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
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
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
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越:古代绍兴。遗:赠送。剡溪:水名,“剡溪”位于浙江东部,又名剡江、剡川,全长二百多公里,乃千年古水。自新昌至溪口,环绕会稽、四明和天台三座名山蜿蜒而来,其间清流奔腾风光惊艳。早在秦汉置剡县时就有“山有天台,水有剡溪”之称。此处剡溪应特指嵊州。金芽:鹅黄色的嫩芽。爨:此处当烧、煮茶之意。金鼎:风炉,煮茶器具。
②素瓷雪色:白瓷碗里的茶汤。缥沫香:青色的饽沫。琼蕊:琼树之蕊,服之长生不老。
③毕卓:晋朝人,是个酒徒。一天夜里,他遁着酒香,跑去偷喝了人家的酒,醉的不省人事,被伙计们捆起放在酒瓮边。次日掌柜的见捆的是州郡“吏部郎”,哭笑不得,此事被传为笑谈。陶潜篱下:陶潜,陶渊明。篱下: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④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是说崔石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狂歌,此指放歌无节。
⑤丹丘:即丹丘子,传说中的神仙。
译文:
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
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一饮后洗涤去昏寐,神清气爽情思满天地。
再饮清洁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飞雨落洒于轻尘中。
三饮便得道全真,何须苦心费力的去破烦恼。
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愁看毕卓贪图饮酒夜宿在酒瓮边,笑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所做的饮酒诗。
崔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
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赏析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是一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诗篇,诗人在饮用越人赠送的剡溪茶后所作,他激情满怀,文思似泉涌井喷,诗人从友赠送剡溪名茶开始讲到茶的珍贵,赞誉剡溪茶(产于今浙江嵊县)清郁隽永的香气,甘露琼浆般的滋味,在细腻地描绘茶的色、香、味形后,并生动描绘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然后急转到“三饮”之功能。“三饮”神韵相连,层层深入扣紧,把饮茶的精神享受作了最完美最动人的歌颂。
这首诗给人留下有二层意义:一是“三饮”之说。当代人品茶每每引用“一饮涤昏寐”、“ 再饮清我神”、“ 三饮便得道”的说法。“品”字由三个“口”组成,而品茶一杯须作三次,即一杯分三口品之。二是“茶道”由来缘于此诗,意义非凡。茶叶出自中国,茶道亦出中国。“茶道”之“道”非道家的“道”,而是集儒释道三教之真谛。儒主“正”,道主“清”,佛主“和”,茶主“雅”,构成了中国茶道的重要内涵。皎然首标“茶道”,使茶道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中唐以湖州为中心的茶文化圈内任何僧侣、文人所不可匹敌的。结合皎然其他重要茶事活动,可以认为皎然是中国禅宗茶道的创立者。他认为饮茶不仅能涤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门径,三饮便可得道全真。借助于饮茶使思想升华,超越人生,栖身物外,达到羽化成仙或到达参禅修行的美妙境界,是中国古代茶道的主要类型之一。皎然的“三饮”便得道把饮茶活动作为修行悟道的一条捷径,借助于饮茶活动得到物我两忘的心灵感受,达到仙人般精神境界。
皎然简介
唐代·皎然的简介
