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的诗
本页收录释宗杲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释宗杲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释宗杲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释宗杲代表作品、或喜欢的释宗杲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宋代:释宗杲
四月十五这公案,七月十五方结绝。
即今这里许多人,人人有理难分雪。
四月十五這公案,七月十五方結絕。
即今這裡許多人,人人有理難分雪。
宋代:释宗杲
涂路波咤数十州,传言送语当风流。
不知脚下泥生刺,蹋着锥人脚指头。
塗路波咤數十州,傳言送語當風流。
不知腳下泥生刺,蹋着錐人腳指頭。
宋代:释宗杲
文远修行不落空,时时瞻礼紫金容。
赵州拄杖虽然短,脑后圆光又一重。
文遠修行不落空,時時瞻禮紫金容。
趙州拄杖雖然短,腦後圓光又一重。
宋代:释宗杲
今朝三月十五,已得如膏之雨。
农夫鼓腹歌谣,万象森罗起舞。
今朝三月十五,已得如膏之雨。
農夫鼓腹歌謠,萬象森羅起舞。
宋代:释宗杲
善法堂前瑞气新,天书来自九重城。
唯凭一句无私语,上祝吾皇亿万春。
善法堂前瑞氣新,天書來自九重城。
唯憑一句無私語,上祝吾皇億萬春。
宋代:释宗杲
大家泼一杓恶水,洗涤如来凈边垢。
垢尽衆生烦恼除,狐貍便作师子吼。
大家潑一杓惡水,洗滌如來凈邊垢。
垢盡衆生煩惱除,狐貍便作師子吼。
宋代:释宗杲
毛锥子上通消息,争似亡言绝见知。
后夜一轮空界月,清光千里共依依。
毛錐子上通消息,争似亡言絕見知。
後夜一輪空界月,清光千裡共依依。
宋代:释宗杲
出门握手话分携,古路迢迢去莫追。
却笑波心遗剑者,区区空记刻舟时。
出門握手話分攜,古路迢迢去莫追。
卻笑波心遺劍者,區區空記刻舟時。
宋代:释宗杲
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
遇贵则贱,遇贱则贵。
筑着磕着,没处回避。
南岳天台去路通,君向西兮我向东,风从虎兮云从龙。
拈起簸箕别处舂,熨斗煎茶铫不同。
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着落在第二。
遇貴則賤,遇賤則貴。
築着磕着,沒處回避。
南嶽天台去路通,君向西兮我向東,風從虎兮雲從龍。
拈起簸箕别處舂,熨鬥煎茶铫不同。
宋代:释宗杲
插一枝草建梵剎,破妄想尘出经卷。
饶益广大诸有情,成就无边希有事。
插一枝草建梵剎,破妄想塵出經卷。
饒益廣大諸有情,成就無邊希有事。
宋代:释宗杲
今夜唤明朝作来年,明朝唤今夜作去岁。
即称来年今夜合来,既号去岁明朝合去。
来年今夜不见来,去岁明朝定不去。
既不来,又不去,业识茫茫无本据。
大圆镜里绝纤尘,箇中岂着闲家具。
是则是,别又别,烁迦晃破秋天月。
庞公不昧本来身,大似飞龙成跛鼈。
尔诸人,瞥不瞥,灵利汉须看时节。
五九尽处又逢春,衲僧脑后三斤铁。
今夜喚明朝作來年,明朝喚今夜作去歲。
即稱來年今夜合來,既号去歲明朝合去。
來年今夜不見來,去歲明朝定不去。
既不來,又不去,業識茫茫無本據。
大圓鏡裡絕纖塵,箇中豈着閑家具。
是則是,别又别,爍迦晃破秋天月。
龐公不昧本來身,大似飛龍成跛鼈。
爾諸人,瞥不瞥,靈利漢須看時節。
五九盡處又逢春,衲僧腦後三斤鐵。
宋代:释宗杲
萧萧洒洒,有取有捨。
藞藞苴苴,无真无假。
客来须看,贼来须打。
一条竹篦,天上天下。
背触当锋,任人酬价。
咄哉村僧,少说大话。
龟年收取挂高堂,从他赞嘆从他骂。
蕭蕭灑灑,有取有捨。
藞藞苴苴,無真無假。
客來須看,賊來須打。
一條竹篦,天上天下。
背觸當鋒,任人酬價。
咄哉村僧,少說大話。
龜年收取挂高堂,從他贊嘆從他罵。
宋代:释宗杲
万里无寸草,出门便是草,各自有公据。
有公据,何拘束,清风月下守株人,凉兔渐遥春草绿。
萬裡無寸草,出門便是草,各自有公據。
有公據,何拘束,清風月下守株人,涼兔漸遙春草綠。
宋代:释宗杲
今朝又是端千节,文殊善财忙不彻。
杀人活人药不灵,自添脑后三斤铁。
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是甚么,铁蛇钻入土。
今朝又是端千節,文殊善财忙不徹。
殺人活人藥不靈,自添腦後三斤鐵。
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是甚麼,鐵蛇鑽入土。
宋代:释宗杲
镇州萝蔔从来大,青州布衫斤两明。
衲子聚头求的旨,却似蚊虻咬铁钉。
鎮州蘿蔔從來大,青州布衫斤兩明。
衲子聚頭求的旨,卻似蚊虻咬鐵釘。
宋代:释宗杲
夺却衲僧拄杖,当下便无伎俩。
喝下铁眼忽开,直据千峰顶上。
奪卻衲僧拄杖,當下便無伎倆。
喝下鐵眼忽開,直據千峰頂上。
宋代:释宗杲
巍巍一座大弥卢,荷负非干气力粗。
纵使不随言语会,却来当面受涂煳。
巍巍一座大彌盧,荷負非幹氣力粗。
縱使不随言語會,卻來當面受塗煳。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为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复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为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为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为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为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