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小乌鸦的鸣叫聒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吨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
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注释:
①乳鸦:幼小的乌鸦。
②秋声:秋天西风吹得树木萧瑟作响的声音。满阶梧叶:据说在立秋的时节,梧桐的叶子最先凋落。

《立秋》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写了立秋一到,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的变化。全诗的境况,紧扣题意,构思巧妙。

  此诗精神全在一个“寻”字。写一种朦朦胧胧,惆怅无奈的情态。

  “乳鸦啼散玉屏空”写傍晚时景色的变化。起初小乌鸦还待在树枝上或屋檐上叫着,天黑了,乌鸦归巢了,就再也听不到乌鸦的叫声了。乌鸦有结群营巢的特点,所以傍晚时,乌鸦的叫声还是比较多的。老乌鸦不太喜欢叫,叫起来声音也粗砺,比较难听。而乳鸦比较喜欢叫,声音也柔和些,不是很难听。傍晚时玉屏上的字画还能看得比较清楚,天黑了,玉屏上的字画就看不见了,显得空空的了。当然,听不到乌鸦叫,看不见玉屏上的字画,于是屋内也就显得安静空旷了。

  “一枕新凉一扇风”写诗人躺在床上用扇子扇风时的感受,夏天扇风,觉得不是很凉快,因为空气的温度比较高。立秋扇风,觉得分外凉爽,因为秋天到来了,空气的温度也低了些。“新凉”中的“新”字写出了这种变化。当然这种感觉上的质变,也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睡起秋声无觅处”句写夜里秋风由劲吹到停止的过程。起初还听到秋风吹动草木发出呜呜的声音,起床后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了。起床寻觅秋声,说明诗人对秋天的到来十分关注。

  “满阶梧桐月明中”写在明亮的月色中,见到台阶上落满了梧桐叶,诗人终于清楚地见到了秋天到来的足迹。因为秋高气爽,所以秋天的月亮特别明亮。因为梧桐是落叶乔木,叶子比较阔,所以让人觉得梧桐落叶比较早,比较显著。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写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界的变化。有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如“满阶梧叶”,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有的变化不是很显著,如首句通过声音能判断出是来自“乳鸦”,次句写立秋夜扇的风特别凉爽。这都反映出诗人对事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特别细致。

《立秋》鉴赏

[注释](1)乳鸦:幼小的乌鸦。(2)秋声:秋天西风吹得树木萧瑟作响的声音。(3)满阶梧叶:据说在立秋的时节,梧桐的叶子最先凋落。

[译文]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吨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睡眠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刘翰简介

宋代·刘翰的简介

刘翰,字武子(一说武之),长沙(今属湖南)人,光宗绍熙中前后在世。曾为高宗宪圣吴皇后侄吴益子琚门客,有诗词投呈张孝祥、范成大。久客临安,迄以布衣终身。今存《小山集》一卷。事见《两...〔► 刘翰的诗(37篇) ► 刘翰的名句

猜你喜欢

立秋

两汉刘雄

雨如叹气时时落,雷似吞声隐隐听。人事自随寒暑换,丹砂未就只劳形。

立秋

清代乾隆

龙火时颓去,金秋午转来。

西南报风好,素宇正云开。

楸叶堪簪帽,禾苗欲亚台。

筹农真是幸,惟益励钦哉。

立秋

宋代王十朋

节物催吾老,天涯见立秋。
凉微金尚伏,暑炽火初流。
家远思尝稻,年衰怯戴楸。
归耕期已近,河汉望牵牛。

立秋

宋代方回

斗杓忽又指西楼,我独何为此滞留。
多事心情人转老,荒城风雨夜争秋。
一蓑屡费渔樵梦,杯酒难湔宇宙愁。
好趁微凉便归去,豆花篱落荻花洲。

立秋

宋代方岳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立秋

宋代方回

暑赦如闻降德音,一凉欢喜万人心。
虽然未便梧桐落,终是相将蟋蟀吟。
初夜银河正牛女,诘朝红日尾觜参。
朝廷欲觅玄真子,蟹舍渔蓑烟雨深。

立秋

宋代释居简

清苕早试秋,便作练光浮。
雨褪荷花瘦,风生蓼叶愁。
一声离岸橹,几箇入城舟。
惆怅田鸟响,关心卒岁忧。

立秋

宋代王镃

西风吹绉碧纱衣,金井梧桐昨夜飞。
自汲井花调药罢,却簪秋叶满头归。

立秋

宋代方翥

星光如月映长空,惊起愁眠夜向中。
残暑不妨欺枕簟,隔窗鸣叶是西风。

立秋

唐代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