐麂号叫达曙,问于驿吏,乃县司征科也。乡民多赤体,有被葛褐者,都用竹篾系腰间,执事非刻理不可,虽贫者亦家累千金。”登假,同登遐,旧称帝王的死亡为登假。《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汉代郑玄注:“登,上也;假,已也;上已者,若仙去云耳。”伍相随波,伍相,即伍子胥(?—前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出奔吴国,助吴伐楚。后劝吴王夫差灭越,吴王不听,赐剑迫令自刎,“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见《史记·伍子胥列传》。

[3]平楚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望远》:“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明代杨慎《升庵诗话》:“楚,丛木也。登高望远,见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犹所谓平林也。”高岑,三国魏王粲《登楼赋》:“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4]将军岳指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将领。后被主和派赵构(宋高宗)、秦桧谋害。杭州西湖畔有岳坟。处士林,指林逋(967—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诗人。隐居西湖孤山,喜种梅养鹤。著有《和靖诗集》。孤山有他的坟墓、鹤塜和放鹤亭。

鲁迅简介

近代·鲁迅的简介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 鲁迅的诗(41篇) ► 鲁迅的名句

猜你喜欢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近代鲁迅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送李大夫移宰新喻

宋代韩驹

治声临颍复临川,籍甚临江已预传。
但怪骅骝在泥滓,会看鸿鴈撇云天。
杯翻竹叶深留客,浦涨桃花小繫船。
别后更谁从此老,频将书尺问沉绵。

送咸宁陈令完夫移官吴郡

宋代贺铸

蒿莱东郭居,长者车成辙。
礼经尚往来,岂为我辈设。
临分怀出饯,津远舟速发。
十月雁啼寒,沧波洒微雪。
送君一樽酒,孤饮聊耳热。
会取屈平书,商声歌九阕。
开正到吴郡,旸暖张灯节。
两地见梅花,相思不同折。
官闲羁紲□,陈迹得搜阅。
虎去丘隧空,燕惊宫火灭。
廊倾罢鸣屧,兰劚香迳绝。
逮□故时人,唯余剑池月。
名城见图绘,丹墨殊灭裂。
细与赋新诗,长封寄天末。
老狐首丘志,客子敢忘越。
未死定归东,柴荆昼常闭。
右军领妙语,年大不堪别。
况复鱼鸟情,飞沈方此诀。

奉同安中尚书用李白留别王嵩韵送毛王仲大夫移浙漕

宋代郭祥正

春岸草回绿,春江日浮金。
兰舟忽言发,芥蔕悲我心。
蔼蔼松柏友,雍雍鸾凤吟。
愿同三岁遥,毋使离别侵。
奈何千丈材,亭亭不依林。
眷为九重知,移节宣德音。
遂令帝王泽,深于太湖深。
岂同失羣鹤,饮啄怜空岑。
谁将劳劳歌,一泻无瑶琴。

移家

宋代郭昭干

大道夷且长,捷径自窘步。
借问漫游人,胡为局纡路。
我马亦既秣,风云岂驰骛。
迁乔非所期,舍筏聊自渡。
世途良足吁,更驾循轨度。

移家

宋代郭昭乾

大道夷且长,捷径自窘步。借问漫游人,胡为局纡路。

我马亦既秣,风云岂驰骛。迁乔非所期,舍筏聊自渡。

世途良足吁,更驾循轨度。

移家雁池

宋代徐照

不向山中住,城中住此身。
家贫儿废学,寺近佛为邻。
雪长官河水,鸿惊钓渚春。
夜来游岳梦,重见日东人。

移家别树

唐代戎昱

千种庭前树,人移树不移。看花愁作别,不及未栽时。

移家四首

明代朱长春

曲笠聊从采杜蘅,含香未拟望金茎。
养生叔夜贪游兴,多病相如薄宦情。
薄酒不从时社饮,野人随地结春耕。
卜居已赋拚终隐,渔父何劳更问名。

移家志感

清代丁培

社燕移巢不自由,三间老屋指东头。

家无童仆呼儿代,室有齑盐慰姑愁。

最爱清风宜盛夏,预期明月话中秋。

芦帘纸阁寻常事,却笑蜗居未易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