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字。怀:怀居,留恋安逸。茂陵: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后来汉武帝刘彻墓葬在此。
②文君:卓文君。司马相如的妻子。
③梁王:梁孝王刘武,为汉景帝同母弟弟。断梗:折断的苇梗。
④一筒书:一卷书。金泥:水银和金子搅拌用于涂封封口。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时用的封禅书。
⑤著书:一作“看书”。
⑥讵:岂,怎。南山期:指寿高如南山。《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⑦幅巾:裹头的绸巾。苦檗:也就是“黄蘖”、“黄柏”,落叶乔木,果实色黄,味苦,可作染料用。
⑧自宜:一作“相宜”。
译文:
司马相如安居茂陵,绿草蓬蓬垂入石井。
一边弹琴一边看卓文君,只见春风拂动她的鬓影。
可叹梁孝王和汉武帝,把他看得像断梗一样弃置不用。
死后只留下一卷文书,武帝却照着行封禅礼登上泰山顶。
傍晚著书完毕,发现头上白发忽然像霜似的落下一丝,感到很震惊。
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像我这样终日愁苦,年纪轻轻就生了白发,那会有南山之寿呢!
头上不裹幅巾,身上穿着用苦蘗染的黄衣,与乡野之人无异。
没有看见清溪里的鱼儿,只是饮些清水,依然是那样怡然自乐吗?
《咏怀二首》赏析
第一首诗全借司马相如的行事来抒发自己的愤慨。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才华出众,志向远大,但在汉武帝时只当了一名管理前朝文帝墓园的小官。他抑郁不得志,终于弃官而去,闲居在茂陵家中。在他生前,梁孝王刘武与汉武帝刘彻都先后抛弃了他。等他死后,武帝却把他所写祭天地神灵的《封禅书》吹捧起来,而且亲自到泰山隆重祭祀。李贺就抓住这个古人的遭遇,结合自己的身世写出了这首寄寓深远的《咏怀》诗。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四句,描写司马相如被汉武帝遗弃后与爱妻卓文君在茂陵家居时的恩爱闲逸的生活。碧绿的蔓草挂满了井边的石栏,环境是那么优美宁静。相如白天无事,不免又对着知音文君弹起琴来,那曲曲幽韵传达出多少难言的心事。和煦的春风吹乱了文君美丽的鬓影。这里表面上写得悠闲自得,充满了一片天伦之乐,实际却吐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深深寂寞和感慨,正如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六中所写:“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同样充塞着一种痛苦到接近麻木的情绪。
后部分也是四句,明写梁王与武帝把相如像断草败梗一般地抛弃,只是武帝更懂得打一下、拉一把的政治权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还要利用相如的遗著《封禅书》,为自己涂脂抹粉。他亲自登上泰山之顶,装模作样地对着天地礼拜。从相如的角度着眼,这个志大才高写下了煌煌赋作的文士,却“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死后还硬被拉去为统治者粉饰太平,这真是可恨可叹。一个“唯”字,含蓄着诉不尽的凄凉辛酸,似乎他留给人间的贡献,就只是这篇《封禅书》了,这实在太不公平了。
通篇似乎都是写司马相如,其实诗人已经巧妙地将自己融化进去,所以诗作题为《咏怀》。茂陵家居的情景,正是长吉昌谷赋闲的写照;而泰山顶上的封禅礼拜,也正与长吉屈身奉礼郎的虚应礼赞如出一辙。
第二首诗抒写了李贺在昌谷家居的生活和心情,反映了诗人的抑郁忧伤和不幸。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诗人在夜晚吟咏(著书)方罢,突然瞥见一丝白发象秋霜一般地飘落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发现怎能不使他心头一震?李贺是个苦吟诗人,据说他的诗思常在驴背上觅得,随想随写下来投入身边携带的锦囊中。晚上取出,在灯下斟酌成篇。其母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来”(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正因为他这样呕心呖血地从事创作,再加上家境贫寒、夙志不伸,所以二十多岁就未老先衰,白发惊秋了。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一“惊”之余,不由便拿出镜子细细端详起来。“聊自笑”,显得这笑是一种对自己的无可奈何的嘲笑,一种难以名状的苦笑,表面上似乎反应是淡漠的、不大在意的,却怎么也掩饰不了内心深藏的无限悲苦。联系诗人曾担当过奉礼郎这样卑微的职位,可知这就是诗人无声的啜泣。说他笑中含哭,大概是不过份的。
“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头上已没有儒雅的头巾可戴,身上只穿着用苦蘖染成的黄衣。这完全是一副村夫山民的打扮了。这两句写诗人的乡居生活,已到了一贫如洗、令人酸鼻的程度。深一层看,诗人不仅是写生活的艰难,而且也暗示自己整个身心都已浸泡在苦水之中。真乃触处生悲,何往而非苦也。
写到这里,诗人已把悲苦情怀推到了高潮。且看他如何收尾。“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这是一种自我宽慰之辞,貌似旷达,其实更反衬出诗人的不幸处境。弦不可拉得太紧,诗文也是这样,作者委婉写来,使前面描写中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缓和了不少。
