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赵光义 > 赵光义古诗词大全

赵光义的诗

本页收录赵光义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赵光义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赵光义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赵光义代表作品、或喜欢的赵光义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缘识·善事多兮恶事少

宋代:赵光义

善事多兮恶事少,君子能言兮心自了。
杳杳冥冥幻之中,举目因缘还大小。
勿纵贪,勿纵巧,
知有寒人饥是饱。良图子细宽更宽,
下见如痴何草草。逆莫嗔,
顺莫好,寻思久远生烦恼。
虽然我渐近年,归依佛,
归依道。余外闲来物外闲,
谁听庸音声浩浩。

缘识·随机发问绝亲疏

宋代:赵光义

随机发问绝亲疏,法界明文本不殊。
厌苦群生含万像,归依大觉达三无。
莲开湛寂真如境,屋里空劳总是虚。
缘起生中平等用,直须乐道善心居。

缘识·身惟知冷暖

宋代:赵光义

身惟知冷暖,假合是缘根。
了达真空相,金刚不二门。

缘识·逍遥能自在

宋代:赵光义

逍遥能自在,大道亦何去何殊。
澹薄随情遣,优游静恶除。
春生凡作则,秋谢遍悲疏。
利益玄穹鉴,公平信史书。

逍遥咏·逍遥密化道希夷

宋代:赵光义

逍遥密化道希夷,宗习群充我咏之。
应是有情听譬谕,莫教虚度悟参差。
深穷动静宜消息,恻隐玄元善所为。
性识更能通幻梦,恬然存相似生知。

缘识·如花遇雨湿泷冻

宋代:赵光义

如花遇雨湿泷冻,審此言谈大道中。
世上几人知举措,故然不与我心同。

缘识·春长秋风败黄叶

宋代:赵光义

春长秋风败黄叶,白发老人慵把镊。
光景如箭亦如飞,我不聪明贤者说。
知近知深知更远,善缘恶境勿交涉。
勿交涉,语重叠,
古往今来闲日月。

缘识·上短下长人莫笑

宋代:赵光义

上短下长人莫笑,信缘披得便前行。
衣裳不是颠来倒,凭仗丹青画取成。

缘识·贤愚善恶未尝休

宋代:赵光义

贤愚善恶未尝休,是个众生信佛求。
真实持经堪郑重,非心不定谩劳修。

缘识·意生於物外

宋代:赵光义

意生於物外,心依染病恨,
正持闲语默,清净法中存。

逍遥咏·从来教法甚分明

宋代:赵光义

从来教法甚分明,几许心迷事不成。
弃世经图闲自性,精修道路必长生。

逍遥咏·含胎十月无休歇

宋代:赵光义

含胎十月无休歇,或作金兮或似雪。
认取还丹莫乱求,猕猴水底弄明月。

逍遥咏·群生各自意

宋代:赵光义

群生各自意,未有一般般。
名利贪嗔贼,愚迷道路宽。
避烦如雨散,清静入云端。
善想因缘理,经穷子细看。

缘识·君子怀幽趣

宋代:赵光义

君子怀幽趣,谦恭礼乐才。
经心皆识见,书史尽通该。
有德馨还远,清虚道亦开。
先生宜法则,宿习自将来。

缘识·利钝犹根性

宋代:赵光义

利钝犹根性,无缘枉用心。
邪求皆是相,正定理玄深。
巧拙高含识,轻浮力不任。
大乘通语默,稽古便知今。

缘识·表里分明说

宋代:赵光义

表里分明说,深穷妙更玄。
愚迷行不到,圣事法中传。
欲界情无定,真空本自然。
今生随曩劫,清净照三天。

缘识·神仙洞府好逍遥

宋代:赵光义

神仙洞府好逍遥,不似人间岁月销。
海岳高深谁可测,九重天上自相邀。

缘识·逍遥物外未曾抛

宋代:赵光义

逍遥物外未曾抛,念诵时将玉磬敲。
虽不临坛深发愿,梦魂常忆大仙教。

逍遥咏·消遥闲物外

宋代:赵光义

消遥闲物外,大道体柔刚。
山河穷不尽,人心自短长。
尘泥常暧昧,日月莹辉光。
出没机关内,调持迥有方。

逍遥咏·物有通万明

宋代:赵光义

物有通万明,达者便忘机。
各具含灵性,狐疑有是非。
知天修福惠,如日莹光辉。
认取好歧路,恶去善相依。

逍遥咏·我达逍遥理

宋代:赵光义

我达逍遥理,阴阳运五行。
道从初一变,德合混三清。
圣境堪依仗,狐疑中不成。
异端达雅淡,返祸自轻生。

逍遥咏·愚痴常似醉

宋代:赵光义

愚痴常似醉,何异梦中人。
欲达终无见,怀疑道岂亲。
非为贪闭口,那是益於身。
先生堪寂默,种福不传因。

缘识·逍遥贤圣乐

宋代:赵光义

逍遥贤圣乐,我闷俗情愚。
鄙俚何堪数,斟量解卷舒。
恶缘须尽去,善事好相於。
忙急真如梦,乾坤造化殊。

缘识·巅峰一望水深潭

宋代:赵光义

巅峰一望水深潭,谁解缘情语话堪。
暗室自开明日月,道心奇异老山菴。
研穷妙理真消息,诫忌先贤让不贪。
稽古尚为今法则,愚蒙太甚苦惔惔。

缘识·达道真人见者稀

宋代:赵光义

达道真人见者稀,岂教容易等闲知。
阴阳造化无非实,天地元精动合宜。
功行三千须及物,还丹九转上升时。
忙中岁月忙中遣,我本愚来性不移。

赵光义简介

赵光义简介资料 赵光义(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