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的诗
本页收录张果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张果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张果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张果代表作品、或喜欢的张果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唐代:张果
多恃聪明强是非,纵闻法要亦相违。
若能不出长生宝,结作玄珠透紫微。
多恃聰明強是非,縱聞法要亦相違。
若能不出長生寶,結作玄珠透紫微。
唐代:张果
青龙白虎合为胎,十月炉中满始开。
此是黄芽亲口诀,世人何处觅三才。
青龍白虎合為胎,十月爐中滿始開。
此是黃芽親口訣,世人何處覓三才。
唐代:张果
因师指动日光随,解把玄珠化羽衣。
功满得成天上道,未登云路没人知。
。
因師指動日光随,解把玄珠化羽衣。
功滿得成天上道,未登雲路沒人知。
。
唐代:张果
点检光芒八道分,解吞真火体中焚。
玄珠开决三清界,待了齐驱五色云。
點檢光芒八道分,解吞真火體中焚。
玄珠開決三清界,待了齊驅五色雲。
唐代:张果
玄珠玉树有根苗,水际连天永不凋。
真火含虚如赤日,金华结魄六时潮。
玄珠玉樹有根苗,水際連天永不凋。
真火含虛如赤日,金華結魄六時潮。
唐代:张果
铅汞居干不在山,三关昼夜好追攀。
少年纵却疎狂性,渐觉尫羸作鬼颜。
鉛汞居幹不在山,三關晝夜好追攀。
少年縱卻疎狂性,漸覺尫羸作鬼顔。
唐代:张果
玄珠得了永无争,不出丹元结实成。
因转淘澄轮似月,寻常清净颗中明。
玄珠得了永無争,不出丹元結實成。
因轉淘澄輪似月,尋常清淨顆中明。
唐代:张果
因师传秘顿无争,抽却玄珠一道明。
天乐至今声不绝,玄珠果满赤龙迎。
因師傳秘頓無争,抽卻玄珠一道明。
天樂至今聲不絕,玄珠果滿赤龍迎。
唐代:张果
往来出入改婴孩,顺逆参差致祸灾。
尽有玄珠同一处,因师与指住灵臺。
往來出入改嬰孩,順逆參差緻禍災。
盡有玄珠同一處,因師與指住靈臺。
唐代:张果
大道从来不负人,分明铅汞弃如尘。
莫言世上无灵药,二气丹砂水火真。
大道從來不負人,分明鉛汞棄如塵。
莫言世上無靈藥,二氣丹砂水火真。
唐代:张果
玄珠常处洞房居,日月融来浑太虚。
真遣琼环随液化,光明不绝照神庐。
玄珠常處洞房居,日月融來渾太虛。
真遣瓊環随液化,光明不絕照神廬。
唐代:张果
解通神息体藏珍,与道相违便失真。
若遇玄珠结中道,自然成就化金巾。
解通神息體藏珍,與道相違便失真。
若遇玄珠結中道,自然成就化金巾。
唐代:张果
二气丹砂不足灵,真成真气用黄轻。
铅中有物丹中汞,人自迷津落路行。
二氣丹砂不足靈,真成真氣用黃輕。
鉛中有物丹中汞,人自迷津落路行。
唐代:张果
铅汞传法百万秋,几人认得几人修。
若教世上知灵药,天上神仙似水流。
鉛汞傳法百萬秋,幾人認得幾人修。
若教世上知靈藥,天上神仙似水流。
唐代:张果
冲和海里育元精,中有玄珠寿命成。
不鍊不凝抛欲尽,何如黑处顿教明。
沖和海裡育元精,中有玄珠壽命成。
不鍊不凝抛欲盡,何如黑處頓教明。
唐代:张果
落崖溪畔整神机,能把金光闭命扉。
为得玄珠镇灵府,一真行处一光辉。
落崖溪畔整神機,能把金光閉命扉。
為得玄珠鎮靈府,一真行處一光輝。
唐代:张果
天地初生日月高,状如鸡子状如桃。
阴阳真气知时节,直待三年始脱胞。
天地初生日月高,狀如雞子狀如桃。
陰陽真氣知時節,直待三年始脫胞。
唐代:张果
解採玄珠万恶除,尽令得道入清虚。
干符显出真金行,备在逍遥三卷书。
解採玄珠萬惡除,盡令得道入清虛。
幹符顯出真金行,備在逍遙三卷書。
唐代:张果
从前搬运几多人,只把凡形顿出尘。
千万天仙行此术,玄珠照耀一元真。
從前搬運幾多人,隻把凡形頓出塵。
千萬天仙行此術,玄珠照耀一元真。
唐代:张果
逍遥常饮月魂津,灌溉灵根道德新。
留宝去尘光不散,玄珠照耀五通身。
逍遙常飲月魂津,灌溉靈根道德新。
留寶去塵光不散,玄珠照耀五通身。
唐代:张果
逍遥着述显虚无,不出身田指道躯。
内秘分为上中下,寻踪尽道得玄珠。
(按:《崇文总目》卷四着录《玄珠歌》一卷,不题撰人。
《通志·艺文略》署通玄先生。
)。
逍遙着述顯虛無,不出身田指道軀。
内秘分為上中下,尋蹤盡道得玄珠。
(按:《崇文總目》卷四着錄《玄珠歌》一卷,不題撰人。
《通志·藝文略》署通玄先生。
)。
唐代:张果
玄珠鼓吹法雷霆,雨满中池变八琼。
从此光明彻天上,五云行驾到蓬瀛。
玄珠鼓吹法雷霆,雨滿中池變八瓊。
從此光明徹天上,五雲行駕到蓬瀛。
唐代:张果
道须心向北方穷,黄芽生长在铅中。
丹砂姹女真灵药,得伴相将去大蓬。
道須心向北方窮,黃芽生長在鉛中。
丹砂姹女真靈藥,得伴相将去大蓬。
唐代:张果
玄珠结魄一时冲,送入琼楼最上宫。
恰似蟾光能出没,自然轻举入云中。
玄珠結魄一時沖,送入瓊樓最上宮。
恰似蟾光能出沒,自然輕舉入雲中。
唐代:张果
谩求土塑及丹青,空看经文道岂成。
自有玄珠无价宝,几时觉悟驻神精。
謾求土塑及丹青,空看經文道豈成。
自有玄珠無價寶,幾時覺悟駐神精。

张果,两当人,先隐中条山,后于鸑鷟山登真洞往来。天后召之,不起,明皇以礼致之,肩舆入宫,擢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未几,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