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赵光义 > 赵光义古诗词大全

赵光义的诗

本页收录赵光义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赵光义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赵光义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赵光义代表作品、或喜欢的赵光义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缘识·月光红燄影参差

宋代:赵光义

月光红燄影参差,九衢丽景意蹰踟。
车马往来殊无碍,几人相逐几人随。
天河夜静色如银,半拥红街半拥春。
山高市邑弦管处,烛残露湿伴香尘。
传更漏唱欲将催,百万灯花焰里开。
醉酒狂歌家家客,行坐欢娱莫自裁。
去年今夕一般游,桂树蟾宫慢欹楼。
更深渐觉寒气冷,云摇五色顺情流。

缘识·元正享从此日

宋代:赵光义

元正享从此日,万物咸新利贞吉。
送旧迎春一夜来,三元为首众情得。
万彙潜臻俱是泰,玄化昭彰天作盖。
气和玉烛调阴阳,磨砻整顿智有代。
智有代,歌刑政,
王道恢张千官盛。任土陈仪四远来,
衣佩锵锵言不尽。拱极之心文与武,
乾坤澄滤焕今古。丹凤来仪见九重,
我朝丕运还难遇。感通玄贶时无比,
五谷精华从兹始。五色高吞日月明,
百川尽归朝宗水。

缘识·晴霁夜清秋

宋代:赵光义

晴霁夜清秋,星繁月似钩。
乐耶兴我意,绝唱入冥搜。

缘识·南北及东西

宋代:赵光义

南北及东西,千山与万溪。
路岐长不断,曲直几人迷。

缘识·造化等齐

宋代:赵光义

造化等齐,不分高低。
神笔才智,海岳凄凄。
稀代为宝,举意东西。
毫端万象,沃荡狂迷。

缘识·静非山里住

宋代:赵光义

静非山里住,闹即擬何之。
缘识归空寂,生前旧亦知。

逍遥咏·八风雷动绕炎洲

宋代:赵光义

八风雷动绕炎洲,巨海波浪四畔流。
鼠向此中毛骨异,布成将旧火燃休。
鼠向此中毛骨异,紫玉黄芝瑞气浮。
圣境山林人莫讶,延年皆是众仙游。

缘识·千般万类不相逢

宋代:赵光义

千般万类不相逢,天地尊卑岂易穷。
海岳高深随日转,神仙聚乐隐尘中。
鲜求免得知贪少,多事闲忙总是空。
几个心贤平坦荡,十洲三岛自从容。

缘识·月琴三柱四条水

宋代:赵光义

月琴三柱四条水,圆魄移来混俗耳。
自古从今清且奇,五音一弄惊神鬼。
勾挑指下何织细,傍观侧听心先醉。
胡茄十八笑思归,悲风切切摇朱翠。
凤游云里情荡颺,不无萧洒真高尚。
寒暄聚散得馨香,奚为丝竹兼歌唱。
慢鏁朱弦急如雨,疑似春莺相共语。
莫惮辞劳用意弹,堪对鸾吟与凤舞。

缘识·上元斋醮卷清风

宋代:赵光义

上元斋醮卷清风,暗使虔诚望圣功。
星彩动容光碧落,步虚声在半天中。

缘识·逍遥我命在玄穹

宋代:赵光义

逍遥我命在玄穹,鹤宿霞栖景致中。
自得安宁兼养道,更将利益屏群雄。
渊深引古知今用,劈斫区分尽可通。
和畅五音从豁达,乾坤之霭溟蒙。

缘识·大觉如来指

宋代:赵光义

大觉如来指,心王作智都。
刹尘千万亿,定相不差殊。

述字迴文偈七首·{上缺}留希佛背生。...

宋代:赵光义

{上缺}留希佛背生。

句·君臣千载遇。...

宋代:赵光义

君臣千载遇。

逍遥咏·五色云销黯

宋代:赵光义

五色云销黯,方知大道深。
华池玄妙理,龙虎本同音。
金鼎铅中作,红花洞里寻。
求真如得路,返少老山岑。

逍遥咏·如来秘法谕恒沙

宋代:赵光义

如来秘法谕恒沙,须是铅开汞上花。
烧鍊勿令伤血脉,凡情散乱损黄牙。
离男合度分明说,坎女和同不用夸。
大矣日中成九转,红浆一饮到仙家。

缘识·溟溟沧海浪涛深

宋代:赵光义

溟溟沧海浪涛深,雾蔽山峦不易寻。
紫盖洞庭人驾鹤,虹霓城郭道为林。
幽玄相去何多少,巧拙无由智存慧侵。
尽是同缘相引接,从容语话八仙心。

缘识·大道何异

宋代:赵光义

大道何异,俗情如花。
生前境趣,车碾黄砂。
无垢住相,勿用称夸。
非亲我亲,六合为家。

缘识·浮生好道勿虚忙

宋代:赵光义

浮生好道勿虚忙,炼药修行事久长。
轻举不由他假借,一登清境入仙乡。

缘识·语言端谨易求寻

宋代:赵光义

语言端谨易求寻,己是他非祸返侵。
忠信先修销大伪,何曾呖隔圣缘心。

缘识·心问心

宋代:赵光义

心问心,心非色相心,
清静之心道理深。验在目前诸境界,
不是凡音有正音。大道本来人难解,
岂教离乐易求寻。

缘识·四叙相迁亦可观

宋代:赵光义

四叙相迁亦可观,斜扉半掩半欹关。
诗吟海岳皆空尽,扇觉秋凉渐放闲。
树影临窗迷远思,渴禽恋水复飞还。
旋教摘果螟心话,叶木苍苍天地间。

缘识·阮咸初立意

宋代:赵光义

阮咸初立意,偷得姮娥月。
三柱应琴徽,五音更互发。
堪听诸调弄,勾鏁无休歇。
闲暇优游子,顺风吟案揭。
时闻宣九奏,凤翅手轮抹。
引思何奇妙,广陵散白雪。
稀中逢绝艺,解弹能指拨。
放纵知狂逸,四弦凭審察。
慢来长不断,急则声相轧。
春莺虽好语,难将比并说。

缘识·欲息何情思

宋代:赵光义

欲息何情思,良犹本不真。
群心皆有异,老尽少年人。

好字拘就观字正回文

宋代:赵光义

道宽开训新,生生业□□。
好观来运人,下缺

赵光义简介

赵光义简介资料 赵光义(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