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释守卓 > 释守卓古诗词大全

释守卓的诗

本页收录释守卓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释守卓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释守卓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释守卓代表作品、或喜欢的释守卓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偈二十四首 其一○

宋代:释守卓

古佛真宗,弥满成现。
明眼衲僧,作么生辨。
切忌撞头磕脑。

偈十九首 其四

宋代:释守卓

日出卯,闹炒炒。
于其中,须善巧。
打面还他州土麦,唱歌须是帝乡人。

偈十九首 其九

宋代:释守卓

劝公一,识取心王万事毕。
六尘堆里拾得来,歷劫元来未曾失。

偈二十四首 其二三

宋代:释守卓

过现无三世,星霜有四明。
秋残心似口,冬至眼如眉。
了了何依住,新新孰变移。
岁寒同饮啄,冷暖自家知。

偈二十四首 其二四

宋代:释守卓

心心心,莫谩寻。
道道道,已蹉过。
不蹉过,是什么。
一机全,步步到。
木马已追风,瞎馿倒推磨。

偈十九首 其一

宋代:释守卓

年来乍住甘露,痴钝无可作做。
刚被王官差排,业缘无能回互。
祇得逐浪随波,从教诸方流布。
门前旋买新盐,瓮里有些陈醋。
来者觅茶与茶,大似虽贫而富。
更问祖师西来,老也得住且住。

送诸方行化 其七

宋代:释守卓

食施何如法施均,绿杨青草几番春。
擎盂好好廛中去,莫惜眉毛指向人。

偈二十四首 其四

宋代:释守卓

人无心合道,困来不觉和衣倒。
一老一不老,法身真箇入荒草。
了无来,随分讨,粪扫堆头拾得宝。
木人石女共欢唿,信手拈来用恰好。
青山无尽意无穷,何须更觅来时道。

止堂铭

宋代:释守卓

旨哉斯堂,全观全止。
是止亦止,应现何已。
法尔而然,不默则病。
必尔之归,渊默生定。
妙定圆极,心精发光。
不出户牖,灵鉴十方。
既超动静,无住者存。
居之而安,左右逢原。

偈二十四首 其八

宋代:释守卓

欲明生死须穷道,一叶落时天下秋。
不涉去来常变化,归根得旨但随流。

偈十九首 其五

宋代:释守卓

的的无来去,明明有旧新。
去年今日事,今日去年人。
脱体全收放,随流混主宾。
春光重漏洩,有口不须陈。

送诸方行化 其三

宋代:释守卓

火里生莲世岂知,入廛须是丈夫儿。
毗耶老汉如相扣,报道年来眼搭眵。

偈十九首 其一七

宋代:释守卓

风从何来,雨从何至。
皮下有血,面上有鼻。
脱体相呈,全无忌讳。
明眼衲僧,更须瞥地。
瞥地如何,且莫瞌睡。

偈十九首 其一四

宋代:释守卓

空中呈鸟迹,水上露灯毬。
要辨渠端的,玉人骑铁牛。

偈十九首 其一二

宋代:释守卓

一雨一晴,岩桂加青。
释迦骨髓,弥勒眼睛。
途中无限拕泥者,问渠何日是归程。

偈十九首 其一○

宋代:释守卓

释迦掩室,过犯弥天。
维摩杜词,自救不了。
如何如何,口门太小。

偈二十四首 其一一

宋代:释守卓

粪扫堆头丈六身,入泥入水出家人。
丈夫自有通方眼,认着珍时不是珍。

僧问四料拣因而颂之 其二

宋代:释守卓

夺境不夺人,虚空问四邻。
从来无眹兆,何事起埃尘。

临终前一日和云门曲

宋代:释守卓

衲僧要唱云门曲,六六从来三十六。
曹源有箇痴禅人,解道一生数不足。
数不足,不属金石与丝竹。
等闲一拍五音全,直道如弦已曲录。
从教岁去年来,依旧山青水绿。

偈二十四首 其一八

宋代:释守卓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灯能传百千灯。
此时不彻全身句,眨起眉毛已葛藤。

偈二十四首 其一二

宋代:释守卓

岁时驹过隙,倏忽十月初。
今年寒较早,前日已开炉。
炉边向去者,各各护眉鬚。
分明一路无寒暑,不知何日是归欤。

偈二十四首 其六

宋代:释守卓

开眼即迷,闭眼即错。
古佛巴鼻,何处摸索。

偈二十四首 其九

宋代:释守卓

晴来又雨,雨了又晴。
辉天电闪,震地雷鸣。
争奈室中人不闻何。

偈十九首 其一六

宋代:释守卓

孤村黄叶落,深院桂花香。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偈二十四首 其一六

宋代:释守卓

诸佛不出世,四十九年说。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祖师不西来,少林有妙诀。
西天此土俱拈却,一种平怀当处亲。
若人识祖佛,当处便超越。
大尽三十日,小尽二十九。

释守卓简介

释守卓简介资料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鑑懃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所附介谌撰《行状》,《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守卓诗,以《语录》中《偈颂》部分编为第一卷,散见书中者辑为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