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祖的诗
本页收录王同祖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王同祖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王同祖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王同祖代表作品、或喜欢的王同祖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宋代:王同祖
两边黄幕护朱檐,中贵当头候捲帘。
扶起金鸡争抢取,要教天表庶民瞻。
兩邊黃幕護朱檐,中貴當頭候捲簾。
扶起金雞争搶取,要教天表庶民瞻。
宋代:王同祖
星斗中天夜向晨,寸云不点月华明。
六飞过尽灯如昼,宫漏迟迟报五更。
星鬥中天夜向晨,寸雲不點月華明。
六飛過盡燈如晝,宮漏遲遲報五更。
宋代:王同祖
风不停云月更清,千门绣幕笑歌声。
御营巡检无拘束,走马天街夜达明。
風不停雲月更清,千門繡幕笑歌聲。
禦營巡檢無拘束,走馬天街夜達明。
宋代:王同祖
独对寒灯客梦孤,数声征雁下平芜。
古今多少难言事,笑指梅花解语无。
獨對寒燈客夢孤,數聲征雁下平蕪。
古今多少難言事,笑指梅花解語無。
宋代:王同祖
两行卫士锦宫袍,万岁声长彻九臯。
过尽羽旄风细细,彩云不动御炉高。
兩行衛士錦宮袍,萬歲聲長徹九臯。
過盡羽旄風細細,彩雲不動禦爐高。
宋代:王同祖
九重夙夜畏天威,何事晴明一夕非。
不放明堂大朝贺,尽抛坊乐独行归。
九重夙夜畏天威,何事晴明一夕非。
不放明堂大朝賀,盡抛坊樂獨行歸。
宋代:王同祖
五更三点内门开,御路传唿宰相来。
天子未明思政理,退朝常是过辰牌。
五更三點内門開,禦路傳唿宰相來。
天子未明思政理,退朝常是過辰牌。
宋代:王同祖
娇羞处子临妆后,淡浄佳人出浴时。
无语倚栏如有恨,生嫌别岸污臙脂。
嬌羞處子臨妝後,淡浄佳人出浴時。
無語倚欄如有恨,生嫌别岸污臙脂。
宋代:王同祖
廉纤雾雨四山昏,寂寂茅檐半掩门。
客里不知今日社,偶过野庙见分膰。
廉纖霧雨四山昏,寂寂茅檐半掩門。
客裡不知今日社,偶過野廟見分膰。
宋代:王同祖
晚驱羸马出东城,过尽三岗路却平。
村店夜深人语静,隔桥风递暗潮声。
晚驅羸馬出東城,過盡三崗路卻平。
村店夜深人語靜,隔橋風遞暗潮聲。
宋代:王同祖
回龙桥上望龙顔,毅采英英仰视难。
须信吾皇自神武,何忧中国不尊安。
回龍橋上望龍顔,毅采英英仰視難。
須信吾皇自神武,何憂中國不尊安。
宋代:王同祖
瑞霭祥云傍晓开,九重法驾太宫迴。
一声静跸千官肃,卫士传唿御座来。
瑞霭祥雲傍曉開,九重法駕太宮迴。
一聲靜跸千官肅,衛士傳唿禦座來。
宋代:王同祖
昨日新闻未忍听,忧时赢得鬓毛星。
归休高卧西江上,祗恐川原草木腥。
昨日新聞未忍聽,憂時赢得鬓毛星。
歸休高卧西江上,祗恐川原草木腥。
宋代:王同祖
採菱人散夕阳收,冷落西溪风露头。
飞入白鸥花一色,暗香来处月如鈎。
採菱人散夕陽收,冷落西溪風露頭。
飛入白鷗花一色,暗香來處月如鈎。
宋代:王同祖
矻矻穷年漫逐名,不知七日换新正。
困人天气浓于酒,頼有梅花唤眼醒。
矻矻窮年漫逐名,不知七日換新正。
困人天氣濃于酒,頼有梅花喚眼醒。
宋代:王同祖
忆君夜夜看灯花,暗数归期未到家。
儿女团栾生计足,还知边塞走胡沙。
憶君夜夜看燈花,暗數歸期未到家。
兒女團栾生計足,還知邊塞走胡沙。
宋代:王同祖
百官常服拱端门,丹凤衔书下九阍。
宰相近前宣授了,齐班舞蹈谢君恩。
百官常服拱端門,丹鳳銜書下九阍。
宰相近前宣授了,齊班舞蹈謝君恩。
宋代:王同祖
钱塘门外买湖船,雾气冲云水接天。
只有苏堤金线柳,半笼早日半笼烟。
錢塘門外買湖船,霧氣沖雲水接天。
隻有蘇堤金線柳,半籠早日半籠煙。
宋代:王同祖
掩昼娇春歛恨浓,莲包欲实又成空。
都缘不肯为云雨,开落非关一夜风。
掩晝嬌春歛恨濃,蓮包欲實又成空。
都緣不肯為雲雨,開落非關一夜風。
宋代:王同祖
恰回午枕自华胥,忽得周郎一纸书。
江上春风能几日,莫教门外柳萧疏。
恰回午枕自華胥,忽得周郎一紙書。
江上春風能幾日,莫教門外柳蕭疏。
宋代:王同祖
三五同寮出幕迟,公余终日意怡怡。
归来又被梅花恼,拨冗铜彝插数枝。
三五同寮出幕遲,公餘終日意怡怡。
歸來又被梅花惱,撥冗銅彜插數枝。
宋代:王同祖
恰则晴明天又阴,霜风如剑二毛侵。
淮城夜雪深多少,不见擒吴奏捷音。
恰則晴明天又陰,霜風如劍二毛侵。
淮城夜雪深多少,不見擒吳奏捷音。
宋代:王同祖
江南贾客去忘归,扑面边尘自在飞。
想得那边寒较早,夜来密地翦征衣。
江南賈客去忘歸,撲面邊塵自在飛。
想得那邊寒較早,夜來密地翦征衣。
宋代:王同祖
幕府人才不在多,同寅难得是恭和。
一堂宾主春风里,剩有工夫到切磋。
幕府人才不在多,同寅難得是恭和。
一堂賓主春風裡,剩有工夫到切磋。
王同祖,字与之,号花洲,金华(今属浙江)人。早年侍父宦游。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金陵制幕。淳祐间通判建康府,改添差沿江制置司机宜文字(《景定建康志》卷二四)。嘉熙四年,自选其少作七言绝句百首为《学诗初稿》。事见本集卷末自跋。 王同祖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读画斋刻《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