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邹登龙 > 邹登龙古诗词大全

邹登龙的诗

本页收录邹登龙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邹登龙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邹登龙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邹登龙代表作品、或喜欢的邹登龙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戴式之来访惠石屏小集

宋代:邹登龙

诗翁香价满江湖,肯访西郊隠者居。
瘦似杜陵常戴笠,狂如贾岛少骑馿。
但存一路征行藁,安用诸公介绍书。
篇易百金宁不售,全编遗我定交初。

寄呈后村刘编修

宋代:邹登龙

衆作纷纷等噪蝉,先生中律更鈎玄。
如开元可二三子,自晚唐来数百年。
人竞宝藏南岳藁,商留金易后村编。
傥令舐鼎随鸡犬,凡骨从今或可仙。

上慧力寺

宋代:邹登龙

今代空王宅,前朝处士家。
牛车回象藏,鹿苑发龙华。
松密风生树,江空月在沙。
阇黎饭钟后,邀我试新茶。

送表兄赵奏院赴南外知宗

宋代:邹登龙

御屏往往题名字,朝路彬彬蔼荐书。
天许留中监邸奏,日求补外得堂除。
暂烦龙种司瑶籍,行立鸳班侍玉舆。
丙枕或思前夜席,庚邮宁肯后锋车。

江居

宋代:邹登龙

独作幽居计,江边屋数间。
水流天自在,心远地宽闲。
鉏月栽梅树,移云叠石山。
白鸥盟欲结,倚杖看潺湲。

溪村

宋代:邹登龙

兀兀小桥西,人家住绕溪。
云山当户入,竹树出檐齐。
风急花初尽,春深鶑乱啼。
稻畦新雨足,穉子亦鉏犁。

赵承远云扃

宋代:邹登龙

闻道幽居好,栖云结数椽。
庭深关竹雨,衣润染茶烟。
岚气生朝壁,湍声入夜絃。
半生飞动意,未得痼林泉。

西郊梅开怀吟轩周献父

宋代:邹登龙

仲冬寒气盛,玄云停故阴。
嘉树厉清节,孤芳洁素心。
幽幽荧岁落,皎皎隔尘侵。
折寄无来使,山川迥且深。

宫词

宋代:邹登龙

内人倚遍玉楼东,晓色开云腊雪融。
羯鼓一声花尽拆,三郎自唤作天公。

幽事

宋代:邹登龙

闲携小斧删梅树,自缚枯藤补菊篱。
烧柏子香读周易,滴荷花露写唐诗。

游仰山寺

宋代:邹登龙

施地开金剎,神因结佛缘。
怪松盘獭径,古木护龙渊。
云裹春山乱,禽啼夜月圆。
路遥归不得,好借上方眠。

题杜少陵草堂图

宋代:邹登龙

背郭好林塘,诛茅作草堂。
因吟白鸦谷,为卜碧鸡坊。
笼竹和烟浄,江梅带雪香。
四松经丧乱,閲世几风霜。

水亭

宋代:邹登龙

阑槛玲珑直又横,半临池水着新亭。
拟招鹭宿栽添苇,怕碍鱼行掠去萍。
五月藕花千样锦,四时山色一般青。
有闲来此寻幽赏,莫看人间淡墨屏。

入投龙洞

宋代:邹登龙

行入投龙洞,青青见竹竿。
暮云生道树,夜月满仙坛。
枯藓沿崖古,长松绕涧寒。
三生清浄福,独此愧黄冠。

寄云林杨少云自衡之桂

宋代:邹登龙

问讯杨夫子,经年客异乡。
南浮湘水远,西望楚天长。
五岭梅花发,孤城草色荒。
白云遥满目,曷久住炎方。

送云巢曾校勘赴召

宋代:邹登龙

高卧云巢久,云生处士衣。
忽闻颁诏札,催入侍经帏。
朝野名虽盛,山林志莫违。
好归清涧隠,富贵有危机。

寄苍山曾子实

宋代:邹登龙

东湖从此别,嘉会邈无期。
望远音书阻,思君岁月驰。
春云山隔断,秋雨鴈归迟。
欲见崆峒使,梅花寄一枝。

月洲李贾友山捧檄来淦访我梅下示教禁体物语咏梅佳句今岁梅开月洲仙去追和元韵感此良友

宋代:邹登龙

庭前有奇树,幽艷发寒柯。
寂寂衆芳歇,绵绵生意多。
孤根依岭表,高节委岩阿。
清友今何在,悠悠空逝波。

梅花

宋代:邹登龙

约臂金寒拓绮疏,搔头玉重压香酥。
含章檐下新妆额,试启菱花得似无。

王氏山居

宋代:邹登龙

闻道山居好,林深远俗情。
茶烟熏壁暗,萝月射窗明。
学稼修禾谱,栽花识药名。
无人觉幽隠,为有读书声。

游玉笥山

宋代:邹登龙

玉笥凌空后,玄都诏吏仙。
荒坛深覆草,峭壁响流泉。
石洞随龙蛰,金丹许鹤传。
夜深捣药鸟,啼破翠微烟。

步出城东门

宋代:邹登龙

步出城东门,与子各执手。
遥望冢纍纍,悲风发陇首。
长松自青青,枯根带骨朽。
人生如朝露,嘉命那可久。
世无王子乔,何诀以固寿。
感慨徒悲伤,欢言且饮酒。

山上有白云

宋代:邹登龙

山上有白云,浮阴翳阳光。
亭亭飒缤纷,出岫高飞翔。
飞翔长在望,远匪千里隔。
莫以秋风来,吹散无踪迹。

岁晚怀愚斋赵叔愚壶山宋谦父

宋代:邹登龙

忽忽岁将暮,烈烈北风凉。
霏霏雨素雪,皎皎南枝芳。
懆懆念良友,茕茕在他乡。
盈盈一水隔,迢迢道路长。
悠悠无信音,戚戚重感伤。
翩翩化双鹤,去去与同翔。

雪霁梅月曲

宋代:邹登龙

羌玄圃兮玉英,蹇冰轮兮太清。
猗缟袂兮谁子,粲一笑兮倾城。
倚横吹兮寄哀思,擥幽香兮补骚情。

邹登龙简介

邹登龙简介资料 邹登龙,字震父,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隠居不仕,结屋于邑之西郊,种梅绕之,自号梅屋。与魏了翁、刘克庄等多唱和,有《梅屋吟》一卷传世。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七一《梅屋吟》小传。 邹登龙诗,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