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释广闻 > 释广闻古诗词大全

释广闻的诗

本页收录释广闻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释广闻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释广闻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释广闻代表作品、或喜欢的释广闻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偈颂十八首 其一五

宋代:释广闻

看锢{酉喿},着生铁。
因甚云门心肝五脏,被者僧一搂搂尽。

偈颂十八首 其九

宋代:释广闻

和气祥光霭九垓,新阳端自日边回。
龙峰高处君恩重,先放花从铁树开。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八九

宋代:释广闻

牛头横说竖说,不知有向上关棙。
兴化在大觉棒下,见临济先师于黄檗处喫棒底道理。
狮子咬人,韩獹遂块。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八

宋代:释广闻

若唤作拄杖子,埋没己灵。
不唤作拄杖子,辜负先圣。

妙峰和尚贊

宋代:释广闻

见之目明,气和如春,犹据妙峰顶时平等示人。
望之心折,面冷如铁,犹坐莲峰堂时大默而说。
奔走龙象,鞭斥风霆。
不约而绳,不令而行。
宜其谈笑兴起东菴正脉,廓清末流之辙。
至于灵机绝唱,不堕常调,莫妙乎庚峰定穴者也。

古剑

宋代:释广闻

干戈罢却复何言,六国风清令不传。
犹有当时太平意,尘埋三尺髑髅前。

偈颂十八首 其五

宋代:释广闻

挂域中日月,立方外干坤。
从至尊至贵中得来,向无欲无依中流出。
云行雨施,三草二木。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九四

宋代:释广闻

南屏山高,西湖水急。
还闻偃溪水声么,从者里入。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四八

宋代:释广闻

祖师不来,曹溪路上生深棘。
善财别后,楼阁门前草自青。
直下穿过髑髅,换却眼睛。
欲入洪波里,须是弄潮人。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四四

宋代:释广闻

用东山暗号,虎头戴角出荒草。
唱少林一曲,六六不成三十六。
看不足,听不足,断絃须是鸾胶续。

蒸笼

宋代:释广闻

重重叠叠有来由,热汗通身未肯休。
直得变生为熟去,方知胡餠是馒头。

偈颂十八首 其一一

宋代:释广闻

雪峰据令而行,者僧分疏不下。
雪窦不曾与人葛藤,径山道得也得也。

偈颂十八首 其八

宋代:释广闻

天生有大福德人,与佛同时同现瑞。
是知心与佛心同,母仪天下同化育。
如春及物春无迹,如月印水月无痕。
天人中来道机熟,应身摩耶显慈力。
与天同寿福元元,万年密贊无为治。
山林演此无为法,是亦名为报恩者。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五六

宋代:释广闻

过去一年复一年,未来一日是一日。
拶到力尽神疲,依旧正好着力。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三三

宋代:释广闻

一法若有,山河大地平沈。
万法若无,森罗万像显焕。
旧岁今宵去,去去实不去。
新年明日来,来来实不来。
一法万法,新年旧年。
大地全收,千差一举。
绝去来,没回互。
回时更相涉,不尔依位住。

示头陀过灵隠

宋代:释广闻

头颅如雪困风波,未到灵山未倒戈。
百万人中笑花眼,元来犹有此头陀。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九六

宋代:释广闻

建立法幢,扶持法社。
左之右之,风流儒雅。
全卷全舒珠走盘,正法眼藏增高价。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六九

宋代:释广闻

难难,几何般。
时节难,道路难。
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
难难,达磨不会,大难大难。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四○

宋代:释广闻

向下转去,谁不知有。
向上转去,如十日并照。

化楞严会香烛 其一

宋代:释广闻

椽烛炉香夏九旬,二千年事向谁论。
人家十万春风里,尽是灵山会上人。

人我担贊

宋代:释广闻

先我后人,为谁辛苦。
三百六十骨节,透顶透底全露。
穷鬼子,妨不下担将去。

懒残和尚贊

宋代:释广闻

寒涕无暇收,高风自然足。
客来知不知,吾芋恰新熟。

送愚菴和尚赴资福

宋代:释广闻

十分消息在竿头,片甲纤鳞未足收。
怪得一番浮子动,西湖明月上金鈎。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二三

宋代:释广闻

世界恁么热,今日何似昨日。
庭柯一叶落,前秋不觉后秋。
通方达士未举先知,不是俊流徒劳啗啄。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四

宋代:释广闻

人有南北,道无南北。
上中下座,虚空逼塞。
其中有一人半人肯去,说甚开粥相待。
南山别甑炊香,未为分外。

释广闻简介

释广闻简介资料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初谒印铁牛。追随少室睦、无际派甚久。后谒浙翁琰于天童、双径,师之。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住庆元府显应山凈慈禅寺。移住香山智度禅寺、万寿禅寺。淳祐五年(一二四五),移住雪窦资圣禅寺。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凈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隠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