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碧玉孤根:均指竹。美人:指贤人。金:古代的货币单位。秦代以一镒为金。汉代以一斤为金。
②郢客:指元稹。这时元稹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所以称元稹为郢客。缄:捆束箱笼的绳子。
③端直:正直。岁寒心:岁寒不凋之志。
④策:马鞭。这里用作动词,意即用鞭打马。关树:关中之树。扶疏:枝叶繁茂。
译文:
绿如碧玉的孤竹生在深林,用它制的壁州鞭名贵万分;贤德之人将竹鞭赠送给我,这份厚礼胜过了万两黄金。
我一打开郢客的缄封之后,立刻想到冰冻巴山雪深深。
鞭上节,节节怀着端直性,遍体露青犹有岁寒后凋心。
我们何时才能策马同归去,在扶疏的关树下敲镫高吟?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名为咏鞭,实则咏人。壁州竹鞭虽然名贵,但赠鞭者如果不是“美人”的话,恐怕诗人是不会估之以双金之价的。刘禹锡对元稹不畏权阉的精神是欣赏的、佩服的。他赠给元稹文石枕,称赞元稹“文章似锦气如虹”,就是把元稹誉为“文石”,赞扬了他的这种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直接誉元稹为“美人”,其赞扬之情是凝之笔端,跃然纸上的。这两句按照一般酬唱之作先要赞誉对方的俗套来写的。但诗人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的壁州竹鞭的无比名贵,暗示赠鞭者品格的高尚,因而不落窠臼。
接着,目睹竹鞭而展开联想,写出了制鞭之竹在“巴山冰雪”中傲然挺立的景象。然而,这绝不是单纯地为写竹而写竹,而是以竹喻人。这幅“翠竹傲寒图”恰是元稹傲对阉竖,宁折不弯的形象写照。翠竹不惧巴山的深深冰雪,元稹不畏权宦的赫赫淫威,都是宝贵的。诗人对壁州鞭浑身是节,遍体露青赞不绝口,称赞它节节都标志着正直不阿的品格,处处都显示了岁寒不凋的意志。诗人巧妙地运用“竹节”之“节”与“节操”之“节”同字同声,把鞭与人自然和谐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赞扬了元稹的贞操亮节和不畏强暴的品格。
末尾“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是针对元稹诗中所说“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朝在此年”而写的。刘禹锡对元稹“归朝在此年”的提法表示怀疑,提出了“何时策马同归去”的疑问。诗人表示愿和元稹一同归去,望着扶疏的关树,轻敲金镫,朗吟新什。这表达了他们希望结束贬谪生活的共同心愿。这两句谈论的是何时归去的问题,和咏鞭没有什么联系。可是诗人由“归去”这个动作派生出“策马”、“敲镫”两个动作,并把这些动作写进诗句之中,就使这两句和全诗咏鞭的内容紧密结合,浑然而为一体了。
这首诗通过咏写竹鞭,称誉对方的品格,也表明自己的节操。作者巧妙地把咏鞭、写人、喻己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浑然而为一体。全诗感情真挚深沉,启、承、转、合的脉络清晰。
刘禹锡简介
唐代·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的诗(1119篇) ► 刘禹锡的名句〕猜你喜欢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南去经三楚,东来过五湖。
山头看候馆,水面问征途。
地远穷江界,天低接海隅。
飘零同落叶,浩荡似乘桴。
渐觉乡原异,深知土产殊。
夷音语嘲哳,蛮态笑睢盱。
水市通阛阓,烟村混舳舻。
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
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
成人男作丱,事鬼女为巫。
楼暗攒猖妇,堤喧簇贩夫。
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沽。
见果多卢橘,闻禽悉鹧鸪。
山歌猿独叫,野哭鸟相呼。
岭徼云成栈,江郊水当郛。
月移翘柱鹤,风泛飐樯乌。
鳌碍潮无信,蛟惊浪不虞。
鼍鸣江擂鼓,蜃结气浮图。
树裂山魈穴,沙含水弩枢。
喘牛犁紫芋,羸马放青菰。
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奴?
