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邹浩 > 邹浩古诗词大全

邹浩的诗

本页收录邹浩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邹浩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邹浩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邹浩代表作品、或喜欢的邹浩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怀至远弟

宋代:邹浩

机警如君亦可人,经营门户不因循。
须知孝友是为政,莫叹功名难奋身。
北塔杉松培万本,东臯禾黍列千囷。
尔兄倍觉归来好,百事无为只奉亲。

见鲁直题陶商翁碑后有感

宋代:邹浩

石上犹新墨,忘情亦嘆嗟。
殊恩但归骨,冷迹尚平沙。
愿力消尘垢,瞻依盛宝花。
人间几行泪,空洒玉川家。

郊行呈彦祖

宋代:邹浩

迟日初干雪径沙,等闲联骑过田家。
长官标格风尘外,衰草坡前报晚衙。

斗米滩

宋代:邹浩

粥饭都来一斗粮,滩前喫了倍苍黄。
把如立作山头石,何似急行归故乡。

元礼乘渔船见访作此戏之

宋代:邹浩

一棹翛然一幅巾,汀鸥集处亦逡巡。
功名正逐天机露,不似钓鱼船上人。

览镜戏作 其一

宋代:邹浩

寒时骤热热时寒,一等阴阳几百般。
髮脱面黄肌肉痩,北人应作岭蛮看。

送米 其三

宋代:邹浩

数亩非无负郭田,川途修阻故萧然。
得君远胜子舆友,使我非无漂母怜。
未拟更求佳传报,且先分当酒家钱。
亲朋只愿长相见,归饱丰穰不计年。

闻仲殊长老化去甚异

宋代:邹浩

逆行天莫测,雉作渎中经。
沤灭风前质,莲开火后形。
鉢盂残蜜白,炉竈冷烟清。
空有谁家曲,人间得细听。

偶书 其一

宋代:邹浩

形影相随甫半年,皇恩今日放归田。
回头一梦惊初觉,敢把穷通更问天。

陈莹中画像贊 其二

宋代:邹浩

了了了时非了,非非非处何非。
要识此翁端的,试看笔下形仪。

闻正夫迁门下

宋代:邹浩

促膝论心十二年,有时忠愤泪澘然。
不闻一事拳拳救,但见三臺每每迁。
天地岂容将计免,国家能报乃身全。
它时会有相逢日,解说何由复自贤。

招俞清老并简康远禅师 其二

宋代:邹浩

欲知何处是生缘,问取维摩室内天。
渠若口钳无答语,竹西坚卧许安全。

戏王寛之 其二

宋代:邹浩

墨龙翻海几朝昏,今日晴阴似欲分。
不道谷飞多作蛊,犹敎歌扇遏行云。

送僧慈愿游南华

宋代:邹浩

南华老子定相亲,应问三湘放逐臣。
为报君恩似天地,不教重作岭南人。

发山口堤上

宋代:邹浩

烟笼官柳柳笼堤,风引澄波细细移。
骏马不知鞍上意,回头已是获麟陂。

示崇宁长老善资 其一

宋代:邹浩

五色云中有和烟,天长地久祝斯年。
太平一曲凭师唱,响彻干坤万古传。

再和晦之

宋代:邹浩

举世欣欣濮上音,丝桐还寄长卿心。
知君韶濩思千载,劲节松筠挺几寻。
万籁息时霜剑立,一灯明处夜堂深。
他年振铎收遗器,岂愧云和瑟与琴。

与梦立行入长安虚 其一

宋代:邹浩

恰到长安风色晴,一条石径坦然平。
与君曳杖寻虚去,全似仙宫岭下行。

登碧岩寺卢舍那瑞像阁 其三

宋代:邹浩

我住莲华法界中,尘尘刹刹本来同。
旃檀一瓣聊兴供,吹满岩前万窍风。

和通判王定国承议游竹西 其一

宋代:邹浩

流年忽忽又残春,策杖郊原肯厌频。
往古来今何足校,闲花幽草自争新。
旋开酒蚁成高会,共解名缰作逸民。
随处怡然真有味,不须千里忆吴莼。

寄清老

宋代:邹浩

自来渔父好家风,一片潇湘晚钓中。
伊昔放言知莫逆,于今亲到得参同。
金章寂寂残初梦,汀草依依照短篷。
德秀虽亡次山在,怅回青眼送飞鸿。

澹山

宋代:邹浩

目击何人妙得知,谩携斧子住岩隈。
衔花无复鸟兴供,运木有时神倒栽。
丈室每思云外去,沱山长记雨中来。
凭师更展慈悲力,早使回头一笑开。

寄道林琳老

宋代:邹浩

宝所从来指道林,人间天上总回心。
自他初不毫端隔,悲智常随愿力深。
风带洞庭供爽籁,云携紫盖献层阴。
会须一瓣旃檀去,四句偈闻师子音。

赠广陵马推官

宋代:邹浩

有才何事青衫,十载低徊北斗南。
肯伴雪髯千日醉,此心真与古人参。
今见故人今几年,年来风物尚依然。
遥知闲望登临处,极目江山万里天。

勉祖道修子美祠堂

宋代:邹浩

工部云亡几百年,精诚如在有遗编。
笔追六义回千古,名薄三光亘九天。
师法周流寰海内,祠堂落寞楚江边。
长官风化尊贤急,想见丹青复焕然。

邹浩简介

邹浩简介资料 邹浩(一○六○~一一一一),字志完,自号道乡,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哲宗元祐中为太常博士,出为襄州教授。元符元年(一○九八),召对,除右正言,因忤章惇,并论罢立刘后,除名勒停,羁管新州。徽宗即位,添监袁州酒税,寻复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歷吏部、兵部侍郎。崇宁元年(一一○二),又因忤蔡京,以宝文阁待制出知江宁府,改杭、越二州,重理罢立后事,责衡州别驾,永州安置。后半年,除名勒停,窜昭州。四年,移汉阳军。五年,归常州。大观间复直龙图阁。政和元年卒,年五十二。有《道乡集》四十卷。《宋史》卷三四五、《东都事略》卷一○○、《咸淳毗陵志》卷一七有传。 邹浩诗,以明成化六年邹量刻《道乡先生邹忠公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正德七年邹翎刻本(简称正德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简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