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修的诗
本页收录王仲修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王仲修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王仲修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王仲修代表作品、或喜欢的王仲修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宋代:王仲修
访古搜奇得汉余,有名书画世间无。
紫宸朝退捐声色,不看骊山按乐图。
訪古搜奇得漢餘,有名書畫世間無。
紫宸朝退捐聲色,不看骊山按樂圖。
宋代:王仲修
宰臣出省午漏下,卫士交番未刻深。
续报六宫无事后,龙墀初月夜沉沉。
宰臣出省午漏下,衛士交番未刻深。
續報六宮無事後,龍墀初月夜沉沉。
宋代:王仲修
三伏金藏暑正隆,火云万里日轮红。
禁中自有清凉地,不借麻姑避暑宫。
三伏金藏暑正隆,火雲萬裡日輪紅。
禁中自有清涼地,不借麻姑避暑宮。
宋代:王仲修
邻院相招象戏归,和衣卧到日平西。
起来理通琵琶谱,花底春莺向晚啼。
鄰院相招象戲歸,和衣卧到日平西。
起來理通琵琶譜,花底春莺向晚啼。
宋代:王仲修
殿阁新秋气象清,玉阶露冷半彫蓂。
六宫最重中元节,院院烧香读道经。
殿閣新秋氣象清,玉階露冷半彫蓂。
六宮最重中元節,院院燒香讀道經。
宋代:王仲修
爱读仙经沐道风,碧窗时叩紫阳钟。
为逢节假无祗应,写了黄庭日未舂。
愛讀仙經沐道風,碧窗時叩紫陽鐘。
為逢節假無祗應,寫了黃庭日未舂。
宋代:王仲修
蕊珠宫殿俯烟霞,宣政门开立正衙。
刚日小王封大国,玉堂学士进新麻。
蕊珠宮殿俯煙霞,宣政門開立正衙。
剛日小王封大國,玉堂學士進新麻。
宋代:王仲修
宜春苑里望春臺,臺下仙花已半开。
地密无人敢偷折,万民喜待翠舆来。
宜春苑裡望春臺,臺下仙花已半開。
地密無人敢偷折,萬民喜待翠輿來。
宋代:王仲修
红干绿淡有余香,芳草芊绵苑路长。
鶗鴂一声寒食雨,游蜂应为百花忙。
紅幹綠淡有餘香,芳草芊綿苑路長。
鶗鴂一聲寒食雨,遊蜂應為百花忙。
宋代:王仲修
仁渐动植露华滋,朱实纍纍近玉墀。
闻道庙堂恩数渥,宰臣新赐荔枝时。
仁漸動植露華滋,朱實纍纍近玉墀。
聞道廟堂恩數渥,宰臣新賜荔枝時。
宋代:王仲修
时和岁稔似熙丰,腊月仙京大雪中。
殿阁园林都莹彻,云河不是水晶宫。
時和歲稔似熙豐,臘月仙京大雪中。
殿閣園林都瑩徹,雲河不是水晶宮。
宋代:王仲修
花药栏干小雨晴,差差燕子拂帘旌。
今朝下直全无事,写得新翻曲谱成。
花藥欄幹小雨晴,差差燕子拂簾旌。
今朝下直全無事,寫得新翻曲譜成。
宋代:王仲修
太平祥瑞符君德,鹤兔芝禾月不虚。
玉检金绳旧仪在,不知谁献长卿书。
太平祥瑞符君德,鶴兔芝禾月不虛。
玉檢金繩舊儀在,不知誰獻長卿書。
宋代:王仲修
岳神当面捧南山,馥郁非烟拥圣顔。
法部笙歌催献寿,閤门先引内朝班。
嶽神當面捧南山,馥郁非煙擁聖顔。
法部笙歌催獻壽,閤門先引内朝班。
宋代:王仲修
长生殿里更阑后,乞巧楼前月上时。
河汉玉梯三十六,不知谁见画蛾眉。
長生殿裡更闌後,乞巧樓前月上時。
河漢玉梯三十六,不知誰見畫蛾眉。
宋代:王仲修
天星东壁夜辉辉,文物声明过昔时。
人说宫中女学士,和成御制上元诗。
天星東壁夜輝輝,文物聲明過昔時。
人說宮中女學士,和成禦制上元詩。
宋代:王仲修
天子观渔陋鲁棠,涵曦亭下似沧浪。
金鳞钓得龙顔喜,韶乐声中进玉觞。
天子觀漁陋魯棠,涵曦亭下似滄浪。
金鱗釣得龍顔喜,韶樂聲中進玉觞。
宋代:王仲修
云罗雾縠晓风凉,绣幕黄龙绕画廊。
宿雨乍收烟水静,曲池万柄绿荷香。
雲羅霧縠曉風涼,繡幕黃龍繞畫廊。
宿雨乍收煙水靜,曲池萬柄綠荷香。
宋代:王仲修
茧馆轻寒晓漏残,春阴桑柘碧于蓝。
宵衣愿治先农事,故敕宫娥学养蚕。
繭館輕寒曉漏殘,春陰桑柘碧于藍。
宵衣願治先農事,故敕宮娥學養蠶。
宋代:王仲修
四辅论思政事堂,尽收才杰置周行。
掖庭职事分司局,铨择皆由紫极房。
四輔論思政事堂,盡收才傑置周行。
掖庭職事分司局,铨擇皆由紫極房。
宋代:王仲修
公卿拜舞进流霞,瑞气祥烟动日华。
殿下排场如绵绣,紫云楼畔万株花。
公卿拜舞進流霞,瑞氣祥煙動日華。
殿下排場如綿繡,紫雲樓畔萬株花。
宋代:王仲修
吾君圣学自通神,匪但书看逸少亲。
妙绝长江春色丽,一时同赐紫枢臣。
吾君聖學自通神,匪但書看逸少親。
妙絕長江春色麗,一時同賜紫樞臣。
宋代:王仲修
雪消宫殿苑梅芳,晓漏声迟下建章。
天气清寒当腊日,沉香甲煎赐诸房。
雪消宮殿苑梅芳,曉漏聲遲下建章。
天氣清寒當臘日,沉香甲煎賜諸房。
宋代:王仲修
万户千门入建章,金绳界路柳丝黄。
和风偏度乐声细,晴日自随宫线长。
萬戶千門入建章,金繩界路柳絲黃。
和風偏度樂聲細,晴日自随宮線長。
宋代:王仲修
自补仙韶从帝游,盾随歌舞不知愁。
新霜太液雁初下,岸柳萧疏又见秋。
自補仙韶從帝遊,盾随歌舞不知愁。
新霜太液雁初下,岸柳蕭疏又見秋。
王仲修,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徙家开封。珪子。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攻媿集》卷七五《跋王岐公端午帖子》)。八年,以着作佐郎为崇文院校书。同知太常礼院(《宋会要辑稿》卷选举三三之一四)。元丰四年(一○八一),坐谒告淮南时所为不检,冲替(同上书职官六六之一五)。七年,为着作佐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八)。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勒停(同上书卷四○一)。元符三年(一一○○),为其父王珪诉冤,尽复珪故官謚赠。事见《东都事略》卷八○《王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