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姚燧的诗 >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

[元代]:姚燧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吟风咏月的笔墨生涯匆匆流过,眼底下儿孙小辈日渐增多。有人问我人事如何。人海无边的辽阔,没有一天没有风波。

注释:
①风月:笔下描绘的清风明月。儿曹:小儿辈,指晚辈的青年。人海阔:指人事纷纭复杂。风波:喻人事的复杂和仕途的艰险。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赏析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随着笔下的风花雪月一年一年地消逝,跟前的儿女子孙也一个一个多了起来。时光荏苒,转眼间诗人已到暮年,儿孙满堂。这两句是明显的对句,无论从词性、句子的结构,还是平仄搭配上看都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巧妙,前句从多说到少,后句从少说到多。

  前面两句以平常的口吻、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生活景象,实际上是为后面的“无日不风波”做铺垫。平静的背后潜藏着跌宕起伏的“风波”,这种情绪上的反差,正是作者别出心裁的设计。

  “有人问我事如何”一句以设问引起转折,问的是仕途的命运,家事的前途,从上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转为对广阔人生的思考。最后两句“人海阔,无日不风波”是对设问句的回答,同时也是他对一生仕途生活的总结。人海茫茫,社会广阔,人事纷争,无时无刻不是在各种“惊涛骇浪”中颠簸,随时可能身陷危机,这一略显消极的总结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姚燧简介

元代·姚燧的简介

姚燧 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原籍柳城。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姚燧的诗(37篇) ► 姚燧的名句

猜你喜欢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

元代姚燧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阳春曲·阳春

宋代史达祖

杏花烟,梨花月,谁与晕开春色。坊巷晓愔愔,东风断、旧火销处近寒食。少年踪迹。愁暗隔、水南山北。还是宝络雕鞍,被莺声、唤来香陌。记飞盖西园,寒犹凝结。惊醉耳、谁家夜笛。灯前重帘不挂,殢华裾、粉泪曾拭。如今故里信息。赖海燕、年时相识。奈芳草、正锁江南,梦春衫怨碧。

阳春曲·春景

元代胡祗遹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阳春曲·芣苡生前径

唐代李白

芣苡生前径,含桃落小园。
春心自摇荡,百舌更多言。

阳春曲·玉环梦断风流事

元代徐再思

玉环梦断风流事,银烛歌成富贵词。东风一树玉胭脂,双燕子,曾见正开时。

阳春曲·柳带抽春寒气浅

宋代冯时行

柳带抽春寒气浅,风光晓引春楼怨。
关山行人久不归,鸾瘦舞腰双绶缓。
锦书难寄北征鸿,归飞海燕翻晴空。
芳菲韶景伴愁老,兰苑桃花落照红。

阳春曲

唐代贯休

为口莫学阮嗣宗,不言是非非至公。
为手须似朱云辈,折槛英风至今在。
男儿结髮事君亲,须斅前贤多慷慨。
歷数雍熙房与杜,魏公姚公宋开府。
尽向天上仙宫闲处坐,何不却辞上帝下下土?忍见苍生苦苦苦。

阳春曲

唐代殷七七

愁见唱阳春,令人离肠结。
郎去未归家,柳自飘香雪。

阳春曲

唐代温庭筠

云母空牕晓烟薄,香昏龙气凝晖阁。
霏霏雾雨杏花天,帘外春威着罗幕。
曲阑伏槛金麒麟,沙苑芳郊连翠茵。
廐马何能嚙芳草,路人不敢随流尘。

阳春曲

唐代庄南杰

紫锦红囊香满风,金鸾玉轼摇丁冬。
沙鸥白羽翦晴碧,野桃红艳烧春空。
芳草緜延鏁平地,垅蝶双双舞幽翠。
凤叶龙吟白日长,落花声底仙娥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