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释守卓 > 释守卓古诗词大全

释守卓的诗

本页收录释守卓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释守卓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释守卓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释守卓代表作品、或喜欢的释守卓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拟寒山四首 其一

宋代:释守卓

有物是何物,周流泄妙机。
春晴山鸟语,日暮洞云归。
指是马还是,心非佛亦非。
谁能同彼此,携手入玄微。

送谌首座归永嘉

宋代:释守卓

万变相应一句通,十二年来已无口。
别余遥指海山归,雁荡峰作师子吼。
此旨明明不覆藏,冥怀自乐有余光。
曹源一滴流千古,宿觉徽猷振大唐。
觌面家风人若问,钓鱼须是谢三郎。

寄徐师利 其二

宋代:释守卓

迹在世途心了了,两全方显丈夫儿。
八风尽入遮那境,秘诀何劳问祖师。

小偈四首寄示心然道人聊资体味以进箇中精淳之趣 其四

宋代:释守卓

非许复何如,法界一蘧庐。
于中全谛实,此外尽撩虚。

偈二十四首 其五

宋代:释守卓

二月桃花红,三月李花白。
要调满庭芳,须会十八拍。

偈二十四首 其一

宋代:释守卓

心心心,佛佛佛。
心佛佛心,心心佛佛。
心佛无二,更须知有向上一窍。
如何是向上一窍,南瞻部州,北郁单越。

送诸方行化 其四

宋代:释守卓

甘露无底鉢,禅人要拈拨。
浩浩尘土中,一佛二菩萨。
撞着老维摩,轻轻共伊说。
施者非福田,是谁纳败阙。
咦。

座右铭

宋代:释守卓

觉变则迷,识澄则悟。
作止因依,生死交互。
妙矣灵通,混然本素。
用与性齐,语与默寓。
三世现前,十方顿赴。
非知而知,不住而住。
永言大观,唯心是务。

瞻双塔

宋代:释守卓

竞传垂手设三关,又说常锋示一拳。
谁信云根涌双塔,松风歷歷更幽玄。

定上座桥上立有座主问如何是禅河深处须穷底

宋代:释守卓

辨金要识鍮,觅髓须打骨。
平地激风波,禅河没窠窟。
党理亦党亲,成家又成国。
拗拗墝墝,突突兀兀。
无限傍人,眼睛凸出。

偈二十四首 其二○

宋代:释守卓

五五二十五,人人超佛祖。
撩着未知机,黄金成粪土。
诸禅德,莫莽卤,夷门山朝朝走入。
新罗占波国里,卖吉州针。
相逢醉老婆,寻牛撞着虎。

偈二十四首 其一四

宋代:释守卓

心同虚空界,箇中有买卖。
示等虚空法,处处皆周匝。
证得虚空时,全收复是谁。
无是无非法,一离还一合。
不因霜雪苦,那辨岁寒心。

偈二十四首 其七

宋代:释守卓

会与不会,拈却一对。
直截如何,风不鸣条,雨不破块。

偈十九首 其一五

宋代:释守卓

因行不妨掉臂,求他不妨求己。
面前山子若存,处处无风浪起。
一声鸿雁忽闻时,尽在愁人窠窟里。

偈十九首 其三

宋代:释守卓

久雨不晴今日晴,和泥合水要分明。
虚空湿了何妨事,依旧太阳东畔生。

题廓然居士指菴

宋代:释守卓

全指即亡指,应机何有机。
此菴容法界,当处洞真归。
寂是用还是,生非佛亦非。
南方休更问,一笑豁离微。

总颂

宋代:释守卓

人境夺不夺,千手未拈掇。
捧出黄金盘,赠君贮明月。

偈二十四首 其二

宋代:释守卓

见见须教透顶门,顶门开处宝光分。
照彻古今无比况,犹来佛祖是儿孙。
到头珠有水,未免线因针。

白珪无玷

宋代:释守卓

云生不翳空,日上难逃影。
相逢一笑中,何须重反省。

答问颂五首 其二

宋代:释守卓

一棒一条痕,蒺蔾好自吞。
仙陀还蹉过,赢得瞎馿存。

东山礼祖塔二首 其二

宋代:释守卓

古鑑光分前后身,拟于何处拂埃尘。
易观剎海毛端现,难把师心说向人。

虾蟆头上戴青苔

宋代:释守卓

虾蟆头上戴青苔,绣出鸳鸯孰辨猜。
几许离人消息断,一声鸿雁送愁来。

偈二十四首 其一三

宋代:释守卓

日出心光耀,堂堂更孤峭。
天阴性地昏,风寒早闭门。
不知天地者,刚道有干坤。
欲明还得暗,打破却浑仑。
争如回首家乡路,寒食依前是暮春。

贊达磨

宋代:释守卓

神光的的见聱讹,面壁喃喃语更多。
不是梁王先勘破,脱身归去奈渠何。

东山礼祖塔二首 其一

宋代:释守卓

云拥莲峰插太虚,清香不付岭南卢。
而今五叶分明在,触处离披见得无。

释守卓简介

释守卓简介资料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鑑懃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所附介谌撰《行状》,《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守卓诗,以《语录》中《偈颂》部分编为第一卷,散见书中者辑为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