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武元衡 > 武元衡古诗词大全

武元衡的诗

本页收录武元衡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武元衡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武元衡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武元衡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武元衡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秋日将赴江上杨弘微时任凤翔寄诗别

唐代:武元衡

寂寞两相阻,悠悠南北心。
燕惊沧海远,鸿避朔云深。
夜梦江亭月,离忧陇树阴。
兼秋无限思,惆怅属瑶琴。

经严祕校维故宅

唐代:武元衡

掩泪山阳宅,生涯此路穷。
香销芸阁闭,星落草堂空。
丽藻浮名里,哀声夕照中。
不堪投钓处,隣笛怨春风。

津梁寺採新茶与幕中诸公遍赏芳香尤异因题四韵兼呈陆郎中

唐代:武元衡

灵州碧岩下,荑英初散芳。
涂涂犹宿露,采采不盈筐。
阴窦藏烟湿,单衣染焙香。
幸将调鼎味,一为奏明光。

四川使宅有韦令公时孔雀存焉暇日与诸公同翫座中兼故府宾妓兴嗟久之因赋此诗用广其意

唐代:武元衡

荀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
动摇金翠尾,飞舞碧梧阴。
上客彻瑶瑟,美人伤蕙心。
会因南国使,得放海云深。

早春送欧阳鍊师归山

唐代:武元衡

双鹤五云车,初辞汉帝家。
人寰新甲子,天路旧烟霞。
羽节临风驻,霓裳逐雨斜。
崑崙有琪树,相忆寄瑶华。

臺中题壁

唐代:武元衡

柏臺年未老,蓬鬓忽苍苍。
无事裨明主,何心弄宪章。
雀声愁霰雪,鸿思恨关梁。
会脱簪缨去,故山瑶草芳。

河东赠别鍊师

唐代:武元衡

多累有行役,相逢秋节分。
游人甘失路,野鹤亦离羣。
戎马犯边垒,天兵屯塞云。
孔璋才素健,羽檄定纷纷。

酬崔使君寄麈尾

唐代:武元衡

贤人嘉尚同,今制古遗风。寄我襟怀里,辞君掌握中。
金声劳振远,玉柄借谈空。执玩驰心处,迢迢巴峡东。

宜阳所居白蜀葵荅咏柬诸公

唐代:武元衡

冉冉衆芳歇,亭亭虚室前。
敷荣时已背,幽赏地宜偏。
红艳世方重,素华徒可怜。
何当君子愿,知不竞喧妍。

度东径岭

唐代:武元衡

又过雁门北,不胜南客悲。三边上岩见,双泪望乡垂。
暮角云中戍,残阳天际旗。更看飞白羽,胡马在封陲。

酬元十二

唐代:武元衡

偶寻乌府客,同醉习家池。积雪初迷径,孤云遂失期。
风前劳引领,月下重相思。何必因尊酒,幽心两自知。

使次盘豆驿望永乐县

唐代:武元衡

山川不记何年别,城郭应非昔所经。
欲驻征车终日望,天河云雨晦冥冥。

桃源行送友

唐代:武元衡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家傍流水多桃花。
桃花两边种来久,流水一通何时有。
垂条落蕊暗春风,夹岸芳菲至山口。
岁岁年年能寂寥,林下青苔日为厚。
时有仙鸟来衔花,曾无世人此携手。
可怜不知若为名,君往从之多所更。
古驿荒桥平路尽,崩湍怪石小溪行。
相见维舟登览处,红堤绿岸宛然成。
多君此去从仙隐,令人晚节悔营营。

送寇侍御司马之明州

唐代:武元衡

斗酒上河梁,惊魂去越乡。地穷沧海阔,云入剡山长。
莲唱蒲萄熟,人烟橘柚香。兰亭应驻楫,今古共风光。

酬王十八见招

唐代:武元衡

王昌家直在城东,落尽庭花昨夜风。
高兴不辞千日醉,随君走马向新丰。

送严侍御

唐代:武元衡

巴檄故人去,苍苍枫树林。云山千里合,雾雨四时阴。
峡路猿声断,桃源犬吠深。不须贪胜赏,汉节待南侵。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 二

唐代:武元衡

容卫晓徘徊,严城阊阖开。
乌号龙驭远,遏密凤声哀。
崑浪黄河注,崦嵫白日颓。
恭闻天子孝,不忍望铜臺。

长相思

唐代:武元衡

长相思,陇云愁,单于臺上望伊州。
鴈书绝,蝉鬓秋。
行人天一畔,暮雨海西头。
殷勤大河水,东注不还流。

春日与诸公汎舟

唐代:武元衡

千里雪山开,沱江春水来。
驻帆云缥缈,吹管鹤裴回。
身外流年驶,尊前落景催。
不应归棹远,明月在高臺。

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

唐代:武元衡

昔年专席奉清朝,今日持书即旧僚。
珠履会中箫管思,白云归处帝乡遥。
巴江暮雨连三峡,剑壁危梁上九霄。
岁月不堪相送尽,颓颜更被别离凋。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 一

唐代:武元衡

桥山同轨会,轩后葬衣冠。
东海风波变,西陵松柏攒。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宁干。
万木泉扃月,空怜凫雁寒。

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

唐代:武元衡

冉冉众芳歇,亭亭虚室前。敷荣时已背,幽赏地宜偏。
红艳世方重,素华徒可怜。何当君子愿,知不竞喧妍。

闻严祕书与正字及诸客夜会因寄

唐代:武元衡

衡门寥落岁阴穷,露湿莓苔叶厌风。
闻道今宵阮家会,竹林明月七人同。

中春亭雪夜寄西隣韩李二舍人

唐代:武元衡

广庭飞雪对愁人,寒谷由来不悟春。
却笑山阴乘兴夜,何如今日戴家邻。

云居寺

唐代:武元衡

玉峰山下云居寺,六百年来选佛场。
满地白云关不住,石泉流出落花香。
(见光绪元年刊支恒春纂《松阳县志》卷十一)。

武元衡简介

武元衡简介资料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德宗建中四年 (783)登进士第。历官监察御史、华原县令、比部员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元和二年(807)正月,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十月封临淮郡公,充剑南西川节度使。元和八年召还,复为相。因力主削藩,遭藩镇忌恨。元和八年,征还秉政,元和十年六月三日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原有《武元衡集》10卷。今存《临淮诗集》2卷,收于《唐诗百名家全集》中。《全唐诗》录其诗2卷,《全唐文》录其文10篇。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唐才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