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邹浩 > 邹浩古诗词大全

邹浩的诗

本页收录邹浩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邹浩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邹浩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邹浩代表作品、或喜欢的邹浩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寄阳先生

宋代:邹浩

长揖公卿不转头,五车图籍指虔州。
屑榆肯使家风坠,谢币空令世俗羞。
弄凤骑龙诚莫及,壊车杀马恨无由。
嵩山出处君知否,似与高人作覆辀。

小舟枕上

宋代:邹浩

船头鑚入北来风,继日连宵闭短篷。
多少峰峦多少意,一齐收在枕屏中。

闻存之游京师且邸报达官有荐之者

宋代:邹浩

昨来不肯听朝鸡,乞得真宫即日归。
老衲蒲团闲共倚,少师玉麈醉同挥。
谁知捷径嵩山在,未觉心驰魏阙非。
绿鸭陂中钓竿手,只应从此叩黄扉。

画山 其二

宋代:邹浩

三峰阔展映天长,大巧由来未易量。
我欲移归殿前去,万年千载对君王。

次韵和李学文所示二篇 其一

宋代:邹浩

材气无双是陇西,扁舟还指旧山溪。
非关吕览难更字,要使班输别造梯。
尘外光阴归作者,道中消息在寥兮。
它年峻捷黄金榜,路入三吴手重携。

勉萧尉秀实别刻磨崖

宋代:邹浩

忠义能令金石开,至今凛凛动昭回。
彼苍欲作无穷计,此事欣逢不世才。
浄扫烟霞留健笔,巧分鸾凤过浯臺。
亦宜爱日成君志,侧席知名即诏来。

榕树

宋代:邹浩

榕树能容故得名,枝条环布若高城。
何当种满弥天去,永使青青芘万生。

晚步

宋代:邹浩

缓步随山径,横前得野塘。
倚风荷展玉,带日鹭翘霜。
雾歛都无瘴,天晴却自凉。
搘笻惬新兴,疑已到江乡。

闻放归田

宋代:邹浩

天地曾无一物遗,孤臣今许返庭闱。
黄茅瘴里抽身出,青草湖边鼓棹归。
衣锦还乡难并比,承顔称寿倍光辉。
恩深骨肉何由报,空有精诚贯紫微。

次韵答八十三外翁见招

宋代:邹浩

乃翁心事别,璧月到寒塘。
欹枕三竿日,横经一炷香。
尚思同燕麈,还欲对胡床。
行矣拏舟去,金钟亦自将。

示张道人

宋代:邹浩

几年龙虎自相随,南斗延生恩赐归。
霄汉路通鸾鹤在,不妨高蹑紫云飞。

示澄庵庵主炳着 其三

宋代:邹浩

不肯南来伴我闲,若来何法可心安。
直饶参得龄铁觜,也被昭州烟瘴漫。

入湖南界 其二

宋代:邹浩

北风吹满乱山云,山顶皑皑色尚新。
怪得几朝寒暝日,元来留雪迓归轮。

次韵和仁仲滑石铺泉轩

宋代:邹浩

长官心事古人前,碧玉峰峦碧玉泉。
洗出北归烟瘴眼,光明欣睹太平年。

湖上杂咏 其四

宋代:邹浩

疾病经旬厌药杯,喜君折简傍湖来。
浓云几败乃翁事,赖有南风为约开。

送王宪赴阙

宋代:邹浩

凤诏传天北,輶轩指建章。
既能思贾谊,何患老冯唐。
况是高门庆,从来美誉彰。
灵臺悬宝镜,峻节凛秋霜。
庖刃诚难敌,黄陂岂易量。
承家但清白,报国颇施张。
属部分氂犬,终朝事锦囊。
收功殊俗士,知已恃明王。
此去堪前贺,胡为独倍伤。
昔霑淮水润,今借德星光。
折柳故多恨,衔环空不忘。
他年重望履,应已步岩廊。

王宪湖上分韵得荷字

宋代:邹浩

使星明处是天河,习习轻飈生芰荷。
自有芝兰随后乘,更容簪履侍鸣珂。
未甘城鼓促清赏,聊与汀鸥分素波。
异日定应如此少,云雷行欲起龙梭。

輓石适中 其二

宋代:邹浩

南明山下读书堂,曾许寒生借烛光。
高义岂殊亲骨肉,令人无复念家乡。
那知十载天涯别,忽起三泉薤露伤。
追恨故时携手处,不能执绋助棺傍。

谢潜亨惠芸香紫桃

宋代:邹浩

暑窗已觉书生蠧,饥腹还惊雨后雷。
珍重先生解人意,芸香桃实一时来。

画山 其三

宋代:邹浩

扫成屏障几千春,洗雨吹风转更明。
应是天工醉时笔,重重粉墨尚纵横。

谒武侯道中 其五

宋代:邹浩

万山横出波面浮,山前舟楫凌飞鸥。
遥看塔庙带残日,蓬莱方丈金鳌头。

送长卿 其二

宋代:邹浩

阳朔千山与万山,生绡图写北人看。
君今欵段穿云去,莫厌崎岖行路难。

大平

宋代:邹浩

大施门开陆海中,一时缁素许参同。
纵横只见山河露,消息宁知车马通。
帝网重重含宝刹,法轮日日转龙宫。
何当去作庞居士,笑指庭花问祖风。

过张云卿所居

宋代:邹浩

发石诛茅古道边,儒家清占静中天。
数番雨水添塘水,满目红莲间白莲。
望处苍龙蟠远岳,坐来朱鹭舞祥烟。
我心本在风尘表,偶此相羊更豁然。

诗送晦叔先生 其三

宋代:邹浩

疾卧几为万鬼邻,金丹一粒遇高真。
此身从此无他事,长作昇平击壤人。

邹浩简介

邹浩简介资料 邹浩(一○六○~一一一一),字志完,自号道乡,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哲宗元祐中为太常博士,出为襄州教授。元符元年(一○九八),召对,除右正言,因忤章惇,并论罢立刘后,除名勒停,羁管新州。徽宗即位,添监袁州酒税,寻复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歷吏部、兵部侍郎。崇宁元年(一一○二),又因忤蔡京,以宝文阁待制出知江宁府,改杭、越二州,重理罢立后事,责衡州别驾,永州安置。后半年,除名勒停,窜昭州。四年,移汉阳军。五年,归常州。大观间复直龙图阁。政和元年卒,年五十二。有《道乡集》四十卷。《宋史》卷三四五、《东都事略》卷一○○、《咸淳毗陵志》卷一七有传。 邹浩诗,以明成化六年邹量刻《道乡先生邹忠公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正德七年邹翎刻本(简称正德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简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