僧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皎然与陆羽堪称为中国茶道的双子星座:一个为茶道始祖,一个为茶道之神;一个为茶...〔► 皎然的诗(670篇) ► 皎然的名句〕猜你喜欢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
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
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
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饮茶歌
朝来一饱万事足,鼻息齁齁眠正熟。
忽闻剥啄谁叩门,窗外萧萧风动竹。
起寻幽梦不可追,旋破小团敲碎玉。
山东石铫海上来,活火新泉候鱼目。
汤多莫使云脚散,激沸须令面如粥。
嗜好初传陆羽经,品流详载君谟录。
轻身换骨有奇功,一洗尘劳散昏俗。
卢仝七盌喫不得,我今日饮亦五六。
修仁土茗亦时须,格韵卑凡比奴僕。
客来清坐但饮茶,壑源日铸新且馥。
炎方酷热夏日长,麴蘖薫人仍有毒。
古来饮流多丧身,竹林七子俱沉沦。
饮人以狂药,不如茶味真。
君不见古语云,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卧石人。
饮茶歌送郑容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名藏仙府世空知,
骨化云宫人不识。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
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赏君此茶祛我疾,
使人胸中荡忧栗。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溪云,
高歌送君出。
与赵李二同年夜饮有怀石使君惠叔
佳月久不见,忽见如故人。
清风何方来,过我孤竹君。
我有一尊酒,政为二子斟。
会此风月宵,更觉笑语新。
北城石先生,欲唤不敢频。
坐上欠此客,长怀渺无津。
南方凤之徒,瑞世五色文。
铁石赋梅花,一洗瘴海氛。
臺家须贡珍,我欲列九阍。
且补谏官阙,日酌白兽尊。
采茶歌(一作紫笋茶歌)
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太守怜才寄野人,
山童碾破团团月。倚云便酌泉声煮,兽炭潜然虬珠吐。
看著晴天早日明,鼎中飒飒筛风雨。老翠看尘下才熟,
搅时绕箸天云绿,耽书病酒两多情,坐对闽瓯睡先足。
洗我胸中幽思清,鬼神应愁歌欲成。
韶石使君年丈扁舟过我于松桂林敬哦小诗留为一日款就寄石洲主人以发千里外一笑也 其二
黄雀长行万里余,烦渠就寄数行书。
常怀李白诗无敌,莫怪韦郎迹也踈。
玉节荣光何恨速,石洲风物正关渠。
同年相逐云龙处,应念吾侬乃一猪。
韶石使君年丈扁舟过我于松桂林敬哦小诗留为一日款就寄石洲主人以发千里外一笑也 其一
十五年前会五羊,都门再别九年强。
君荣韶石州麾出,我窘文江县债偿。
人世能消几离别,征涂何用许奔忙。
梅前菊后风光好,且为侬留共一觞。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
诸公上云台,一叶渺湘浦。声名三十年,玉气贯晴宇。
向来宣室问,天语道旧故。不图太平日,复见起兵簿。
双旌奠侯服,三节临江浒。垂欲大用公,少驻议圜府。
人言山泽官,底用庙廊具?果闻一乘传,已踵追锋去。
翔凤览辉来,风采照鸳鹭。平生经济心,十不一二吐。
兹行公勿逊,安国如鼎吕。
茶歌
柳眼偷看梅花飞,百花头上东风吹。
壑源春到不知时,霹雳一声惊晓枝。
枝头未敢展鎗旗,吐玉缀金先献奇。
雀舌含春不解语,只有晓露晨烟知。
带露和烟摘归去,蒸来细捣几千杵。
捏作月团三百片,火候调匀文与武。
碾边飞絮捲玉尘,磨下落珠散金缕。
首山黄铜铸小铛,活火新泉自烹煮。
蟹眼已没鱼眼浮,垚垚松声送风雨。
定州红玉琢花甆,瑞雪满瓯浮白乳。
绿云入口生香风,满口兰芷香无穷。
两腋飕飕毛竅通,洗尽枯肠万事空。
君不见孟谏议,送茶惊起卢仝睡。
又不见白居易,馈茶唤醒禹锡醉。
陆羽作茶经,曹晖作茶铭。
文天范公对茶笑,纱帽龙头煎石铫。
素虚见雨如丹砂,点作满盏菖蒲花。
东坡深得煎水法,酒阑往往觅一呷。
赵州梦里见南泉,爱结焚香瀹茗缘。
吾侪烹茶有滋味,华池神水先调试。
丹田一亩自栽培,金翁姹女採归来。
天炉地鼎依时节,炼作黄芽烹白雪。
味如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身轻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