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吴融 > 吴融古诗词大全

吴融的诗

本页收录吴融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吴融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吴融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吴融代表作品、或喜欢的吴融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渡淮作

唐代:吴融

红杏花时辞汉苑,黄梅雨里上淮船。
雨迎花送长如此,辜负东风十四年。

南迁途中作七首·途中偶怀

唐代:吴融

无路能酬国士恩,短亭寂寂到黄昏。
回肠一寸危如线,赖得商山未有猿。

和张舍人

唐代:吴融

玉女盆边雪未销,正多春事莫无憀。杏花向日红匀脸,
云带环山白系腰。莺转树头欹枕听,冻开泉眼杖藜挑。
陵迁谷变如须问,控鹤山人字子乔。

忘忧花

唐代:吴融

繁红落尽始凄凉,直道忘忧也未忘。
数朵殷红似春在,春愁特此系人肠。

离霅溪感事献郑员外

唐代:吴融

足恨饶悲不自由,萍无根蒂水长流。庾公明月吟连曙,
谢守青山看入秋。一饭意专堪便死,千金诺在转难酬。
云沈鸟去回头否,平子才多好赋愁。

岐州安西门

唐代:吴融

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犬解人歌曾入唱,
马称龙子几来嘶。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
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

凉思

唐代:吴融

松间小槛接波平,月淡烟沉暑气清。
半夜水禽栖不定,绿荷风动露珠倾。

灵宝县西侧津

唐代:吴融

碧溪潋潋流残阳,晴沙两两眠鸳鸯。
柳花无赖苦多暇,蛱蝶有情长自忙。
千里宦游成底事,每年风景是他乡。
高歌一曲垂鞭去,尽日无人识楚狂。

还俗尼(本是歌妓)

唐代:吴融

柳眉梅额倩妆新,笑脱袈裟得旧身。三峡却为行雨客,
九天曾是散花人。空门付与悠悠梦,宝帐迎回暗暗春。
寄语江南徐孝克,一生长短托清尘。

闻歌

唐代:吴融

贯珠一夜奏累累,尽是荀家旧教词。
落尽梁尘肠不断,九原谁报小怜知。

野庙

唐代:吴融

古原荒庙掩莓苔,何处喧喧鼓笛来。
日暮鸟归人散尽,野风吹起纸钱灰。

上已日

唐代:吴融

本学多情刘武威,寻花傍水看春晖。
无端遇著伤心事,赢得凄凉索漠归。

忆事

唐代:吴融

去年花下把金卮,曾赋杨花数句诗。
回首朱门闭荒草,如今愁到牡丹时。

中夜闻啼禽

唐代:吴融

漠漠苍苍未五更,宿禽何处两三声。若非西涧回波触,
即是南塘急雨惊。金屋独眠堪寄恨,商陵永诀更牵情。
此时归梦随肠断,半壁残灯闪闪明。

分水岭

唐代:吴融

两派潺湲不暂停,岭头长泻别离情。南随去马通巴栈,
北逐归人达渭城。澄处好窥双黛影,咽时堪寄断肠声。
紫溪旧隐还如此,清夜梁山月更明。

古锦裾六韵(锦上有鹦鹉、鹤、陆处士有序)

唐代:吴融

濯水经何日,随风故有人。绿衣犹偪画,丹顶尚迷真。
暗淡云沈古,青苍藓剥新。映襟知惹泪,侵鞯想萦尘。
掣曳无由睹,流传久自珍。武威应认得,牵挽几当春。

东归望华山

唐代:吴融

碧莲重叠在青冥,落日垂鞭缓客程。不奈春烟笼暗淡,
可堪秋雨洗分明。南边已放三千马,北面犹标百二城。
只怕仙人抚高掌,年年相见是空行。

自讽

唐代:吴融

本是沧洲把钓人,无端三署接清尘。
从来不解长流涕,也渡湘漓作逐臣。

海棠二首 二

唐代:吴融

云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
若教更近天街种,马上多逢醉五侯。

便殿候对

唐代:吴融

宣呼昼入蕊珠宫,玉女窗扉薄雾笼。
待得华胥春梦觉,半竿斜日下厢风。

长安逢故人

唐代:吴融

岁暮长安客,相逢酒一杯。眼前闲事静,心里故山来。
池影含新草,林芳动早梅。如何不归去,霜鬓共风埃。

唐代:吴融

恨极同填海,情长抵导江。
丁香从小结,莲子彻枝双。
整髻花当槛,吹灯月在窗。
秦臺非久计,早晚降霓幢。

岐下寓居见槐花落因寄从事

唐代:吴融

才开便落不胜黄,覆著庭莎衬夕阳。只共蝉催双鬓老,
可知人已十年忙。晓窗须为吟秋兴,夜枕应教梦帝乡。
蜀国马卿看从猎,肯将闲事入凄凉。

简州归降贺京兆公

唐代:吴融

分栋山前曙色开,三千铁骑简州回。云间堕箭飞书去,
风里擎竿露布来。古谓伐谋为上策,今看静胜自中台。
功名一似淮西事,只是元臣不姓裴。

池上双凫二首

唐代:吴融

碧池悠漾小凫雏,两两依依只自娱。钓艇忽移还散去,
寒鸱有意即相呼。可怜翡翠归云髻,莫羡鸳鸯入画图。
幸是羽毛无取处,一生安稳老菰蒲。
双凫狎得傍池台,戏藻衔蒲远又回。敢为稻粱凌险去,
幸无鹰隼触波来。万丝春雨眠时乱,一片浓萍浴处开。
不在笼栏夜仍好,月汀星沼剩裴回。

吴融简介

吴融简介资料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昭宗龙纪元年 (889年)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 西川,任掌书记,累迁 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后召为左补阙,拜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年)朝贺时,受命于御前起草诏书十余篇,顷刻而就,深得昭宗激赏,进户部侍郎。同年冬,昭宗被劫持至凤翔,吴融扈从不及,客居阌乡。不久,召还为翰林学士承旨。卒于官,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