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诗
本页收录朱熹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朱熹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朱熹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朱熹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朱熹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宋代:朱熹
遗君踪迹莽荆榛,曾把诗书为作新。
今日总输吴季子,枕流漱石自由身。
遺君蹤迹莽荊榛,曾把詩書為作新。
今日總輸吳季子,枕流漱石自由身。
宋代:朱熹
阙里言诗得赐商,千秋谁复与相望。
邹汾断简光前载,关洛新书袭旧芳。
析句分章功自少,吟风弄月兴何长。
从容咏嘆无今古,此乐从兹乐未央。
阙裡言詩得賜商,千秋誰複與相望。
鄒汾斷簡光前載,關洛新書襲舊芳。
析句分章功自少,吟風弄月興何長。
從容詠嘆無今古,此樂從茲樂未央。
宋代:朱熹
用功事上实根源,三省真传入道门。
理即是心随事显,事能尽理始心存。
用功事上實根源,三省真傳入道門。
理即是心随事顯,事能盡理始心存。
宋代:朱熹
石滩联骑雪垂垂,已把南山入小诗。
后洞今朝逢折竹,却思联骑石滩时。
石灘聯騎雪垂垂,已把南山入小詩。
後洞今朝逢折竹,卻思聯騎石灘時。
宋代:朱熹
先生留落岁时多,气涌如山不易磨。
却学幽人陶靖节,正缘三径起絃歌。
先生留落歲時多,氣湧如山不易磨。
卻學幽人陶靖節,正緣三徑起絃歌。
宋代:朱熹
闻说当机百念休,区区何更苦营求。
早知名教无穷乐,陋巷箪瓢也自由。
聞說當機百念休,區區何更苦營求。
早知名教無窮樂,陋巷箪瓢也自由。
宋代:朱熹
循涧闢芳园,结亭对虚壁。
澄潭俯幽鉴,空翠仰寒滴。
主人心事远,妙寄尘壤隔。
岂为功名期,而忘此泉石。
循澗闢芳園,結亭對虛壁。
澄潭俯幽鑒,空翠仰寒滴。
主人心事遠,妙寄塵壤隔。
豈為功名期,而忘此泉石。
宋代:朱熹
几枝藤竹醉相携,何处千峰顶上归。
正好临风眺平野,却须入谷避斜晖。
酒边泉熘寒侵骨,坐上岚光翠染衣。
踏月过桥惊易晚,林垧回首更依微。
幾枝藤竹醉相攜,何處千峰頂上歸。
正好臨風眺平野,卻須入谷避斜晖。
酒邊泉熘寒侵骨,坐上岚光翠染衣。
踏月過橋驚易晚,林垧回首更依微。
宋代:朱熹
杖头挑月入烟萝,城郭尘埃柰尔何。
若到名山高着眼,洞天深处异人多。
杖頭挑月入煙蘿,城郭塵埃柰爾何。
若到名山高着眼,洞天深處異人多。
宋代:朱熹
联骑君登泉上亭,黄尘双眼想增明。
篮舆独向溪南路,惆怅不成同队行。
聯騎君登泉上亭,黃塵雙眼想增明。
籃輿獨向溪南路,惆怅不成同隊行。
宋代:朱熹
学求入处须师授,此外难为尽靠师。
但向行时无息处,进前曲折自能知。
學求入處須師授,此外難為盡靠師。
但向行時無息處,進前曲折自能知。
宋代:朱熹
游子思亲久聚粮,不堪官里簿书忙。
平生况少鹰鹯意,此日尤慙时世粧。
腊雪未消欢奉檄,春风初转喜还乡。
上堂佳庆从容问,一釂何妨累十觞。
遊子思親久聚糧,不堪官裡簿書忙。
平生況少鷹鹯意,此日尤慙時世粧。
臘雪未消歡奉檄,春風初轉喜還鄉。
上堂佳慶從容問,一釂何妨累十觞。
宋代:朱熹
因形与理别言心,其实随形有理存。
纔与理违形独用,便为物欲理皆昏。
因形與理别言心,其實随形有理存。
纔與理違形獨用,便為物欲理皆昏。
宋代:朱熹
两公清庙瑟,窈窕拂朱丝。
事纪一朝胜,名从千古垂。
流传当共赋,惆怅不同时。
且要君颐解,宁辞匡说诗。
兩公清廟瑟,窈窕拂朱絲。
事紀一朝勝,名從千古垂。
流傳當共賦,惆怅不同時。
且要君頤解,甯辭匡說詩。
宋代:朱熹
曾子尚忧三者失,自言日致省身功。
如何后学不深察,便欲传心一惟中。
曾子尚憂三者失,自言日緻省身功。
如何後學不深察,便欲傳心一惟中。
宋代:朱熹
虽云道本无形象,形象原因体认生。
试验操存功熟后,隠然常觉在中明。
雖雲道本無形象,形象原因體認生。
試驗操存功熟後,隠然常覺在中明。
宋代:朱熹
平日生涯一短篷,只今回首画图中。
平章箇里无穷事,要见三山老放翁。
平日生涯一短篷,隻今回首畫圖中。
平章箇裡無窮事,要見三山老放翁。
宋代:朱熹
不察予心重似鷄,更兼放处只缘私。
纔知用理维持际,不待追求便在兹。
不察予心重似鷄,更兼放處隻緣私。
纔知用理維持際,不待追求便在茲。
宋代:朱熹
几日春风未破寒,远峰晴露玉巑岏。
不成蜡屐携筇去,且复鈎窗拄颊观。
闻道追游当作意,故应期日尚能宽。
阴崖冻合无垂练,却恐诗翁兴易阑。
幾日春風未破寒,遠峰晴露玉巑岏。
不成蠟屐攜筇去,且複鈎窗拄頰觀。
聞道追遊當作意,故應期日尚能寬。
陰崖凍合無垂練,卻恐詩翁興易闌。
宋代:朱熹
不见山头夜鹤鸣,空遗山下瀑泉声。
野人惆怅空无寐,一曲瑶琴分外清。
不見山頭夜鶴鳴,空遺山下瀑泉聲。
野人惆怅空無寐,一曲瑤琴分外清。
宋代:朱熹
落日晴江更远山,远山犹在有无间。
不须极目伤怀抱,且看渔船近往还。
落日晴江更遠山,遠山猶在有無間。
不須極目傷懷抱,且看漁船近往還。
宋代:朱熹
岁暮风雨交,流云暗平野。
公子燕华姻,招唿及同社。
高情寄壶觞,晤语到风雅。
剪烛夜堂深,幽怀共输写。
歲暮風雨交,流雲暗平野。
公子燕華姻,招唿及同社。
高情寄壺觞,晤語到風雅。
剪燭夜堂深,幽懷共輸寫。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世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