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刘过 > 刘过古诗词大全

刘过的诗

本页收录刘过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刘过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刘过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刘过代表作品、或喜欢的刘过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送胡仲方 其一

宋代:刘过

略无一物将人意,更逐行轩去似飞。
賸把清吟供恵远,聊将远出当依归。

呈徐侍郎兼寄辛幼安 其一

宋代:刘过

当年今日误承恩,自倚容华託至尊。
门外游丝难驻目,依然青草暗长门。

江头送赵教即席同赋

宋代:刘过

东州二三子,相送黄鹤矶。
渭北烟树合,江南春水肥。
波宽鱼意足,沙浅鸟痕微。
我亦欲东去,斜风雨湿衣。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 书院

宋代: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便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同曹元章游新安寺

宋代:刘过

畏暑倦杯酌,修廊散步行。
寺深藏古意,蝉老带秋声。
去就诸缘薄,穷通一念轻。
更寻水清处,为我濯尘缨。

无锡道观

宋代:刘过

门外红尘市一廛,买瓜买李兴悠然。
树根石透月洒落,殿阁屋多风折旋。
卖墨道人勤置酒,能诗老子欲飞仙。
髑髅南面蛆虫辈,鹏鷃逍遥各自天。

欲游閤皁山

宋代:刘过

仙梯难上尘缘重,俗驾勒回仙有灵。
烟霭糢煳雨昏黑,数峰疑在眼中青。

吴尉东阁西亭 其一

宋代:刘过

袭桂行香径,朱栏稍转西。
水风飕石冷,云月堕檐低。
棋败深杯罚,诗豪健笔题。
舞忙钗鬓乱,更为捧柔荑。

南康天开图画楼

宋代:刘过

楼外烟波渺去鸿,楼头庐阜翠摩空。
故知造物铺张巧,不费丹青点染工。
赤壁江山横夜月,辋川庭馆卧秋风。
祇今满地无图画,尽在西湾杳霭中。

柬胡卫道 其二

宋代:刘过

结束弓刀鞍马间,精神矍铄我犹顽。
褒衣博带休相笑,前带头巾金帽环。

和危府教 其二

宋代:刘过

天上羣仙臺望居,芹宫未是辱泥途。
莫邪变化须臾事,一点一镕金在炉。

三登径山而雨或曰龙王相迎予笑而戏以诗

宋代:刘过

细雨霏霏洒路尘,龙神有意迓佳宾。
世间小节成姑息,尽念熬焦烈骨人。

张帅干席上口占

宋代:刘过

海树婆娑日出东,一年穷处已残冬。
春衫湿到西湖雨,魂梦觉来长乐钟。
梅掷白英楼压凤,灯挑红焰剑缠龙。
便教分阃持麾去,未惬平时锦乡胸。

雨作妨登山 其一

宋代:刘过

莫笑林宗折角巾,雨师坚壁助愁城。
菰蒲乍冷横烟淡,鸥鹭惊秋立水轻。
山势欲穷犹有路,溪流似断又闻声。
好怀聊拟携筇去,政惬农夫荷笠耕。

和危府教 其一

宋代:刘过

先生场屋文之虎,气慑狐狸自不知。
老去莫嫌官尚冷,灞桥风月要新诗。

投诚斋 其六

宋代:刘过

夫子声名号浙西,作成文士欲何为。
达人胸次元无翳,芥子须弥我独知。

九日寄陈君举舍人

宋代:刘过

白髮江湖暗,青灯几席凉。
病身几千百,佳节又重阳。
命也吾何奈,天乎孰可量。
元龙楼百尺,犹得慰行藏。

赠刘叔拟招山

宋代:刘过

不醉何劳饮,无诗底用吟。
百年为客老,一念爱乡心。
草路青原泪,烟波白鹭心。
班超归未得,愁见旧家林。

初伏阙上书得旨还乡上杨守秘书 其二

宋代:刘过

百计归无策,谁知祸有胎。
江河周顗泣,城郭令威来。
访旧鬚俱白,过家心欲摧。
故乡非不好,不是锦衣回。

挂搭松窝

宋代:刘过

十年南北走东西,豪气峥嵘老不衰。
快斩妖魔三尺剑,朗吟风月五言诗。
山无福地吾焉往,神有灵丹世不知。
却恐松窝知此意,一丝挂搭去何疑。

雨作妨登山 其三

宋代:刘过

杖履飘然不整巾,缘何问得梵王城。
淡烟翠湿千螺皱,微日烟消一纸轻。
隔山鸟语如人语,触处风声若水声。
见说一犁今已足,笑歌蓬首饷夫耕。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 谷口

宋代:刘过

水流自何许,远欲穷其源。
石梯苔藓层,微有屐齿痕。

寄李侍郎

宋代:刘过

未照玉堂金炬莲,地官董正职尤专。
常经要足邦中赋,胜算犹烦马上鞭。
黄阁少须持紫橐,黑头早已继青毡。
方今讲论肥民策,不数横流地上钱。

聿追菴题壁

宋代:刘过

路转羊肠曲,山藏蜗角深。
树多成荫密,水少亦悲吟。
露草重阳泪,风花寒食心。
摩挲墓铭看,久立读碑阴。

入徽州

宋代:刘过

白傅庭前正解船,梦中忽已过番川。
红尘冉冉行天上,黄道骎骎近日边。
石洞歙溪俱可砚,山肥徽路总堪田。
把茅便欲侨居去,奈此功名未了缘。

刘过简介

刘过简介资料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为韩侂胄客,不识侂胄之败事,识力远不及辛弃疾。《宋史》无传,生平事迹亦仅见于宋人笔记。著有《龙洲集》、《龙洲词》,存词7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