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张昱 > 张昱古诗词大全

张昱的诗

本页收录张昱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张昱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张昱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张昱代表作品、或喜欢的张昱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连岩栈

元代:张昱

连岩有栈道,重叠架古木。勿轻纵步险,平地折车轴。

题二马图二首·其一

元代:张昱

卸却银鞍得自由,偶因鬉痒一回头。青丝几尺无拘束,曾控风云遍九州。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二十一

元代:张昱

户外班齐大礼行,小臣鸣赞立朝廷。八风不动丹墀静,听得宫袍舞蹈声。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六十三

元代:张昱

学贯天人刘太保,卜年卜世际昌期。帝王真命自神武,鱼水君臣今见之。

辇下曲一百二首·当年大驾幸滦京

元代:张昱

当年大驾幸滦京,象背前驮幄殿行。国老手炉先引导,白头联骑出都城。

孝感诗,为吕运使题

元代:张昱

宋学士作序。天地无私恩,日月无私照。信哉太史笔,区别造化妙。

祯祥靡有常,孝感斯乃兆。金鱼章服贵,三事惟克肖。

使君实启之,后嗣有馀耀。

别春次杨州成廷圭韵

元代:张昱

燕语莺啼尽可哀,更无马迹到青苔。
自从玉树成歌后,曾见铜仙下泪来。
为晋为秦花几度,行云行雨日千回。
若教蝴蝶知春梦,尽把黄金付酒杯。

浮云,别高士敏

元代:张昱

人生如浮云,聚散何可必!倏忽万里馀,求之渺无迹。

有时天上见,若我旧相识。飘摇玉雪姿,可望不可即。

羡此淩风翰,与彼得共适。

问月亭

元代:张昱

何事流年逐逝波,试将此意问姮娥。到头白发几人在,爱此清光今夜多。

直欲仰空援北斗,便须尽量酌天河。此怀此处不倾倒,禁得宋郎秋思何!

答仁一初禅师次韵

元代:张昱

富春江头风浪稀,富春山里薜萝垂。满前明月为谁好,中有高僧劳我思。

意适定同鱼跃处,神清都在鹤鸣时。仰承山偈难酬答,不是张衡懒赋诗。

题徐浦墓铭后

元代:张昱

百年人事谩纷纭,觉却南柯梦自分。名节不亏惟独行,墓碑无愧是斯文。

器中瑚琏非虚誉,天上麒麟竟失群。高义有谁如季札,愿同留剑挂徐坟。

晏居,有怀徐一夔教授

元代:张昱

逝者如斯继者谁,遗经独抱可深悲。遗忘爵禄身方逸,道载文章老始知。

乳燕试飞华屋静,桐阴初合画帘垂。古音最爱朱弦瑟,弹向高堂念别离。

谩游

元代:张昱

甚矣吾衰百念慵,花间时一复支筇。花人幸尔不予鄙,儿子乐然为我从。

载酒有时寻古寺,看云终日对孤峰。林家湖上都能说,二十馀年老醉翁。

思橘轩,为悟空叟长老赋

元代:张昱

侍书遗墨函封在,思橘名轩示不忘。往事百年同逝水,斯文一语有馀光。

风流大抵输前辈,臭味还应是故乡。嘉树未知培植后,只今百果许谁尝?

题崔纯一处士遗像

元代:张昱

处士于今旧勿论,通家三世见甥孙。钟情更为何人恸,出涕方惊老眼昏。

南坞高坟深宿草,东床佳婿见清门。丹青有笔开生面,底用名香为返魂?

瀼东耕者,为社友黄成章赋

元代:张昱

鹿门不道似乌溪,榆柳连阴覆大堤。常日墟船潮上下,每年春事瀼东西。

劝农随例拜车马,观稼依稀从杖藜。牛角挂书吾道在,古来力食尽男儿。

惜花

元代:张昱

昨夜一花开,今朝一花落。春事能几何,奈此风雨恶。

上元夫人词

元代:张昱

阿母亲曾与制衣,手攀云锦下天机。自从宴罢茅君后,寂寞龟坛会更稀。

唐天宝宫词十五首·其一

元代:张昱

寿王妃子在青春,赐与黄冠号太真。不是白头高力士,翠华那得远蒙尘?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二十五

元代:张昱

清庙上尊元不罩,爵呈三献礼当终。巫臣马湩望空洒,国语辞神妥法宫。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六十七

元代:张昱

太祖雄姿自圣神,一时睿断出天真。要将儒释同尊奉,宣谕黄金铸圣人。

临安访古·锦溪

元代:张昱

钱王功业与天齐,百里旌旗照此溪。
从自波中铺锦后,至今光景净无泥。

别刘博士

元代:张昱

只为情如雨,从教醉似泥。
免看杨柳色,相送出城西。

送冯以清知事赴成都右卫幕府

元代:张昱

李白苦歌行路难,以喻世途之难有如是。莫言难于上青天,时至青天是平地。

五等之爵国所司,万钟之禄人所冀。为臣忠实而不欺,画像式接咸可至。

石楼先生旧簪缨,出宰三绶郎官贵。即今任政成都幕,万事只应咨伯起。

葵藿常存向日心,鹍鹏会展垂云翅。玉陛承恩咫尺天,官船给驿八千里。

三峡盘涡转殷雷,万壑啼猿响空翠。相如拥传喻蜀时,县官负弩争趋避。

况尔旌旗出入间,丈夫足展平生志。

忠养堂,为张府掾赋

元代:张昱

张氏构堂情已著,毛生捧檄事方新。府中才俊固多士,幕下孝廉惟此人。

返哺老乌怜白首,宜男芳草擅青春。莫论日用三牲养,一面欢颜足奉亲。

张昱简介

张昱简介资料 张昱,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