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林光朝 > 林光朝古诗词大全

林光朝的诗

本页收录林光朝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林光朝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林光朝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林光朝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林光朝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城山国清塘

宋代:林光朝

烛龙醉倒不开眼,遮空万里云张繖。
小舟塘外日溶溶,渔歌忽断荷花风。
倚岩僧舍扃深户,我来跋涉拳肩股。
喘停更促短筇上,怪石周遭卧万鼓。
况是秋风到此山,惟有孤鸿时往还。
劳劳百年共缠缚,不似青山长自闲。
古人古人嗟已远,长歌商颂归来晚。

代陈季若上张帅 其六

宋代:林光朝

铜柱参天桂叶稠,公侯遗爱在南州。
绳桥竹屋连溪曲,大贝明珠尽海头。

次韵奉酬赵校书子直

宋代:林光朝

雁塔新题墨未干,去年灯火向秋阑。
趣看天禄青藜杖,怕着王孙紫绮冠。
好在三山寻浩渺,何如一纸问平安。
觚稜放月无人到,玉糁初成许共餐。

次韵呈胡侍郎邦衡

宋代:林光朝

声教从今已远覃,翩翩作者问谁堪。
石经犹有中郎蔡,金匮曾夸太史谈。
至竟银鈎并铁画,相传海北到天南。
诸生考古头浑白,禹穴何时更许探。

代陈季若上张帅 其四

宋代:林光朝

长陪彩仗下蓬莱,万岁声中霁色开。
自是北门须卧护,双旌迢递日边来。

直甫见示次云乞豫章集数诗偶成二小绝因以自喻 其一

宋代:林光朝

修水佳人白玉栏,花前何似妾容顔。
从来未省伤春意,犹自楼头画远山。

代陈季若上张帅 其一○

宋代:林光朝

南墙鉅竹拂青烟,正在空斋簿领前。
欲向韩门借余润,乞将白璧种蓝田。

生女

宋代:林光朝

贫家生一女,蟋蟀催寒杵。
富家生一女,煖风来玉树。
富家生女纔及筓,阿官门前筑新堤。
贫家不生女,饭牛小儿安得妻。
荆钗玉珰各随分,醉中之天无高低。

代陈季若上张帅 其七

宋代:林光朝

骀荡春风散百城,钓鳌江上棹歌声。
官军不遣征徭少,烧尽柴炉说太平。

代陈季若上张帅 其三

宋代:林光朝

晋公当日只平淮,何事都人尚尔怀。
客有昌黎韩吏部,独将大笔扫苍苔。

乞猫

宋代:林光朝

宁可时时被鼠煎,狂猫一夜不成眠。
广南六月官军到,见说人家断火烟。

道桐庐有诗示成季

宋代:林光朝

此是滩头处士家,我从何日离天涯。
木棉高长云成絮,瞿麦平铺雪作花。

傅使君安道再有治莆之命取道城外还泉南得来书云已出十里

宋代:林光朝

何事风流旧使君,江边听说下朱旛。
逢迎要问平津邸,准拟来唿垤泽门。
竹马已喧明月浦,篮舆却出杏花村。
不知锦瑟流传徧,欲愈头风好细论。

芹斋诗

宋代:林光朝

春风芹下足迟留,白鸟平田忆旧游。
说尽轩裳还过眼,读残书卷复从头。
偶逢隐几何须问,不到投簪便拟休。
平世声名如皦日,欲将何地置巢由。

代陈季若上张帅 其八

宋代:林光朝

天边草木旧知名,为道潢池莫弄兵。
野市旋收黄犊去,明时火急趁春耕。

同张明府游国清湖

宋代:林光朝

一夕湖头春欲动,便从湖尾穿蒲弄。
层波赤鲤不易得,纵有笭箵何所用。
未应索句如索逋,昨者浮家仍有无。
不然汗漫十日走重湖,更数大孤连小孤。

枕疾逾旬蒙丞相访问仍辱宠示名篇辄搜枯肠次严韵以塞来使

宋代:林光朝

丞相严装似燕居,为怜消渴到相如。
病多得艾三年远,歌杂成琴十日余。
绿野忽传春草句,白头还对朵云书。
若为追逐园林胜,百转愁肠亦少舒。

答人问忠恕而已矣

宋代:林光朝

南人偏识荔支奇,滋味难言只自知。
刚被北人来借问,香甜两字且酬伊。

上何着作晋之

宋代:林光朝

曾向东南识大名,几年怀想浙涛声。
众人欲杀定谁惜,与世不谐空自清。
浩气养成天地小,宦情都付羽毛轻。
三山依约诛茅日,头白归来笑李生。

直甫见示次云乞豫章集数诗偶成二小绝因以自喻 其二

宋代:林光朝

莫怪骚人太颉颃,曾闻阿母语刘郎。
神仙本自无言说,尸解由来最下方。

答人问仁者安仁

宋代:林光朝

千年古道万年堤,老牯循循不解迷。
牧子不知何处在,乱山荒草鹧鸪啼。

送别奉常林使君黄中易守延平

宋代:林光朝

去时胡不到瓜时,上日多应柳絮飞。
卧辙只缘滕壤少,怀章须要越人肥。
三千仪礼非绵蕝,五十行春尚彩衣。
莫爱传经似齐鲁,石渠长是待公归。

送别陈侍郎应求知泉州

宋代:林光朝

百片牙旗水面长,蔡邕题在刺桐乡。
十年杯酒开云榭,一样官衔过洛阳。
我亦携家缘送客,谁能扫地自焚香。
野桥冲腊寒梅白,莫要登临忆侍郎。

代陈季若上张帅 其五

宋代:林光朝

柳堤九曲暗青丝,画戟丛中昼影迟。
传说姑苏新乐府,只缘太守例能诗。

送别傅郎中安道持节闽中

宋代:林光朝

忽然乡思若为收,莫到三茅最上头。
二月东瓯看负弩,一天南荡想行舟。
过家上冢从今数,落絮飞花合昼游。
料得甘泉来奏计,定应前席莫迟留。

林光朝简介

林光朝简介资料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谦之,号艾轩,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曾再试礼部不第,往从尹焞游。通六经百氏,从学者数百人,伊洛之学倡于东南自光朝始。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及进士第,调袁州司户参军,知永福县。召试馆职。干道五年(一一六九)为祕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歷着作佐郎、着作郎、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九年,出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改广南东路。二年,因督捕茶寇有劳,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四年,为孝宗讲解《中庸》称善,除中书舍人。因封还谢廓然迁殿中侍御史词头,出知婺州,引疾奉祠。五年卒,年六十五。有《艾轩集》二十卷(本集宋刘克庄序),已佚。明正德十六年郑岳据传录本选刊为十卷。事见《周文忠集》卷六三《林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林光朝诗,以明郑岳刊《艾轩集》(藏北京图书馆,其中诗一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