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修的诗
本页收录王仲修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王仲修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王仲修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王仲修代表作品、或喜欢的王仲修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宋代:王仲修
帘垂珠阁对遥津,燕罢芳菲已半春。
四部笙歌初散后,花前红烛引妃嫔。
簾垂珠閣對遙津,燕罷芳菲已半春。
四部笙歌初散後,花前紅燭引妃嫔。
宋代:王仲修
宫槐御柳绕池亭,水殿中间暑气清。
珠网帘深尘不到,静闻燕子引雏声。
宮槐禦柳繞池亭,水殿中間暑氣清。
珠網簾深塵不到,靜聞燕子引雛聲。
宋代:王仲修
汉殿东风弄晓晴,百花烘日近清明。
披香博士今华发,教得六宫歌舞成。
漢殿東風弄曉晴,百花烘日近清明。
披香博士今華發,教得六宮歌舞成。
宋代:王仲修
春气融和万物佳,殿前仍有四时花。
宫人刧爱山家景,松竹阴中碾建茶。
春氣融和萬物佳,殿前仍有四時花。
宮人刧愛山家景,松竹陰中碾建茶。
宋代:王仲修
陇山鹦鹉羽毛鲜,养在金笼已数年。
应为能言人爱惜,教成御制鹤沖天。
隴山鹦鹉羽毛鮮,養在金籠已數年。
應為能言人愛惜,教成禦制鶴沖天。
宋代:王仲修
殿角风摇柳带长,御沟流水落花香。
雨来双燕归应早,先上珠帘十二行。
殿角風搖柳帶長,禦溝流水落花香。
雨來雙燕歸應早,先上珠簾十二行。
宋代:王仲修
前殿风传万岁声,九重歌管乐昇平。
欲知庆事丛元日,瑞气先从帝鼐生。
前殿風傳萬歲聲,九重歌管樂昇平。
欲知慶事叢元日,瑞氣先從帝鼐生。
宋代:王仲修
微凉殿阁庆云边,正是清中长养天。
解愠阜财君德厚,熏风长泛舜琴弦。
微涼殿閣慶雲邊,正是清中長養天。
解愠阜财君德厚,熏風長泛舜琴弦。
宋代:王仲修
乞麾占得山川胜,金纽新提左顾龟。
苍阙斗龙辞日下,红旌引骑照江湄。
剡溪月午何妨醉,曲水春余好赋诗。
玉案天香携满袖,锦衣谁似过乡时。
乞麾占得山川勝,金紐新提左顧龜。
蒼阙鬥龍辭日下,紅旌引騎照江湄。
剡溪月午何妨醉,曲水春餘好賦詩。
玉案天香攜滿袖,錦衣誰似過鄉時。
宋代:王仲修
银河清浅夜纵横,鱼钥传唿锁禁城。
试上红楼三十级,凭栏好看月初生。
銀河清淺夜縱橫,魚鑰傳唿鎖禁城。
試上紅樓三十級,憑欄好看月初生。
宋代:王仲修
景阳钟动趁严妆,奉帚追随过未央。
月落金门纔放钥,御衣初试百花香。
景陽鐘動趁嚴妝,奉帚追随過未央。
月落金門纔放鑰,禦衣初試百花香。
宋代:王仲修
飘浮瑞雪洒长空,混合干坤万象同。
殿阁嶙峋如叠玉,凌晨人步广寒宫。
飄浮瑞雪灑長空,混合幹坤萬象同。
殿閣嶙峋如疊玉,淩晨人步廣寒宮。
宋代:王仲修
柳絮飘零春事稀,绿荫零乱上瑶墀。
好花着子青如豆,刧忆香红满槛时。
柳絮飄零春事稀,綠蔭零亂上瑤墀。
好花着子青如豆,刧憶香紅滿檻時。
宋代:王仲修
重城放钥玉籤疏,四百银袍拜殿除。
白日禹门三级浪,一声雷雨化鲲鱼。
重城放鑰玉籤疏,四百銀袍拜殿除。
白日禹門三級浪,一聲雷雨化鲲魚。
宋代:王仲修
暑天何处避炎蒸,驾在萧臺第九层。
黄盖亭亭日将午,宫嫔催赐近臣冰。
暑天何處避炎蒸,駕在蕭臺第九層。
黃蓋亭亭日将午,宮嫔催賜近臣冰。
宋代:王仲修
二月琼林花未开,风烟幂幂锁楼臺。
湿红生绿谁装点,直待春深圣驾来。
二月瓊林花未開,風煙幂幂鎖樓臺。
濕紅生綠誰裝點,直待春深聖駕來。
宋代:王仲修
囹圄空虚入颂歌,雪霜风雨四时和。
君王德惠施天下,甘露偏于柳上多。
囹圄空虛入頌歌,雪霜風雨四時和。
君王德惠施天下,甘露偏于柳上多。
宋代:王仲修
凤阙巍峨瑞气间,御沟春晚水潺潺。
吾皇勤政无游幸,天廐门深八骏来。
鳳阙巍峨瑞氣間,禦溝春晚水潺潺。
吾皇勤政無遊幸,天廐門深八駿來。
宋代:王仲修
探花时节按歌回,粉黛重匀傍照臺。
定是君王急宣召,忽然蟢子上头来。
探花時節按歌回,粉黛重勻傍照臺。
定是君王急宣召,忽然蟢子上頭來。
宋代:王仲修
十三应选入宫来,便舞梁州送御杯。
交袂当筵小垂手,回头招拍趁虚催。
十三應選入宮來,便舞梁州送禦杯。
交袂當筵小垂手,回頭招拍趁虛催。
宋代:王仲修
良家选入侍仙都,性慧从来爱读书。
记得茂陵封禅事,满宫唿作女相如。
良家選入侍仙都,性慧從來愛讀書。
記得茂陵封禅事,滿宮唿作女相如。
宋代:王仲修
上如尧舜爱民深,宵旰忧勤冠古今。
后苑珍禽都放尽,万方人识好生心。
上如堯舜愛民深,宵旰憂勤冠古今。
後苑珍禽都放盡,萬方人識好生心。
宋代:王仲修
九月飞霜天地清,未央前殿燕簪缨。
欲知重谷为先务,八彩眉间喜顺成。
九月飛霜天地清,未央前殿燕簪纓。
欲知重谷為先務,八彩眉間喜順成。
宋代:王仲修
八宝盘龙玉色明,未央排仗庆熙成。
敛时福瑞为天赦,五岳齐唿万岁声。
八寶盤龍玉色明,未央排仗慶熙成。
斂時福瑞為天赦,五嶽齊唿萬歲聲。
宋代:王仲修
云娇烟懒雨初晴,环碧风轻细浪生。
尽日黄鹂不飞去,万年枝上听箫声。
雲嬌煙懶雨初晴,環碧風輕細浪生。
盡日黃鹂不飛去,萬年枝上聽箫聲。
王仲修,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徙家开封。珪子。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攻媿集》卷七五《跋王岐公端午帖子》)。八年,以着作佐郎为崇文院校书。同知太常礼院(《宋会要辑稿》卷选举三三之一四)。元丰四年(一○八一),坐谒告淮南时所为不检,冲替(同上书职官六六之一五)。七年,为着作佐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八)。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勒停(同上书卷四○一)。元符三年(一一○○),为其父王珪诉冤,尽复珪故官謚赠。事见《东都事略》卷八○《王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