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王安石 > 王安石古诗词大全

王安石的诗

本页收录王安石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王安石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王安石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王安石代表作品、或喜欢的王安石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句 其九

宋代:王安石

夕阳到处花偏暖。

山鷄

宋代:王安石

山鸡照渌水,自爱一何愚。
文采为世用,适足累形躯。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一六

宋代:王安石

有一种贫儿,不能自营生。
若不作客走,即须随贼行。
复有一种贫,常时腹彭亨。
若有亦不畜,若无亦不营。

寓言六首 其四

宋代:王安石

始就诗赋科,雕鎸久才成。
一朝复弃之,刀笔事刑名。
中材蔽末学,斯道苦难明。
忽贵不自期,何施就升平。

寄蔡氏女子二首 其二

宋代:王安石

我营兮北渚,有怀兮归女。
石梁兮以苫盖,绿阴阴兮承宇。
仰有桂兮俯有兰,嗟汝归兮路岂难。
望超然之白云,临清流而长嘆。

寄吴正仲却蒙马行之都官梅圣俞太博和寄依韵酬之

宋代:王安石

山水玄晖去后空,骚人还向此间穷。
小诗聊与论孤愤,大句安知辱两雄。
秦甲久愁荆剑利,赵兵今窘汉旗红。
背城不敢收余烬,马首翩翩只欲东。

破冢二首 其一

宋代:王安石

埋没残碑草自春,旋风时出地中尘。
墦间夜半分珠玉,犹是当时乞祭人。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 其七

宋代:王安石

疏铁檐间挂作琴,清风纔到遽成音。
伊人欲问无真意,向道从来不博金。

试院中 其一

宋代:王安石

白髮无聊病更侵,移床卧竹向秋阴。
朝来雁背西风急,吹折江湖万里心。

酬沖卿月晦夜有感

宋代:王安石

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萧萧暗尘走,坎坎寒更发。
楼歌客尚饮,酩酊不畏雪。
巷哭复有人,邻风送幽咽。
纷然各所遇,悲喜孰优劣。
君方感庄周,浩荡摆羁绁。
归来亦置酒,玉指调絃拨。
独我坐无为,青灯对明灭。

沖卿席上得作字

宋代:王安石

咨予乏时才,始愿乃丘壑。
强走十五年,朱顔已非昨。
低回大梁下,屡叹风沙恶。
所欣同舍郎,诱我文义博。
古声无慆淫,真味有淡泊。
追攀风月久,貌简非心略。
君恩忽推徙,所望颇乖错。
尚怜得经过,未比参辰各。
留连惜余景,从子至日落。
明灯照亲友,环坐倾杯杓。
别离宽后悲,笑语尽今乐。
论诗知不如,兴至亦同作。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其一

宋代:王安石

草色浮云漠漠,树阴落日潭潭。
三十六陂流水,白头想见江南。

句 其八

宋代:王安石

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

咏月三首 其二

宋代:王安石

江海清明上下兼,碧天遥见一毫纤。
此时只欲浮云尽,窟穴何妨有兔蟾。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 始皇驰道

宋代:王安石

穆王得八骏,万事得期修。
茫茫万载间,复此好远游。
车轮与马迹,此地亦尝留。
想当治道时,劳者尸如丘。

估玉

宋代:王安石

潼关西山古蓝田,有气郁郁高拄天。
雄虹雌霓相结缠,昼夜不散非云烟。
秦人挟斤上其巅,视气所出深鑱镌。
得物盈尺方且坚,以斤试叩声泠然。
持归市上求百钱,人皆疑嗟莫爱怜。
大梁老估闻不眠,操金喜取走蹁跹。
深藏牢包三十年,光怪邻里惊相传,欲献天子无由缘。
朝廷昨日锺鼓县,呼工琢圭寘神筵。
玉材细琐不中权,贾孙抱物诏使前。
红罗复叠帕紫毡,发视绀碧光属联。
诏问与价当几千,众工让口无敢先。
嗟我岂识真与全。

吴任道说应举时事

宋代:王安石

县瓠城南陂水深,春泥满眼路岖嶔。
独骑瘦马冲残雨,前伴茫茫不可寻。

出城访无党因宿斋馆

宋代:王安石

关外寻君信马蹄,漫成诗句任天倪。
花枝到眼春相照,山色侵衣晚自迷。
今日笑谈还喜共,经年劳逸固难齐。
生涯零落归心懒,多谢殷懃杜宇啼。

代白髮答

宋代:王安石

从衰得白自天机,未怪长青与愿违。
看取春条随日长,会须秋叶向人稀。

泊雁 其一

宋代:王安石

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
柝随风敛阵,楼映月低弦。

杂咏八首 其六

宋代:王安石

关雎后之淑,棫朴王之明。
兔罝尚好德,况乃公与卿。
所以彼行苇,敦然遂其生。
谁能絃且歌,为我发古声。

臺上示吴愿

宋代:王安石

细书妨老读,长簟惬昏眠。
取簟且一息,抛书还少年。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其一五

宋代:王安石

此身饮罢无归处,心怀百忧复千虑。
天翻地覆谁得知,魏公垂泪嫁文姬。
天涯憔悴身,託命于新人。
念我出腹子,使我嘆恨劳精神。
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母子分离兮意难任,死生不相知兮何处寻。

四皓二首 其二

宋代:王安石

秦敺九州逃,知力起经纶。
重利诱衆策,颇知聚秦民。
颓然此四老,上友千载魂。
采芝商山中,一视汉与秦。
灵珠在泥沙,光景不可昏。
道德虽避世,余风迴至尊。
嫡孽一朝正,留侯果知言。
出处但有礼,废兴岂所存。

寄友人三首 其一

宋代:王安石

万里书归说我愁,知君不忘北城幽。
一篇封禅才难学,三亩蓬蒿势易求。
欲与山僧论地券,愿为邻舍事田畴。
应须急作南征计,漠北风沙不可留。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简介资料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