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邹浩 > 邹浩古诗词大全

邹浩的诗

本页收录邹浩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邹浩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邹浩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邹浩代表作品、或喜欢的邹浩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示万寿长老道琮

宋代:邹浩

万寿阁中逢故人,万年松下偶穿云。
凭将五分真香爇,长对南山祝圣君。

示仁仲 其二

宋代:邹浩

一根烧笋共分甘,彷彿当年汉水南。
红柿鸟残无此意,前三三与后三三。

叶筠元礼留饮 其一

宋代:邹浩

天造移居汉水湄,岭边欣与故人期。
红灯暖照金波动,全胜来仙阁上时。

将至南京简应介中 其四

宋代:邹浩

直谅多闻许我亲,迷途从此遂知津。
社中忽怪尔来进,曾向睢阳见异人。

至日依韵和老杜五首 其二

宋代:邹浩

蛮风吹鬓鬓毛斑,非复登楼旧日顔。
上主亦应怜久窜,孤臣尤切望今还。
金鷄欢动栏杆外,彩服光生骨肉间。
归去此恩何以报,惟将香火祝南山。

用老杜至日怀太白韵怀诸弟

宋代:邹浩

罗拜为亲寿,遥知亦我思。
阳生萱草色,心入棣华诗。
帝泽来非久,莱衣戏不迟。
为言多置酒,归趁赏花期。

他处梅自十月已开烂熳独此今方作花睹之欣然 其一

宋代:邹浩

惊怪江梅独未开,含芳元是待冬来。
新阳夙驾无多日,已向枝头各自催。

送长卿 其一

宋代:邹浩

有口如钳方鲜语,无心似水始能思。
盃中一片闲天地,占得新阳君与知。

夜闻鸣桹 其二

宋代:邹浩

渔人于我本无情,我自情生梦里惊。
惊起却眠方记得,新条不得到京城。

次韵和钱塘诸公赏梅十绝 其八

宋代:邹浩

蜜蜂蝴蝶未狂飞,蝼蚁仍难上冻枝。
惟有青松一千丈,相看曾共岁寒时。

吕四 其四

宋代:邹浩

鸿鴈嗈嗈正北飞,为传消息到庭闱。
不须过作风波虑,已有新船稳送归。

圣钦

宋代:邹浩

人生相得贵知心,况复鸰原有断金。
但使连墻非异趣,何须会面乃同襟。
药囊警动苍生念,茗椀招回梁甫吟。
早晚鲈鱼促归去,为君聊驻马骎骎。

集经文为要诀

宋代:邹浩

黄童妙音难可闻,若得三宫存玄丹。
中有童子冥上玄,回紫抱黄入丹田。
闭塞三关握固停,三气右回九道明。
恍惚之间至清灵,散化五形变万神。
千千百百自相连,共入太室璇玑门。
三老同坐各有朋,高拱无为魂魄安。
玉笢金籥常完坚,内守坚固真之真。
真人既至使六丁,内挟列月列宿陈。
物物不干泰而平,百二十年犹可还。
使人长生昇九天,上清紫霞虚皇前。

书合论后

宋代:邹浩

华严佛菩萨,悲智咸徧周。
广开方便门,主伴互酬请。
于无言说中,说法无数量。
我读诵思惟,获从信根入。
闇逢照世灯,病遇雪山药。
无价大宝珠,衣内忽然得。
愿尽未来际,满足普贤行。
一切导师前,一一兴供养。
一切衆生前,一一作利益。
持经继有人,悉冀同我愿。

闻归田之命怀同废诸公

宋代:邹浩

同时废逐十余人,我是丹书第一名。
方向岭边思往咎,忽蒙天上许归耕。
诸公想亦茅连茹,此日宜皆水濯缨。
覆载恩深力图报,从今尤在罄精诚。

招政首座

宋代:邹浩

高歌一曲破还乡,只么随缘是道塲。
已向承天设双榻,待师同快竹风凉。

写黄庭 其三

宋代:邹浩

高真元是世间人,能密枢机到上清。
天地有终吾不老,环刚犹得度羣生。

过洞庭风作

宋代:邹浩

洞庭波面忽如雷,万斛楼船舞一桮。
为报冯夷莫相吓,尽曾经着暴风来。

送曹巨源之南都

宋代:邹浩

高堂且置琴中操,骏马初驰陌上尘。
无限清风与明月,一时分付属闲人。

送俞秀老归维扬

宋代:邹浩

踏雪驱驱原宪履,御风猎猎老莱衣。
情投岂比钟山出,兴尽远同剡水归。
炀帝池边松荫远,维摩室内烛光微。
携笻促席相羊处,应记当年接下机。

至日依韵和老杜五首 其三

宋代:邹浩

黄宫初气重氤氲,喜色朝来便着人。
知有归期亲望我,更无它事我思亲。
堂前献寿开金盏,岭外蒙恩戴玉宸。
一笑承顔胜六印,功名岂复羡仪秦。

次韵王贤良赠阳先生 其一

宋代:邹浩

脩涂几閲岁终穷,鹤唳猿啼蕙帐空。
杖屦何当归旧隐,静看五柳飏春风。

大雨中接宪使因成小诗呈阳先生

宋代:邹浩

霜风折木雨如倾,歛板泥中厮役并。
遥想先生鼓琴罢,观书正傍短灯檠。

次韵文仲冬夜书怀 其一

宋代:邹浩

抱经何必叹空言,看取东郊旧力田。
藨蓘倘能无落事,太阴居卯定丰年。

种荔枝

宋代:邹浩

高堂怀核谩栽培,一一红根破绿苔。
携入乡邦吾第一,风流知自岭南来。

邹浩简介

邹浩简介资料 邹浩(一○六○~一一一一),字志完,自号道乡,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哲宗元祐中为太常博士,出为襄州教授。元符元年(一○九八),召对,除右正言,因忤章惇,并论罢立刘后,除名勒停,羁管新州。徽宗即位,添监袁州酒税,寻复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歷吏部、兵部侍郎。崇宁元年(一一○二),又因忤蔡京,以宝文阁待制出知江宁府,改杭、越二州,重理罢立后事,责衡州别驾,永州安置。后半年,除名勒停,窜昭州。四年,移汉阳军。五年,归常州。大观间复直龙图阁。政和元年卒,年五十二。有《道乡集》四十卷。《宋史》卷三四五、《东都事略》卷一○○、《咸淳毗陵志》卷一七有传。 邹浩诗,以明成化六年邹量刻《道乡先生邹忠公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正德七年邹翎刻本(简称正德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简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