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由寄题孔平仲草庵
[宋代]:苏轼
逢人欲觅安心法,到处先为问道庵。
卢子不须从若士,盖公当自过曹参。
羡君美玉经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蚕。
犹喜大江同一味,故应千里共清甘。
逢人欲覓安心法,到處先為問道庵。
盧子不須從若士,蓋公當自過曹參。
羨君美玉經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蠶。
猶喜大江同一味,故應千裡共清甘。
宋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
► 苏轼的诗(4428篇) ► 苏轼的名句〕
宋代: 苏轼
逢人欲觅安心法,到处先为问道庵。
卢子不须从若士,盖公当自过曹参。
羡君美玉经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蚕。
犹喜大江同一味,故应千里共清甘。
逢人欲覓安心法,到處先為問道庵。
盧子不須從若士,蓋公當自過曹參。
羨君美玉經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蠶。
猶喜大江同一味,故應千裡共清甘。
宋代: 苏轼
逢人欲觅安心法,到处先为问道庵。
卢子不须従若士,盖公当自过曹参。
羡君美玉经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蚕。
犹喜大江同一味,故应千里共清甘。
二虫君不见水马儿,步步逆流水。
大江东流日千里,此虫趯趯长在此。
君不见鷃滥堆,决起随冲风。
随风一去宿何许,逆风还落蓬蒿中。
二虫愚智俱莫测,江边一笑无人识。
逢人欲覓安心法,到處先為問道庵。
盧子不須従若士,蓋公當自過曹參。
羨君美玉經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蠶。
猶喜大江同一味,故應千裡共清甘。
二蟲君不見水馬兒,步步逆流水。
大江東流日千裡,此蟲趯趯長在此。
君不見鷃濫堆,決起随沖風。
随風一去宿何許,逆風還落蓬蒿中。
二蟲愚智俱莫測,江邊一笑無人識。
宋代: 孔平仲
官身粗应三钱府,吏隠聊开一草菴。
拥砌幽篁如月映,覆檐乔木与天参。
畏人自比藏头雉,老世今同作蛹蚕。
岂独忘言兼闭息,舌津晨潄不胜甘。
官身粗應三錢府,吏隠聊開一草菴。
擁砌幽篁如月映,覆檐喬木與天參。
畏人自比藏頭雉,老世今同作蛹蠶。
豈獨忘言兼閉息,舌津晨潄不勝甘。
宋代: 苏颂
多士盈廷待指南,老枚何幸接徐严。
子亭覆实参高议,时引清风拂画檐。
多士盈廷待指南,老枚何幸接徐嚴。
子亭覆實參高議,時引清風拂畫檐。
宋代: 苏辙
治生非所长,儿女惊满屋。
作官又迂疏,不望载朱毂。
因缘罣罪罟,未许即潜伏。
空余读书病,日与古人逐。
老妻怜眼昏,入夜屏灯烛。
上官念贫寠,时节馈醪肉。
衰年类蒲柳,世事剧麻粟。
数日望归田,寄语先栽竹。
文章亦细事,勤苦定何足。
君诗四相攻,欲看守陴哭。
愧无即墨巧,不解火牛触。
自非太学生,彫琢事干禄。
安心已近道,闭口岂非福。
胡为调狂词,玉石相落碌。
腹中抱丹砂,舌下潄白玉。
作诗虽云好,未免乱心目。
奕秋教二人,不取志鸿鹄。
摩诘非不言,遗韵寄终曲。
治生非所長,兒女驚滿屋。
作官又迂疏,不望載朱毂。
因緣罣罪罟,未許即潛伏。
空餘讀書病,日與古人逐。
老妻憐眼昏,入夜屏燈燭。
上官念貧寠,時節饋醪肉。
衰年類蒲柳,世事劇麻粟。
數日望歸田,寄語先栽竹。
文章亦細事,勤苦定何足。
君詩四相攻,欲看守陴哭。
愧無即墨巧,不解火牛觸。
自非太學生,彫琢事幹祿。
安心已近道,閉口豈非福。
胡為調狂詞,玉石相落碌。
腹中抱丹砂,舌下潄白玉。
作詩雖雲好,未免亂心目。
奕秋教二人,不取志鴻鹄。
摩诘非不言,遺韻寄終曲。
宋代: 苏辙
昔在京城南,成均对茅屋。
清晨屣履过,不顾车击毂。
时有江南生,能使多士服。
同侪畏锋锐,兄弟更驰逐。
