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李羣玉 > 李羣玉古诗词大全

李羣玉的诗

本页收录李羣玉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李羣玉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李羣玉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李羣玉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李羣玉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送人隐居

唐代:李羣玉

碁局茅亭幽涧滨,竹寒江静远无人。
邨梅尚敛风前笑,沙草初偷雪后春。
鹏鷃喻中消日月,沧浪歌里放心神。
平生自有烟霞志,久欲抛身狎隐沦。

早鸿

唐代:李羣玉

木落波浪动,南飞闻夜鸿。
参差天汉雾,嘹唳月明风。
野水莲茎折,寒泥稻穗空。
无令一行侣,相失五湖中。

湖阔

唐代:李羣玉

楚色笼青草,秋风洗洞庭。
夕霏生水寺,初月尽云汀。
櫂响来空阔,渔歌发杳冥。
欲浮阑下艇,一到斗牛星。

云安

唐代:李羣玉

滩恶黄牛吼,城孤白帝秋。
水寒巴字急,歌迥竹枝愁。
树暗荆王馆,云昏蜀客舟。
瑶姬不可见,行雨在高丘。

送魏珪觐省

唐代:李羣玉

木落楚色深,风高浪花白。
送君飞一叶,鸟逝入空碧。
猗欤白华秀,伤心倚门夕。
不知云涨遥,万里看咫尺。
萧萧青枫岸,去掩江山宅。
离觞有黄花,节物助凄戚。
潇湘入

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 二

唐代:李羣玉

行尽崎岖路,惊从汗漫游。
青天豁眼快,碧海醒心秋。
便欲寻河汉,因之犯斗牛。
九霄身自致,何必遇浮丘。

送友人之峡

唐代:李羣玉

东吴有赋客,愿识阳臺仙。
彩毫飞白云,不减郢中篇。
楚水五月浪,轻舟入暮烟。
巫云多感梦,桂檝早回旋。

感兴四首 四

唐代:李羣玉

朔雁衔边秋,寒声落燕代。
先惊愁人耳,颜髮潜消改。
凝云蔽洛浦,梦寐劳光彩。
天边无书来,相思泪成海。

吾道

唐代:李羣玉

吾道成微哂,时情付绝言。
凤兮衰已尽,犬也吠何繁。
轻重忧衡曲,妍媸虑镜昏。
方忻耳目净,谁到翟公门。

感兴四首 二

唐代:李羣玉

昔窃不死药,奔空有嫦娥。
盈盈天上艳,孤洁栖金波。
织女了无语,长宵隔银河。
轧轧挥素手,几时停玉梭。

我思何所在

唐代:李羣玉

我思何所在,乃在阳臺侧。
良宵相望时,空此明月色。
归魂泊湘云,飘荡去不得。
觉来理舟檝,波浪春湖白。
烟光浩楚秋,瑶草不忍摘。
因书天末心,繫此双飞翼。

旅泊

唐代:李羣玉

摇落江天里,飘零倚客舟。
短篇纔遣闷,小酿不供愁。
沙雨潮痕细,林风月影稠。
书空闲度日,深拥破貂裘。

伤思

唐代:李羣玉

八月白露浓,芙蓉抱香死。
红枯金粉堕,寥落寒塘水。
西风团叶下,叠縠参差起。
不见櫂歌人,空垂绿房子。

客愁二首 二

唐代:李羣玉

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长。
凭送湘流水,绵绵入帝乡。

湘阴江亭却寄友人

唐代:李羣玉

湘岸初晴淑景迟,风光正是客愁时。
幽花暮落骚人浦,芳草春深帝子祠。
往事隔年如过梦,旧游回首谩劳思。
烟波自此扁舟去,小酌文园杳未期。

晚莲

唐代:李羣玉

露冷芳意尽,稀疎空碧荷。
残香随暮雨,枯蕊堕寒波。
楚客罢奇服,吴姬停櫂歌。
涉江无可寄,幽恨竟如何。

辱绵州于中丞书信

唐代:李羣玉

一缄垂露到云林,中有孙阳念骥心。
万木自凋山不动,百川皆旱海长深。
风标想见瑶臺鹤,诗韵如闻渌水琴。
他日纵陪池上酌,已应难到暝猨吟。

与三山人夜话

唐代:李羣玉

静谈云鹤趣,高会两三贤。
酒思弹琴夜,茶芳向火天。
兔裘堆膝暖,鸠杖倚牀偏。
各厌池笼窄,相看意浩然。

送郑子宽弃官东游便归女几

唐代:李羣玉

八月湖浸天,扬帆入秋色。
岷峨雪气来,寒涨潇湘碧。
子真冥鸿志,不逐笼下翼。
九女叠云屏,于焉恣栖息。
新诗山水思,静入陶谢格。
困醉松花春,追攀紫烟客。
相逢十年旧,嚬笑等欢慽。
一饭玉露蔬,中肠展堆积。
停食不尽意,倾意怅可惜。
云水一分飞,离忧洞庭侧。
迴车三乡路,仙菊正堪摘。
寄谢杜兰香,何年别张硕。

送萧十二校书赴郢州婚姻

唐代:李羣玉

蓬莱才子即萧郎,彩服青书卜凤皇。
玉珮定催红粉色,锦衾应惹翠云香。
马穿暮雨荆山远,人宿寒灯郢梦长。
领取和鸣好风景,石城花月送归乡。

长沙紫极宫雨夜愁坐

唐代:李羣玉

独坐高斋寒拥衾,洞宫臺殿窅沈沈。
春灯含思静相伴,夜雨滴愁更向深。
穷达未知他日事,是非皆到此时心。
羁栖摧剪平生志,抱膝时为梁甫吟。

劝人庐山读书

唐代:李羣玉

怜君少隽利如锋,气爽神清刻骨聪。
片玉若磨唯转莹,莫辞云水入庐峰。

洞庭入澧江寄巴丘故人

唐代:李羣玉

四月桑半枝,吴蚕初弄丝。
江行好风日,燕舞轻波时。
去事旋成梦,来欢难预期。
唯凭东流水,日夜寄相思。

伤友

唐代:李羣玉

玉棺来九天,凫舃掩穷泉。
芜没池塘屿,凄凉翰墨筵。
短期存大梦,旧好委浮烟。
我有幽兰曲,因君遂绝弦。

九日越臺

唐代:李羣玉

旭日高山上,秋天大海隅。
黄花罗粔籹,绛实簇茱萸。
病久欢情薄,乡遥客思孤。
无心同落帽,天际望归途。

李羣玉简介

李羣玉简介资料 李羣玉,字文山,[澧]沣州人。性旷逸,赴举一上而止,惟以吟咏自适。裴休观察湖南,延致之。及为相,以诗论荐,授弘文馆校书郎。未几,乞假归卒。集三卷,后集五卷,今编诗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