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的诗
本页收录汪精卫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汪精卫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汪精卫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汪精卫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汪精卫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近代:汪精卫
菊以隐逸称,殆未得其似,
志洁而行芳,灵均差可拟。
生也不逢时,落叶满天地。
枝弱不胜花,凛凛中有恃。
繁霜作锻练,侵晓色逾美。
忍寒向西风,略见平生志。
一花经九秋,未肯便憔悴;
残英在枝头,抱香终王坠。
寒梅初破萼,已值坚冰志;
相逢应一笑,异代有同契。
菊以隐逸稱,殆未得其似,
志潔而行芳,靈均差可拟。
生也不逢時,落葉滿天地。
枝弱不勝花,凜凜中有恃。
繁霜作鍛練,侵曉色逾美。
忍寒向西風,略見平生志。
一花經九秋,未肯便憔悴;
殘英在枝頭,抱香終王墜。
寒梅初破萼,已值堅冰志;
相逢應一笑,異代有同契。
近代:汪精卫
煤山云树总凄然,荆棘铜驼几变迁。
行去已无干净土,忧来徒唤奈何天。
瞻乌不尽林宗恨,赋鹏知伤贾傅年。
一死心期殊未了,惑头须向国门悬。
煤山雲樹總凄然,荊棘銅駝幾變遷。
行去已無幹淨土,憂來徒喚奈何天。
瞻烏不盡林宗恨,賦鵬知傷賈傅年。
一死心期殊未了,惑頭須向國門懸。
近代:汪精卫
梦心月,泪里圆,透脂处不容人轻见。
今宵为伊不去眠,替君收取一半怜取一半。
夢心月,淚裡圓,透脂處不容人輕見。
今宵為伊不去眠,替君收取一半憐取一半。
近代:汪精卫
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
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心宇将滅萬事休,天涯無處不怨尤。
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
近代:汪精卫
飘飘一叶,看山容如枕,波痕如簟。
谁道长江千里直,尽入襟头舒卷。
暮斐跏眨?氯a新浴,风定波微展,翛然携手,云帆与意俱远。
//记否烟树凄迷,年年飘泊,泪洒关河遍。
恨缕丝千万结,才向东风微展。
野藿同甘,山泉分汲,蓑袂平生愿;呢喃何语,掠舷曾笑双燕。
飄飄一葉,看山容如枕,波痕如簟。
誰道長江千裡直,盡入襟頭舒卷。
暮斐跏眨?氯a新浴,風定波微展,翛然攜手,雲帆與意俱遠。
//記否煙樹凄迷,年年飄泊,淚灑關河遍。
恨縷絲千萬結,才向東風微展。
野藿同甘,山泉分汲,蓑袂平生願;呢喃何語,掠舷曾笑雙燕。
近代:汪精卫
周遭风雨城如斗,凄怆江潭柳,
昔时曾此见依依,争遣如今憔悴不成丝。
等闲历了沧桑劫,枫叶明于血,
欲怜画笔太缠绵,妆点山容水色似当年。
周遭風雨城如鬥,凄怆江潭柳,
昔時曾此見依依,争遣如今憔悴不成絲。
等閑曆了滄桑劫,楓葉明于血,
欲憐畫筆太纏綿,妝點山容水色似當年。
近代:汪精卫
秋来凋尽青山色,我亦添头白。
独行踽踽已堪悲,况是天荆地棘欲何归。
闭门不作登高计,也揽茱萸涕;
谁云壮士不生还,看取筑声椎影满人间。
秋來凋盡青山色,我亦添頭白。
獨行踽踽已堪悲,況是天荊地棘欲何歸。
閉門不作登高計,也攬茱萸涕;
誰雲壯士不生還,看取築聲椎影滿人間。
近代:汪精卫
空梁曾是营巢处,零落年时侣。
天南地北几经过,到眼剩山残水已无多。
夜深案牍明灯火,阁笔凄然我。
故人热血不空流,挽作天河一洗为神州!
空梁曾是營巢處,零落年時侶。
天南地北幾經過,到眼剩山殘水已無多。
夜深案牍明燈火,閣筆凄然我。
故人熱血不空流,挽作天河一洗為神州!
近代:汪精卫
一点冰蟾,便做出十分秋色,光满处。
家家愁幂,一时都揭。
世上难逢干净土,天心终见重轮月。
叹桑田沧海亦何常,圆还缺。
雁阵杳,蛩声咽。天寥阔,人萧瑟。
剩无边衰草,苦萦战骨。
挹取九霄风露冷,涤来万里关河洁。
看分光流影入疏巢,乌头白。
一點冰蟾,便做出十分秋色,光滿處。
家家愁幂,一時都揭。
世上難逢幹淨土,天心終見重輪月。
歎桑田滄海亦何常,圓還缺。
雁陣杳,蛩聲咽。天寥闊,人蕭瑟。
剩無邊衰草,苦萦戰骨。
挹取九霄風露冷,滌來萬裡關河潔。
看分光流影入疏巢,烏頭白。
近代:汪精卫
人生何苦催头白,知也无涯,忧也无涯,
且趁新晴看落霞。
春光酿出湖山美,才见开花,又见飞花,
潦草东风亦可嗟。
人生何苦催頭白,知也無涯,憂也無涯,
且趁新晴看落霞。
春光釀出湖山美,才見開花,又見飛花,
潦草東風亦可嗟。
近代:汪精卫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
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
又添了离愁万斗,眼底心头如昨日,
诉心期夜夜常携手。一腔血,为君剖。
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襟循环细读,残灯如豆。留此余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僝僽。
愧戴郄头颅如旧。跋涉山河知不易,
愿孤魂缭护车前后。肠已断,歌难又。
别後平安否,便相逢凄涼萬事,不堪回首,
國破家亡無窮恨,禁得此生消受,
又添了離愁萬鬥,眼底心頭如昨日,
訴心期夜夜常攜手。一腔血,為君剖。
淚痕料漬雲箋透,倚寒襟循環細讀,殘燈如豆。留此餘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僝僽。
愧戴郄頭顱如舊。跋涉山河知不易,
願孤魂缭護車前後。腸已斷,歌難又。
汪兆铭(1883年-1944年),祖籍浙江山阴(原绍兴县),出生于广东三水,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早年投身革命,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文在广州就任大总统,汪精卫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1924年任中央宣传部长。后期思想明显退变,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