《咏怀》这类诗,自西晋阮籍创体以来,或托比兴,或借史实,或抒感怀,或重讽谕,其手法多变,总以显示真实情怀,言远旨深为贵。此篇以赋为主,直写自身苦状,透露不遇心态,塑造出一个受压制被鄙弃的知识分子的自我形象,就认识和审美价值而言,是有它的独特贡献的。
《咏怀二首》阅读及答案
咏怀二首(其一)
李贺
长卿怀茂陵①,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②,金泥③泰山顶。
【注】①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公元118年,被免官,闲居茂陵。②一简书:指司马相如的遗作《封禅书》,后被汉式帝封禅泰山所用。③金泥:水银和金了搅拌用于涂封,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首句直接入题,交代了司马相如闲居茂陵这一历史史实,为下面写景、叙事张本。
B.第二句写绿草茂盛,挂满井边石栏,勾勒出一幅荒芜、萧条的画面,意在表现司马相如居住环境之恶劣。
C.第三句采用白描手法,普普通通一个“看”字,蕴含无限深情,描绘出司马相如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D.第四句承接上句“看”字而来,描绘了一幅春风轻拂、佳人鬓发飘飘的唯美画面,不禁令人陶然心醉。
E.诗歌前四句描述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夫妻二人虽远离官场却消遥闲逸的生活场景,暗含了诗人浓浓的艳羡向往之情。
15.简要赏析诗歌后两联。
答案及解析:
14.BE
15.①颈联采用比喻手法,写司马相如像残断的草梗被梁王和武帝弃置不用,寄寓了诗人对其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②尾联采用对比手法,仅留的“一简书”与其泰山顶封禅被奉为至宝对比鲜明,表现了司马相如的过人之才,隐含了作者对他未尽其才的遗憾。③颈、尾两联再行对比,彰显了司马相如生前的落寞与死后的表面繁荣,诗人的怨愤之情,油然而生。
14.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意在表现司马相如居住环境之恶劣”曲解诗意。诗中重在表现一种清幽雅洁的环境氛围。E项,从全诗看,“暗含了诗人浓浓的艳羡向往之情”理解错误。应是来表达自己的被免职的失落之意。
15.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简要赏析诗歌后两联,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颈联中“弃之如断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司马相如像残断的草梗被梁王和武帝弃置不用,表达诗人对其处境的同情。尾联“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意思是司马相如仅留的“一简书”被帝王用于泰山顶封禅,被奉为至宝。生前的落寞与死后的表面繁荣,前后命运形成对比,也暗含作者内心的不平和怨愤之情。
李贺简介
唐代·李贺的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与“诗圣”杜甫、...〔► 李贺的诗(359篇) ► 李贺的名句〕猜你喜欢
咏怀二首
人生贵是男,丈夫重天机。未达善一身,得志行所为。
嗟余竟轗轲,将老逢艰危。胡雏逼神器,逆节同所归。
河雒化为血,公侯草间啼。西京复陷没,翠盖蒙尘飞。
万姓悲赤子,两宫弃紫微。倏忽向二纪,奸雄多是非。
本朝再树立,未及贞观时。日给在军储,上官督有司。
高贤迫形势,岂暇相扶持。疲苶苟怀策,栖屑无所施。
先王实罪己,愁痛正为兹。岁月不我与,蹉跎病于斯。
夜看丰城气,回首蛟龙池。齿发已自料,意深陈苦词。
邦危坏法则,圣远益愁慕。飘飖桂水游,怅望苍梧暮。
潜鱼不衔钩,走鹿无反顾。皦皦幽旷心,拳拳异平素。
衣食相拘阂,朋知限流寓。风涛上春沙,千里侵江树。
逆行少吉日,时节空复度。井灶任尘埃,舟航烦数具。
牵缠加老病,琐细隘俗务。万古一死生,胡为足名数。
多忧污桃源,拙计泥铜柱。未辞炎瘴毒,摆落跋涉惧。
虎狼窥中原,焉得所历住。葛洪及许靖,避世常此路。
贤愚诚等差,自爱各驰骛。羸瘠且如何,魄夺针灸屡。
拥滞僮仆慵,稽留篙师怒。终当挂帆席,天意难告诉。
南为祝融客,勉强亲杖屦。结托老人星,罗浮展衰步。
咏怀二首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蘗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咏怀二首 二
邦危坏法则,圣远益愁慕。
飘飖桂水游,怅望苍梧暮。
潜鱼不衔钩,走鹿无反顾。
皦皦幽旷心,拳拳异平素。
衣食相拘阂,朋知限流寓。
风涛上春沙,千里侵江树。
逆行少吉日,时节空复度。
井竈任尘埃,舟航烦数具。
牵缠加老病,琐细隘俗务。
万古一死生,胡为足名数。
多忧污桃源,拙计泥铜柱。
未辞炎瘴毒,摆落跋涉惧。
虎狼窥中原,焉得所歷住。
葛洪及许靖,避世常此路。
贤愚诚等差,自爱各驰骛。
羸瘠且如何,魄夺鍼灸屡。
拥滞僮僕慵,稽留篙师怒。
终当挂帆席,天意难告诉。
南为祝融客,勉强亲杖屦。
结託老人星,罗浮展衰步。
咏怀二首 一
人生贵是男,丈夫重天机。
未达善一身,得志行所为。
嗟余竟轗轲,将老逢艰危。
胡雏逼神器,逆节同所归。
河雒化为血,公侯草间啼。
西京复陷没,翠盖蒙尘飞。
万姓悲赤子,两宫弃紫微。
倏忽向二纪,奸雄多是非。
本朝再树立,未及贞观时。
日给在军储,上官督有司。
高贤迫形势,岂暇相扶持。
疲{艹尔}苟怀策,栖屑无所施。
先王实罪己,愁痛正为兹。
岁月不我与,蹉跎病于斯。
夜看丰城气,回首蛟龙池。
齿髮已自料,意深陈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