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朱朴 > 朱朴古诗词大全

朱朴的诗

本页收录朱朴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朱朴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朱朴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朱朴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朱朴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和阳明王公入楚韵

明代:朱朴

鄂渚烟波接素秋,仙人黄鹤有高楼。乱山明月停征骑,落木寒江倚客舟。

红袖不沾司马泪,清篇唯带杜陵愁。炎方自古无霜雪,莫遣閒丝上黑头。

春夜宿石门旧馆志感二首·其二

明代:朱朴

踏翻船子是何时,灵爽升沈杳莫知。惟有门人缉香火,影堂风雨夜论诗。

云水僧

明代:朱朴

行云无定踪,流水向何处。中有得道人,无来亦无去。

题水仙花四首·其一

明代:朱朴

碧池妆镜晓寒消,不染铅华意自娇。恼杀江南赵公子,却将金粉浣生绡。

铁砚歌

明代:朱朴

我家有墨砚,乃是歙溪石。岁久磨不穿,腻若马肝色。

厓翁为题铭,谓可百金直。腻师铁砚如我墨砚圆,圈子中间藏太极。

当时出冶后入土,千载犹存火痕赤。得非蕤宾青,无乃鬼国黑。

磨墨铿有声,蘸笔润无迹。铜雀足瑕疵,临洮多媚质。

腻师得此殊可惜,经卷香炉同几席。师能学帖怀素书,千个芭蕉为渠摘。

师能临摹贯休画,五百圣僧从此出。麝煤散入五戒香,水影流成八功德。

呜呼我家墨砚空有材,老懒无成每枯涩。何如腻师铁砚坚且奇,喜动骚人与豪客。

明窗净榻日日临池来洗翰,直欲百世相传镇重维摩室。

过许东山永州故居

明代:朱朴

潇洒湖南倅,丹成骨已仙。常来谈信宿,永别又三年。

竹墅缘溪水,沙村入野田。东山旧时月,还到酒杯前。

箫杖

明代:朱朴

五音刳节过眉裁,七尺连枝九窍开。筇干固非韶乐具,紫鸾聊假化龙材。

停吹夜月歌桃竹,倦倚春风奏落梅。年少风情衰老伴,扶持还想凤凰台。

放宫人

明代:朱朴

玉貌委深宫,宫花几度红。忽闻开锁钥,相唤出帘栊。

省得归人世,犹疑是梦中。半生憔悴眼,拭泪见春风。

送汪白野还杭立春日

明代:朱朴

野寺门前江可怜,柳条难系木兰船。穷郊岁晚冰霜合,刚待春风上别筵。

邵主政藕湖

明代:朱朴

荷花荷叶锦成团,人在风亭倚画阑。收尽碧房秋水阔,玉龙无数学泥蟠。

叶两槐画扇

明代:朱朴

秋水高数寻,石壁落千丈。时有荡舟人,閒来坐天上。

寄棠陵次西皋韵

明代:朱朴

清论十年嗟未听,梦魂千里数相通。寻常想像烟霞表,即欲置之图画中。

海内词宗僵湜籍,湖南归兴薄衡嵩。朝端尚有同时髦,白发犹骑御史骢。

送孙白峰北上次韵

明代:朱朴

千里南还又北行,碧江烟艇画中清。雕弓中鹄须持满,粉饰倾城让后生。

老我期君尝结梦,是谁推尔定知名。都城见月孤吟夜,应忆山中别后情。

题范隐君山水

明代:朱朴

寒松历历倚云苍,碧涧泠泠转壑长。此地只疑盘谷口,行人指点义田庄。

春深玉洞桃花发,雨过青丘麝草香。中有隐君餐白石,暮年颜貌转清扬。

集句拟少陵秋兴八首·其七

明代:朱朴

一片孤城万仞山,愁看直北是长安。天空绝塞闻边雁,日绕龙鳞识圣颜。

岭树重遮千里目,玉山高并两峰寒。武皇没后巡游少,宫殿参差落照间。

托钵僧

明代:朱朴

无事经旬不出山,偶因乞米到人间。斜阳满地松阴转,閒向西林托钵还。

集句拟少陵秋兴八首·其四

明代:朱朴

上尽重城更上楼,烟波江上使人愁。九天阊阖开宫殿,万里风烟接素秋。

啼鸟天时山寂寂,寒鸦飞尽水悠悠。城中车马应无数,来往风尘共白头。

丰山孝子徐览割股救母因赠

明代:朱朴

儿股伤残母命存,神功亦为感慈恩。悬知今日丰山里,不愧当年孝隐村。

清誉只应敦薄俗,上书谁与乞旌门。由来此道无他报,会见传芳到子孙。

和西皋刈稻吟三首·其一

明代:朱朴

刈稻西畴上,愁阴郁未开。病禾含绿死,寒草借青回。

黄纸几时即,皂衣旁午来。邻翁伤岁歉,相语共徘徊。

归舟

明代:朱朴

榆柳绿阴成,菰蒲野水生。好风催挂席,迟日衍归程。

麦熟吴蚕老,桑稀布谷鸣。南山横一抹,渐觉近人明。

吊岳武穆王

明代:朱朴

淮阴死谤功成日,武穆罹奸志未酬。骨肉虎狼甘就戮,烟尘龙衮可忘仇。

泉香古甃银瓶冷,树老新祠碧殿秋。犹有行人拜遗像,宋家陵墓总荒丘。

和曾尹

明代:朱朴

千里乡心去鸟边,九江春色暮帆前。陶潜解绶才三月,刘宠行囊但一钱。

风散竹堂教鹤舞,雨晴桑坞看蚕眠。南丰旧业依然在,万卷经书二顷田。

武原杂题八首·其一·宣慰楼

明代:朱朴

罗绮香消镜匣收,碧山空对晚妆楼。楼前昨夜新秋月,犹学蛾眉翠黛愁。

梦竹

明代:朱朴

湘皋地湿草萋萋,春渚相牵思欲迷。零落残魂何处断,半林斜日鹧鸪啼。

出门

明代:朱朴

扶杖出门行路难,雨深泥淖几时乾。空肠藜藿三年歉,病骨衣裳六月寒。

天子肠闻颁凤诏,野人何敢负渔竿。故园桃李俱消歇,欲就邻家借竹看。

朱朴简介

朱朴简介资料 朱朴,浙江海盐人,字元素。体瘦长,而音声琅琅,务农为生。工诗,有《西村诗集》,许杞山序而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