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邹浩 > 邹浩古诗词大全

邹浩的诗

本页收录邹浩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邹浩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邹浩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邹浩代表作品、或喜欢的邹浩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寄华光仁老

宋代:邹浩

越州刺史越州僧,曾是龙华同会人。
偶向祝融峰下过,便从香积鉢中亲。
毫端宝刹重重现,句里藏机一一新。
正是连天鴈回日,此心先已到江滨。

移夹竹桃

宋代:邹浩

将谓轻红间老青,元来一本自然成。
叶如桃叶回环布,枝似竹枝罗列生。
兰助珍羞香不断,萱留喜意色方明。
更移此本家园去,岁岁花时献寿觥。

呈明远

宋代:邹浩

尔来无酒可沾唇,只恐傍人怪独醒。
自笑金龟已当了,惠然谁复遣银瓶。

示胜业寺长老有余 其二

宋代:邹浩

八桂苍苍湘水南,师乡我客饱曾谙。
五年不见今年见,犹得寒炉一夜谈。

自淡山过暗岩

宋代:邹浩

淡中有味味真味,暗里有明明更明。
不是同来三大士,有谁能识此时情。

戏灵川令王洵仁仲

宋代:邹浩

长官贪着祖师禅,有甚心情问我船。
一只逃归两只破,谩凭江槛望灵川。

寄巡铺温{是为}侍禁乃杲之弟也

宋代:邹浩

几日长亭复短亭,霜梅夹路喜相迎。
风光总属君家管,霁色偏随马足生。
老酒盈杯谁款曲,少陵佳句谩分明。
回头安福前山晓,八桂苍苍无限情。

怀旧

宋代:邹浩

辛巳年冬导驾行,朝从太庙出青城。
雪迎天仗徐徐舞,日向龙顔淡淡明。
不待衔枚人自肃,惟观夹道喜相仍。
今朝倍复如初盛,遥拱神京空此诚。

元礼

宋代:邹浩

来往憧憧多故人,几能于此欵柴门。
红莲绿水还初兴,青草黄茅得细论。
陡觉炎氛开日月,坐令爽气满干坤。
匪朝恩锡归田去,只恐烦君费酒樽。

吕四 其二

宋代:邹浩

摇转船头顺碧波,日行五百未为多。
三湘二浙虽辽远,尚及家庭赏芰荷。

雪中怀述之

宋代:邹浩

不为梁园赋,因辞颍水滨。
谁知遇风雪,孤坐耿阳春。
问路无来辙,携笻匪旧邻。
从君一樽酒,犹喜有诗人。

送米 其一

宋代:邹浩

甑中如见欲生尘,不待人言廪自倾。
虽阻负归同子路,且知书帖异贞卿。
邻僧市井应无迹,野雀阶除亦有情。
却想万钟安享者,孰云天地极均平。

寄公安令孙仲恭

宋代:邹浩

得君宁独为葭莩,两度湘中睠我殊。
兵拥渡江犹缱绻,颿催离寺尚踌蹰。
莱公庙北民歌鲁,贾傅城东地入吴。
会面不知何日再,但观休显继龙图。

自叹

宋代:邹浩

好学顔渊怒不迁,犯而不校古称贤。
伊予物触心犹动,空抚陈编倍赧然。

追怀去年今日舟离润州有作

宋代:邹浩

颿出丹阳恰一年,江湖陈迹慨茫然。
明明归路留双目,只候恩书下九天。

偶书 其二

宋代:邹浩

阻奉晨昏宁孝子,窜投荒远岂忠臣。
今朝恩放归田去,留得遗踪警后人。

以常宁铅鑪合供政首座因用旧韵发一笑

宋代:邹浩

十年流落见无由,谁识江东有赵州。
凭仗炉烟寄消息,定中应亦展眉头。

和彦祖寄次萧

宋代:邹浩

格外参军事事嘉,竹窗全是子猷家。
清狂上客知何处,恨不同燃柏径槎。

六月六日城外马上呈世德 其二

宋代:邹浩

虎头凤麓连长堤,随山刊木路可为。
长官仁政及物远,一时力役民忘疲。

寄长卿

宋代:邹浩

乌衔霁色朝迎马,蟾吐澄辉夜照眠。
日月于君已如此,不须星历问行年。

吕四 其一

宋代:邹浩

市门风义有谁知,旋打长船待我归。
秋入江湖正潇洒,欢然鸣艣去如飞。

招文仲

宋代:邹浩

晖晖晴日动寒灰,书罢衡门为子开。
莫似王郎着杯酒,更无茶思竹边来。

岑老书云远老法堂上草深一丈矣

宋代:邹浩

建隆无复旧行踪,石塔开堂得远公。
衣挂六铢收法界,草深一丈见家风。
也知是汝远狮子,不分饶他岑大虫。
何日扬州船子去,木兰花里问真空。

醉者

宋代:邹浩

至化无私被远方,渔樵谁不似颠狂。
得钱沽酒争酬酢,执手高歌入醉乡。

寄俞清老

宋代:邹浩

卧龙前约竟悠悠,依旧淮南笑不休。
落髮出家成往事,从僧还俗惬新谋。
未尝异也谁燕越,相与唿之任马牛。
一滴曹溪好消息,为君船子下扬州。

邹浩简介

邹浩简介资料 邹浩(一○六○~一一一一),字志完,自号道乡,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哲宗元祐中为太常博士,出为襄州教授。元符元年(一○九八),召对,除右正言,因忤章惇,并论罢立刘后,除名勒停,羁管新州。徽宗即位,添监袁州酒税,寻复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歷吏部、兵部侍郎。崇宁元年(一一○二),又因忤蔡京,以宝文阁待制出知江宁府,改杭、越二州,重理罢立后事,责衡州别驾,永州安置。后半年,除名勒停,窜昭州。四年,移汉阳军。五年,归常州。大观间复直龙图阁。政和元年卒,年五十二。有《道乡集》四十卷。《宋史》卷三四五、《东都事略》卷一○○、《咸淳毗陵志》卷一七有传。 邹浩诗,以明成化六年邹量刻《道乡先生邹忠公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正德七年邹翎刻本(简称正德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简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