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劲的诗
本页收录惟劲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惟劲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惟劲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惟劲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惟劲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唐代:惟劲
伟哉真智士,能开方便津。
一灯明一体,十镜现十身。
身身相暵涉,灯灯作{牙丿=丶}因。
层层身土广,重重理事渕。
俨覩微尘佛,等逢毗目仙。
海印从兹显,帝纲义由诠。
一尘说法界,一切尘亦然。
五藴十八界,寂用体俱全。
圆光含镜像,一异不可宣。
达斯无㝵境,无那法报圆。
偉哉真智士,能開方便津。
一燈明一體,十鏡現十身。
身身相暵涉,燈燈作{牙丿=丶}因。
層層身土廣,重重理事渕。
俨覩微塵佛,等逢毗目仙。
海印從茲顯,帝綱義由诠。
一塵說法界,一切塵亦然。
五藴十八界,寂用體俱全。
圓光含鏡像,一異不可宣。
達斯無㝵境,無那法報圓。
唐代:惟劲
略明觉地名同异,起复初终互换生。
性海首建增名号,妙觉还依性觉明。
体觉俱含于明妙,明觉妙觉并双行。
妙觉觉妙元明体,全成无漏一真精。
明觉觉明明所了,或因了相失元明。
明妙二觉宗体决,体觉性觉二同明。
湛觉圆圆无增减,此中无佛与衆生。
不觉始终非了了,不闻迷悟岂惺惺。
是称心地如来藏,亦无觉照及无生。
非生非灭真如海,湛然常住名无名。
太虚未觉生霞点,岂闻微尘有漏声。
空沤匪离于觉海,动寂元是一真明。
觉明体尔含灵燄,觉明逐燄致亏盈。
差之不返名无觉,会之复本始觉生。
本觉由因始觉生,正觉还依合觉明。
由地二种成差互,遂令浑作赖邪名。
具含染净双歧路,觉明含处异途萌。
性起无生不动智,不离觉体本圆成。
性起转觉翻生所,遂令有漏堕迷盲。
无明因爱相滋润,名色根本相次生。
七识转处蒙圆镜,五六生时蔽觉明。
触受有取相依起,生老病死继续行。
业识茫茫没苦海,徇流浩浩逐飘零。
大圣慈悲兴救济,一声用处出三声。
智身由从法身起,行身还约智身生。
智行二身融无二,还归一体本来平。
万有齐含真海印,一心普现总圆明。
湛光燄燄何依止,空性荡荡无所停。
处处示生无生相,处处示灭无灭形。
珠镜顿印无来往,浮云聚散勿常程。
出没任真同水月,应缘如响化羣情。
衆生性地元无染,只缘浮妄翳真精。
不了五阴如空聚,岂知四大若干城。
我慢痴山高屹屹,无明欲海杳溟溟。
每逐旃陁憍诳友,常随勐兽作悲鸣。
自性转识翻为幻,自心幻境自心惊。
了此幻性同阳燄,空花识浪复圆成。
太虚忽觉浮云散,始觉虚空本自清,今古湛然常皎莹,不得古今凡圣名。
(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
略明覺地名同異,起複初終互換生。
性海首建增名号,妙覺還依性覺明。
體覺俱含于明妙,明覺妙覺并雙行。
妙覺覺妙元明體,全成無漏一真精。
明覺覺明明所了,或因了相失元明。
明妙二覺宗體決,體覺性覺二同明。
湛覺圓圓無增減,此中無佛與衆生。
不覺始終非了了,不聞迷悟豈惺惺。
是稱心地如來藏,亦無覺照及無生。
非生非滅真如海,湛然常住名無名。
太虛未覺生霞點,豈聞微塵有漏聲。
空漚匪離于覺海,動寂元是一真明。
覺明體爾含靈燄,覺明逐燄緻虧盈。
差之不返名無覺,會之複本始覺生。
本覺由因始覺生,正覺還依合覺明。
由地二種成差互,遂令渾作賴邪名。
具含染淨雙歧路,覺明含處異途萌。
性起無生不動智,不離覺體本圓成。
性起轉覺翻生所,遂令有漏堕迷盲。
無明因愛相滋潤,名色根本相次生。
七識轉處蒙圓鏡,五六生時蔽覺明。
觸受有取相依起,生老病死繼續行。
業識茫茫沒苦海,徇流浩浩逐飄零。
大聖慈悲興救濟,一聲用處出三聲。
智身由從法身起,行身還約智身生。
智行二身融無二,還歸一體本來平。
萬有齊含真海印,一心普現總圓明。
湛光燄燄何依止,空性蕩蕩無所停。
處處示生無生相,處處示滅無滅形。
珠鏡頓印無來往,浮雲聚散勿常程。
出沒任真同水月,應緣如響化羣情。
衆生性地元無染,隻緣浮妄翳真精。
不了五陰如空聚,豈知四大若幹城。
我慢癡山高屹屹,無明欲海杳溟溟。
每逐旃陁憍诳友,常随勐獸作悲鳴。
自性轉識翻為幻,自心幻境自心驚。
了此幻性同陽燄,空花識浪複圓成。
太虛忽覺浮雲散,始覺虛空本自清,今古湛然常皎瑩,不得古今凡聖名。
(見《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九)。
唐代:惟劲
象骨雄雄举世尊,统尽干坤是一门。
词锋未接承当好,莫待言教句里传。
拟议终成山海隔,擗面浑机直下全。
更欲会他泥牛吼,审细须听木马嘶(末字疑误)。
象骨雄雄舉世尊,統盡幹坤是一門。
詞鋒未接承當好,莫待言教句裡傳。
拟議終成山海隔,擗面渾機直下全。
更欲會他泥牛吼,審細須聽木馬嘶(末字疑誤)。
唐代:惟劲
学道如攒火,逢烟且莫休。
直得金星现,归家始到头。
(以上三首均见《祖堂集》卷十一)。
學道如攢火,逢煙且莫休。
直得金星現,歸家始到頭。
(以上三首均見《祖堂集》卷十一)。
惟劲,福州永泰人。嗣灵峰,光化中入南岳,住报慈东藏,迁般舟道场。开平中撰《续宝林传》四卷及《南岳高僧传》。马殷迎入府中,赐号宝文大师。诗四首。(《全唐诗》无惟劲诗,传据《祖堂集》卷十一、《宋高僧传》卷十七、《景德传灯录》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