文成剧翻水,赋罢有余烛。
连收颔底髭,未耗髀中肉。
飞腾困中路,黾勉啄场粟。
归来九江上,家有十亩竹。
一官粗包裹,万卷中自足。
还如白司马,日听杜鹃哭。
我来万里外,命与江波触。
罪重惭故人,囊空仰微禄。
已为达士笑,尚谓愚者福。
米盐日草草,奔走常碌碌。
尺书慰贫病,佳句烂珪玉。
多难畏人知,胡为强题目。
徂年慕桑梓,归念寄鸿鹄。
但愿洗余愆,躬耕江一曲。
昔在京城南,成均對茅屋。
清晨屣履過,不顧車擊毂。
時有江南生,能使多士服。
同侪畏鋒銳,兄弟更馳逐。
文成劇翻水,賦罷有餘燭。
連收颔底髭,未耗髀中肉。
飛騰困中路,黾勉啄場粟。
歸來九江上,家有十畝竹。
一官粗包裹,萬卷中自足。
還如白司馬,日聽杜鵑哭。
我來萬裡外,命與江波觸。
罪重慚故人,囊空仰微祿。
已為達士笑,尚謂愚者福。
米鹽日草草,奔走常碌碌。
尺書慰貧病,佳句爛珪玉。
多難畏人知,胡為強題目。
徂年慕桑梓,歸念寄鴻鹄。
但願洗餘愆,躬耕江一曲。
宋代: 苏辙
百病侵形骸,渐老同破屋。
中有一寸空,能用辐与毂。
忽如丹砂走,不受凡火伏。
前瞻已不远,后蹑愈难逐。
将炊甑中饭,未悟窗下烛。
聪明役声形,口腹嗜鱼肉。
尘泥翳泉井,荆棘败禾粟。
未知按妙指,漫欲理丝竹。
庐山多名缁,过客礼白足。
达观等存亡,世俗强歌哭。
确然金石心,不畏蚊蚋触。
顺忍为裳衣,供施谢荣禄。
真人我自有,渡海笑徐福。
衆皆指庸庸,自顾非碌碌。
愧君诗意厚,桃李报琼玉。
举网罗衆禽,有获非一目。
喧啾定无用,要自取黄鹄。
君看大方家,慎勿留一曲。
百病侵形骸,漸老同破屋。
中有一寸空,能用輻與毂。
忽如丹砂走,不受凡火伏。
前瞻已不遠,後蹑愈難逐。
将炊甑中飯,未悟窗下燭。
聰明役聲形,口腹嗜魚肉。
塵泥翳泉井,荊棘敗禾粟。
未知按妙指,漫欲理絲竹。
廬山多名缁,過客禮白足。
達觀等存亡,世俗強歌哭。
确然金石心,不畏蚊蚋觸。
順忍為裳衣,供施謝榮祿。
真人我自有,渡海笑徐福。
衆皆指庸庸,自顧非碌碌。
愧君詩意厚,桃李報瓊玉。
舉網羅衆禽,有獲非一目。
喧啾定無用,要自取黃鹄。
君看大方家,慎勿留一曲。
宋代: 苏辙
共居天地间,大类一间屋。
推排出高下,何异车转毂。
死生本昼夜,祸福固倚伏。
谁令尘垢昏,浪与纷华逐。
譬如薪中火,外照不自烛。
感君探至道,劝我减粱肉。
虚心有遗味,实腹不须粟。
芬敷谢桃杏,清劲比松竹。
息微知气定,睡少验神足。
胡为嗜一饱,坐使百神哭。
要知丹砂异,不受腥腐触。
可怜山林姿,自缚斗升禄。
君看出世士,肯屑世间福。
宁从市井游,与衆同碌碌。
不愿束冠裳,腰金佩鸣玉。
斯人今何在,未易识凡目。
恐在庐山中,飞翔逐黄鹄。
试用物色寻,应歌紫芝曲。
共居天地間,大類一間屋。
推排出高下,何異車轉毂。
死生本晝夜,禍福固倚伏。
誰令塵垢昏,浪與紛華逐。
譬如薪中火,外照不自燭。
感君探至道,勸我減粱肉。
虛心有遺味,實腹不須粟。
芬敷謝桃杏,清勁比松竹。
息微知氣定,睡少驗神足。
胡為嗜一飽,坐使百神哭。
要知丹砂異,不受腥腐觸。
可憐山林姿,自縛鬥升祿。
君看出世士,肯屑世間福。
甯從市井遊,與衆同碌碌。
不願束冠裳,腰金佩鳴玉。
斯人今何在,未易識凡目。
恐在廬山中,飛翔逐黃鹄。
試用物色尋,應歌紫芝曲。
宋代: 苏轼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意本长存。
苦心欲记常迷旧,信指如归自着痕。
应有仙人依树听,空教瘦鹤舞风骞。
谁知千里溪堂夜,时引惊猿撼竹轩。
?过终南日,令道士赵宗有弹琴溪堂。
?
琴上遺聲久不彈,琴中古意本長存。
苦心欲記常迷舊,信指如歸自着痕。
應有仙人依樹聽,空教瘦鶴舞風骞。
誰知千裡溪堂夜,時引驚猿撼竹軒。
?過終南日,令道士趙宗有彈琴溪堂。
?
宋代: 陆文圭
东鲁家犹在,尼山道最尊。
教能行万世,福不庇诸孙。
薄宦三千里,遗铭数百言。
不埋防墓侧,空弔雨花魂。
東魯家猶在,尼山道最尊。
教能行萬世,福不庇諸孫。
薄宦三千裡,遺銘數百言。
不埋防墓側,空弔雨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