泥中采菱芡,烧后拾樵苏。
鼎腻愁烹鳖,盘腥厌脍鲈。
钟仪徒恋楚,张翰浪思吴。
气序凉还热,光阴旦复晡。
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
渭北田园废,江西岁月徂。
忆归恒惨澹,怀旧忽踟蹰。
自念咸秦客,尝为邹鲁儒。
蕴藏经国术,轻弃度关繻。
赋力凌鹦鹉,词锋敌辘轳。
战文重掉鞅,射策一弯弧。
崔杜鞭齐下,元韦辔并驱。
名声逼杨马,交分过萧朱。
世务轻摩揣,周行窃觊觎。
风云皆会合,雨露各沾濡。
共遇升平代,偏惭固陋躯。
承明连夜直,建礼拂晨趋。
美服颁王府,珍羞降御厨。
议高通白虎,谏切伏青蒲。
柏殿行陪宴,花楼走看酺。
神旗张鸟兽,天籁动笙芋。
戈剑星芒耀,鱼龙电策驱。
定场排越伎,促坐进吴觎。
缥缈疑仙乐,婵娟胜画图。
歌鬟低翠羽,舞汗堕红珠。
别选闲游伴,潜招小饮徒。
一杯愁已破,三盏气弥粗。
软美仇家酒,幽闲葛氏姝。
十千方得斗,二八正当垆。
论笑杓胡律,谈怜巩嗫嚅。
李酣犹短窦,庾醉更蔫迂。
鞍马呼教住,骰盘喝遣输。
长驱波卷白,连掷采成卢。
[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皆当时酒令。]
筹并频逃席,觥严别置盂。
满卮那可灌,颓玉不胜扶。
入视中枢草,归乘内厩驹。
醉曾冲宰相,骄不揖金吾。
日近恩虽重,云高势却孤。
翻身落霄汉,失脚倒泥涂。
博望移门籍,浔阳佐郡符。
[予自太子赞善大夫出为江州司马。]
时情变寒暑,世利算锱铢。
即日辞双阙,明朝别九衢。
播迁分郡国,次第出京都。
[十年春,微之移佐通州。其年秋,予出佐浔
阳。明年秋,杓直出牧澧州,崔二十二出牧
果州,韦大出牧开州。]
秦岭驰三驿,商山上二邘。
[商山险道中,有东西二邘。]
岘阳亭寂寞,夏口路崎岖。
大道全生棘,中丁尽执殳。
江关未撤警,淮寇尚稽诛。
[时淮西未平,路经襄、鄂二州界,所见如此。]
林对东西寺,山分大小姑。
[东林、西林寺在庐山北。大姑、小姑在庐山南
彭蠡湖中。]
庐峰莲刻削,湓浦带萦纡。
[莲花峰在庐山北,湓水在江城南。何逊诗云:
"湓城对湓水,湓水萦如带。”]
九派吞青草,孤城覆绿芜。
[浔阳江九派,南通青草、洞庭湖。南方城壁多以草覆。]
黄昏钟寂寂,清晓角呜呜。
春色辞门柳,秋声到井梧。
残芳悲鶗鴂,暮节感茱萸。
蕊坼金英菊,花飘雪片芦。
波红日斜没,沙白月平铺。
几见林抽笋,频惊燕引雏。
岁华何倏忽,年少不须臾。
眇默思千古,苍茫想八区。
孔穷缘底事?颜夭有何辜?
龙智犹经醢,龟灵未免刳。
穷通应已定,圣哲不能逾。
况我身谋拙,逢他厄运拘。
漂流随大海,锤锻任洪炉。
险阻尝之矣,栖迟命也夫。
沉冥消意气,穷饿耗肌肤。
防瘴和残药,迎寒补旧襦。
书床鸣蟋蟀,琴匣网蜘蛛。
贫室如悬磬,端忧剧守株。
时遭人指点,数被鬼揶揄。
兀兀都疑梦,昏昏半是愚。
女惊朝不起,妻怪夜长吁。
万里抛朋侣,三年隔友于。
自然悲聚散,不是恨荣枯。
去夏微之疟,今春席八殂。
天涯书达否?泉下哭知无?
[去年闻元九瘴疟,书去竟未报。今春闻席八
殁。久与还往,能无恸矣。]
谩写诗盈卷,空盛酒满壶。
只添新怅望,岂复旧欢娱。
壮志因愁灭,衰容与病俱。
相逢应不识,满颌白髭须。
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兼呈张十一院长元九侍御
分忧余刃又从公,白羽胡牀啸咏中。
彩笔谕戎矜倚马,华堂留客看惊鸿。
渚宫油幕方高步,澧浦甘棠有几丛。
若问骚人何处所,门临寒水落江枫。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中心一以合,外事纷无极。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
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
怜君别我后,见竹长相忆。长欲在眼前,故栽庭户侧。
分首今何处,君南我在北。吟我赠君诗,对之心恻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