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徐经孙 > 徐经孙古诗词大全

徐经孙的诗

本页收录徐经孙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徐经孙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徐经孙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徐经孙代表作品、或喜欢的徐经孙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和临湘奉议孙敷山归田十咏 其七

宋代:徐经孙

活水一溪如玉莹,好山四面似螺堆。
个中自足归吾老,莫待北山文勒回。

长孙敏学授承务郎

宋代:徐经孙

辛勤场屋一书生,六卷时文谩策名。
身事两朝奚所补,恩覃五世亦何荣。
前人庆泽宜丰报,尔辈官曹讵可轻。
移孝为忠斯不负,更须勤学绍家声。

出朝赋归来好 其三

宋代:徐经孙

归来好,顔巷安居乐吾道。
此行不敢怨风闻,只恨舒君言不早。

北坑拜扫有感

宋代:徐经孙

手植松楸四十年,扶疏枝叶欲参天。
四儿惟有衰翁在,时领孙曹拜墓前。

出朝赋归来好 其七

宋代:徐经孙

归来好,三径须宜有花草。
于中竹柏可耐寒,更种长松成四老。

和临湘奉议孙敷山归田十咏 其二

宋代:徐经孙

尚记千官拱帝尧,日随环珮早趋朝。
螭坳毡下从容际,咫尺天顔未觉遥。

题金鱼郎

宋代:徐经孙

金鱼有术妙谈天,走遍江湖谒踆躔。
玉带贵人如一遇,定知换酒不论钱。

病起 其二

宋代:徐经孙

上高殊邑尚吾乡,千里相忘是建康。
王事贤劳宜不废,师生义重讵能忘。

培芳亭草创胥会

宋代:徐经孙

培芳草创强铺筵,画出清明三月天。
长少团栾还五世,笑谈邂逅集群贤。
或歌或弈杯无算,非竹非丝乐自然。
过则相规善相勉,须令和气蔼无边。

题安原寺

宋代:徐经孙

杜老曾留脩觉句,韩公亦有岳山题。
愧无健笔希前哲,谩把飞红当踏泥。

和临湘奉议孙敷山归田十咏 其八

宋代:徐经孙

家有园池幸未荒,客来有酒或传觞。
秋宵玩月冬观雪,春日寻芳夏纳凉。

出朝赋归来好 其二

宋代:徐经孙

归来好,两岁引年章屡草。
圣恩宽辱不容闲,今得生还真大造。

和临湘奉议孙敷山归田十咏 其四

宋代:徐经孙

咸淳天子怜臣老,紫殿清华极邃情。
赋禄玉隆真昼锦,有时听得步虚声。

弭节堂

宋代:徐经孙

慇懃主礼重宾荣,弭节新堂庆落成。
语熟不妨移座密,更长那复记杯行。
辖投相共传佳话,榻下于今见故情。
太史定知牛斗分,客星也傍使星明。

病起 其一

宋代:徐经孙

去年习懒因成癖,瘦骨支离怯病魔。
今日团圆环四世,玉蒲细切泛金荷。

丙寅九月送龙门课试士友

宋代:徐经孙

凉风九月菊花天,路近龙门自坦然。
胜友如云儒雅集,雄文丽藻灿连篇。
平时学问勤攻玉,圣世功名好着鞭。
黄屋临轩新策士,姓名一一听胪传。

北壑瀛洲亭

宋代:徐经孙

山中有水水中洲,欲访蓬瀛此处求。
孤屿插天如搢笏,危亭临渚似飞楼。
并崖香草仙余药,隔岸人家风引舟。
箇里藏脩功行满,弘文学馆快情游。

和临湘奉议孙敷山归田十咏 其五

宋代:徐经孙

九重忧责讵能分,不雨羞为出岫云。
累疏丐归今得请,保全晚节荷明君。

恭和御制诗

宋代:徐经孙

多士新弹贡禹冠,对天忠切动龙顔。
胪传声彻颁袍笏,燕喜筵开肃佩环。
乐奏箫韶成广内,诗成奎画照人间。
微臣捧诏惭疏拙,也抱传宣拜赐还。

出朝赋归来好 其六

宋代:徐经孙

归来好,从此五更无起早。
虽然

出朝赋归来好 其四

宋代:徐经孙

归来好,一入山林迹如扫。
杜门谢客免愆尤,几凈窗明读庄老。

小英石峰

宋代:徐经孙

旧作英岩隠,今为庾峤行。
虽然一拳许,有此数峰青。
崷崒警凡目,坚刚悖世情。
墨卿相指似,只尺是蓬瀛。

乙丑三月十二夜梦得家有园池乐寿康之句觉而足成效邵康节作首尾吟八首 其二

宋代:徐经孙

家有园池乐寿康,闲中日月觉偏长。
睡余携幼游花圃,饭后唿童给鹤粮。
堆案纵横书数册,随盘欢喜酒三觞。
客来问我浑无事,家有园池乐寿康。

赠曾司户

宋代:徐经孙

君家螺江头,我家剑江边。
千载会相望,饮水同一川。
朅来古梅关,相识春风前。
高义轧层汉,清谭响幽泉。
努力学往哲,勿为时俗牵。

和胡适斋韵

宋代:徐经孙

得得高轩到涧泉,真成空谷喜跫然。
三诗惠我惊人句,八秩如公现世仙。
一见长身知润德,颇疑盛际有遗贤。
君王已获非熊兆,钓隠如今起渭川。

徐经孙简介

徐经孙简介资料 徐经孙(一一九二~一二七三),初名子柔,字仲立,号矩山,丰城(今属江西)人。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授浏阳主簿,迁知永兴县。淳祐六年(一二四六),知临武县(《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一八)。后通判潭州。宝祐元年(一二五三),知吉州(《平塘集》卷三悼诗题署)。迁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召为秘书监兼太子谕德,累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度宗咸淳九年卒,謚文惠。有集(刘克庄《给事徐侍郎先集序》),已佚。明万历四十二年裔孙徐鑑收集遗文编刻《宋学士徐文惠公存稿》五卷。事见本集末附熊朋来《宋翰林学士徐公墓表》,《宋史》卷四一○有传。 徐经孙诗,以明万历徐鑑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矩山存稿》(简称四库本),编为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