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施肩吾 > 施肩吾古诗词大全

施肩吾的诗

本页收录施肩吾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施肩吾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施肩吾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施肩吾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施肩吾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感遇词

唐代:施肩吾

一种貌如仙,人情要自偏。罗敷有底好,最得使君怜。

送裴秀才归淮南

唐代:施肩吾

怪来频起咏刀头,枫叶枝边一夕秋。
又向江南别才子,却将风景过扬州。

宿四明山

唐代:施肩吾

黎洲老人命余宿,杳然高顶浮云平。
下视不知几千仞,欲晓不晓天鸡声。

玩手植松

唐代:施肩吾

却思毫末栽松处,青翠才将众草分。
今日散材遮不得,看看气色欲凌云。

冬词

唐代:施肩吾

锦绣堆中卧初起,芙蓉面上粉犹残。
台前也欲梳云髻,只怕盘龙手捻难。

经桃花夫人庙

唐代:施肩吾

谁能枉驾入荒榛,随例形相土木身。
不及连山种桃树,花开犹得识夫人。

同张炼师溪行

唐代:施肩吾

青溪道士紫霞巾,洞里仙家旧是邻。
每见桃花逐流水,无回不忆武陵人。

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

唐代:施肩吾

玄发新簪碧藕花,欲添肌雪饵红砂。
世间风景那堪恋,长笑刘郎漫忆家。
明镜湖中休采莲,却师阿母学神仙。
朱丝误落青囊里,犹是箜篌第几弦。

佳人览镜

唐代:施肩吾

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
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

访松岭徐炼师

唐代:施肩吾

千仞峰头一谪仙,何时种玉已成田。
开经犹在松阴里,读到南华第几篇。

幽居乐

唐代:施肩吾

万籁不在耳,寂寥心境清。无妨数茎竹,时有萧萧声。

诮山中叟

唐代:施肩吾

老人今年八十几,口中零落残牙齿。
天阴伛偻带嗽行,犹向岩前种松子。

寄四明山子

唐代:施肩吾

高栖只在千峰里,尘世望君那得知。
长忆去年风雨夜,向君窗下听猿时。

杂曲歌辞·古曲五首

唐代:施肩吾

可怜江北女,惯唱江南曲。摇荡木兰舟,双凫不成浴。
郎为匕上香,妾为笼上灰。归时虽暖热,去罢生尘埃。
夜裁鸳鸯绮,朝织蒲桃绫。欲试一寸心,待缝三尺冰。
怜时鱼得水,怨罢商与参。不如山支子,却解结同心。
红颜感暮花,白日同流水。思君如孤灯,一夜一心死。

观花后游慈恩寺

唐代:施肩吾

世事知难了,应须问苦空。羞将看花眼,来入梵王宫。

夏日题方师院

唐代:施肩吾

火天无处买清风,闷发时来入梵宫。
只向方师小廊下,回看门外是樊笼。

送绝尘子归旧隐二首

唐代:施肩吾

云水千重绕洞门,独归何处是桃源。
仙方不用随身去,留与人间老子孙。
班藤为杖草为衣,万壑千峰独自归。
纵令相忆谁相报,桂树岩边人信稀。

戏郑申府

唐代:施肩吾

年少郑郎那解愁,春来闲卧酒家楼。
胡姬若拟邀他宿,挂却金鞭系紫骝。

寄隐者

唐代:施肩吾

路绝空林无处问,幽奇山水不知名。
松门拾得一片屐,知是高人向此行。

候仙词

唐代:施肩吾

西归公子何时降,南岳先生早晚来。
巡历世间犹未遍,乞求鸾鹤且裴回。

望晓词

唐代:施肩吾

揽衣起兮望秋河,濛濛远雾飞轻罗。
蟠桃树上日欲出,白榆枝畔星无多。

杂曲歌辞·起夜来

唐代:施肩吾

香销连理带,尘覆合欢杯。懒卧相思枕,愁吟起夜来。

自述

唐代:施肩吾

箧贮灵砂日日看,欲成仙法脱身难。
不知谁向交州去,为谢罗浮葛长官。

湘竹词

唐代:施肩吾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

送人归台州

唐代:施肩吾

莫驱归骑且徘徊,更遣离情四五杯。
醉后不忧迷客路,遥看瀑布识天台。

施肩吾简介

施肩吾简介资料 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字希圣,号东斋。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杭州第一位状元。生于唐杭州府新城县招贤、招贤德乡(新登县,今富阳洞桥镇贤德村,因民国18年(1929)划区,建立乡镇制。新登县招贤、招德两乡划归分水县,1961年8月10日,恢复富阳县建制。原富阳、新登两县行政区域和分水贤德公社原合并重置富阳县,故有分水县人一说)。是集诗人、道学家、台湾澎湖的第一位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传奇人物。早年读书分水五云山、龙门等地。元和二年(807)举进士,知贡举太常少卿李建试之《太羹不和赋》、《早春茂雪诗》,以第13人及第。然淡于名利,不待授官,即东归。临行,张籍等著名文士为之赋诗饯行,传为韵事,既归,心慕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县)为古十二真仙羽化之地,筑室隐居,潜心修道炼丹。世称华阳真人,俗又称为“施状元”。晚年,率族人渡海避乱,至澎湖列岛定居,为大陆人开发澎潮之先驱。所作《题澎湖屿》诗:“腥噪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少年学采珠,手把生犀照盐水”,以及《感忆》诗:“暂将一苇向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浮鸥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颇能道出其地风光。肩吾工诗,与白居易相友善。著有《西山集》行世,《全唐诗》收录197首。另有道教著作《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