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
► 苏轼的诗(4428篇) ► 苏轼的名句〕
宋代: 苏轼
挽袖推腰踏破绅,旧闻携手上天门。
相逢应觉声容似,欲话先惊岁月奔。
新学已皆従许子,诸生犹自畏何蕃。
殿庐直宿真如梦,犹记忧时策万言。
(顿君及第时,余为殿试编排官,见其答策语颇直。
其后与子由试举人西京,既罢,同登嵩山绝顶。
尝见其唱酬诗十余首,顿诗中及之。
)十二东秦比汉京,去年古寺共题名。
(去岁见之于青州。
)早衰怪我遽如许,苦学怜君太瘦生。
茅屋拟归田二顷,金丹终扫雪千径。
何人更似苏司业。
和遍新诗满洛城。
挽袖推腰踏破紳,舊聞攜手上天門。
相逢應覺聲容似,欲話先驚歲月奔。
新學已皆従許子,諸生猶自畏何蕃。
殿廬直宿真如夢,猶記憂時策萬言。
(頓君及第時,餘為殿試編排官,見其答策語頗直。
其後與子由試舉人西京,既罷,同登嵩山絕頂。
嘗見其唱酬詩十餘首,頓詩中及之。
)十二東秦比漢京,去年古寺共題名。
(去歲見之于青州。
)早衰怪我遽如許,苦學憐君太瘦生。
茅屋拟歸田二頃,金丹終掃雪千徑。
何人更似蘇司業。
和遍新詩滿洛城。
宋代: 苏轼
挽袖推腰踏破绅,旧闻携手上天门。
相逢应觉声容似,欲话先惊岁月奔。
新学已皆从许子,诸生犹自畏何蕃。
殿庐直宿真如梦,犹记忧时策万言。
挽袖推腰踏破紳,舊聞攜手上天門。
相逢應覺聲容似,欲話先驚歲月奔。
新學已皆從許子,諸生猶自畏何蕃。
殿廬直宿真如夢,猶記憂時策萬言。
宋代: 苏轼
十二东秦比汉京,去年古寺共题名。
早衰怪我遽如许,苦学怜君太瘦生。
茅屋拟归田二顷,金丹终扫雪千茎。
何人更似苏司业,和遍新诗满洛城。
十二東秦比漢京,去年古寺共題名。
早衰怪我遽如許,苦學憐君太瘦生。
茅屋拟歸田二頃,金丹終掃雪千莖。
何人更似蘇司業,和遍新詩滿洛城。
宋代: 苏辙
老年从事忝南京,海内交游尚记名。
怯见广场心力破,厌看细字眼花生。
新科未暇通三尺,旧曲惟知有六茎。
空忆倚楼秋雨霁,与君看遍洛阳城。
老年從事忝南京,海内交遊尚記名。
怯見廣場心力破,厭看細字眼花生。
新科未暇通三尺,舊曲惟知有六莖。
空憶倚樓秋雨霁,與君看遍洛陽城。
宋代: 苏辙
齐楚诸生俨鞸绅,人人愿得出君门。
衔枚勇锐惊初合,弃甲须臾讶许奔。
细读未辞灯损目,久留终厌棘为藩。
定应亲刈翘中楚,把卷喧唿半夜言。
齊楚諸生俨鞸紳,人人願得出君門。
銜枚勇銳驚初合,棄甲須臾訝許奔。
細讀未辭燈損目,久留終厭棘為藩。
定應親刈翹中楚,把卷喧唿半夜言。
宋代: 仲并
不妨佳句太频频,还得愁中眼渐明。
好是维摩病初醒,又将口业起纷争。
不妨佳句太頻頻,還得愁中眼漸明。
好是維摩病初醒,又将口業起紛争。
宋代: 仲并
闻道车书未一家,平时苦苦念京华。
新来忽得幽居味,竹屋茅檐政自嘉。
聞道車書未一家,平時苦苦念京華。
新來忽得幽居味,竹屋茅檐政自嘉。
宋代: 仲并
不妨佳句太频频,还得愁中眼渐明。
好是维摩病初醒,又将口业起纷争。
不妨佳句太頻頻,還得愁中眼漸明。
好是維摩病初醒,又将口業起紛争。
宋代: 苏辙
老去生经废不行,镜中白髮见空惊。
解将沖气通枯指,易甚新阳发旧茎。
一悟少年难久恃,不妨多病却长生。
文章缪忝追前辈,服食从来亦强名。
老去生經廢不行,鏡中白髮見空驚。
解将沖氣通枯指,易甚新陽發舊莖。
一悟少年難久恃,不妨多病卻長生。
文章缪忝追前輩,服食從來亦強名。
宋代: 苏辙
壮年得疾势能支,不废霜螯左手持。
渐喜一杯留好客,未应五斗似当时。
口中舌在时闻句,雪里心安不问师。
去卧淮阳从病守,功名他日许君期。
壯年得疾勢能支,不廢霜螯左手持。
漸喜一杯留好客,未應五鬥似當時。
口中舌在時聞句,雪裡心安不問師。
去卧淮陽從病守,功名他日許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