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疑不决


持疑不决

拼音chí yí bù jué

解释疑:疑虑。心怀疑虑,迟迟不能决定。

出处《周书·薛善传》:“而崇礼犹持疑不决。”

暂未找到成语持疑不决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持疑不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迟疑不决 《隋书 段文振传》:“迟疑不决,非上策也。”
狐疑不决 南朝 宋 班固《后汉书 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迟疑不断 唐 韩愈《沦淮西事宜状》:“迟疑不断,未有能成其事者也。”
迟疑不定 《易·蒙》“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唐·孔颖达疏:“师若迟疑不定,或再或三,是亵渎,渎则不告。”
狐疑不断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沉吟不决 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迟徊不决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为朝廷计,与其迟徊不决以启天下之疑,何如明示政纲以箝党人之口。”
踌躇不决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四人争论未定,绍踌躇不决。
久悬不决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及乎最近曹锟、吴佩孚加兵于东南,则久悬不决之金佛郎案即决定成立。”
犹豫不决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