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李隆基 > 李隆基的名言名句

李隆基千古名句

本页收录李隆基的名句/名言大全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名人名句的介绍可以了解李隆基的文字风格。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李隆基经典语录或喜欢的李隆基的古诗名句,欢迎分享。

  • 1. 一览遗芳翰,千载肃如神。展开
    长榆息烽火,高柳静风尘。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
    昔是潜龙地,今为上理辰。时平乘道泰,聊赏遇年春。
    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一览遗芳翰,千载肃如神。

    李隆基:《登蒲州逍遥楼

  • 2. 直为经过行处乐,不知虚度两京春。展开

    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直为经过行处乐,
    不知虚度两京春。去年馀闰今春早,曙色和风著花草。
    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自从关路入秦川,
    争道何人不戏鞭。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远看骊岫入云霄,
    预想汤池起烟雾。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 3. 昔时吴会静,今日虏庭虚。展开
    振武威荒服,扬文肃远墟。金坛申将礼,玉节授军符。
    免胄三方外,衔刀万里馀。昔时吴会静,今日虏庭虚。
    分阃仍推毂,援桴且训车。风扬旌旆远,雨洗甲兵初。
    坐见台阶谧,行闻袄祲除。檄来虽插羽,箭去亦飞书。
    舟楫功须著,盐梅望匪疏。不应陈七德,欲使化先敷。

    李隆基:《饯王晙巡边

  • 4. 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展开
    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
    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
    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
    尽节恢时佐,输诚御寇场。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

    李隆基:《送张说巡边

  • 5. 去年馀闰今春早,曙色和风著花草。展开

    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直为经过行处乐,
    不知虚度两京春。去年馀闰今春早,曙色和风著花草。
    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自从关路入秦川,
    争道何人不戏鞭。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远看骊岫入云霄,
    预想汤池起烟雾。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 6. 顾惭嗣宝历,恭承天下平。展开
    有隋政昏虐,群雄已交争。先圣按剑起,叱咤风云生。
    饮马河洛竭,作气嵩华惊。克敌睿图就,擒俘帝道亨。
    顾惭嗣宝历,恭承天下平。幸过翦鲸地,感慕神且英。

    李隆基:《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

  • 7.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展开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李隆基:《端午

  • 8. 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展开
    紫府求贤士,清溪祖逸人。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
    间有幽栖者,居然厌俗尘。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调神。
    地道逾稽岭,天台接海滨。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

    李隆基:《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

  • 9. 讲学试诵论,阡陌劝耕桑。展开
    眷言思共理,鉴梦想维良。猗欤此推择,声绩著周行。
    贤能既俟进,黎献实伫康。视人当如子,爱人亦如伤。
    讲学试诵论,阡陌劝耕桑。虚誉不可饰,清知不可忘。
    求名迹易见,安贞德自彰。讼狱必以情,教民贵有常。
    恤惸且存老,抚弱复绥强。勉哉各祗命,知予眷万方。

    李隆基:《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

  • 10. 苦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展开
    啄木觜距长,凤凰羽毛短。苦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

    李隆基:《续薛令之题壁

  • 11. 自从关路入秦川,争道何人不戏鞭。展开

    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直为经过行处乐,
    不知虚度两京春。去年馀闰今春早,曙色和风著花草。
    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自从关路入秦川,
    争道何人不戏鞭。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远看骊岫入云霄,
    预想汤池起烟雾。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 12.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展开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 13. 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展开
    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
    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
    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
    尽节恢时佐,输诚御寇场。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

    李隆基:《送张说巡边

  • 14. 眷言思共理,鉴梦想维良。展开
    眷言思共理,鉴梦想维良。猗欤此推择,声绩著周行。
    贤能既俟进,黎献实伫康。视人当如子,爱人亦如伤。
    讲学试诵论,阡陌劝耕桑。虚誉不可饰,清知不可忘。
    求名迹易见,安贞德自彰。讼狱必以情,教民贵有常。
    恤惸且存老,抚弱复绥强。勉哉各祗命,知予眷万方。

    李隆基:《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

  • 15. 鸣笳从此去,行见洛阳宫。展开
    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山川入虞虢,风俗限西东。
    树古棠阴在,耕馀让畔空。鸣笳从此去,行见洛阳宫。

    李隆基:《途次陕州

  • 16.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展开
    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
    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
    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
    尽节恢时佐,输诚御寇场。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

    李隆基:《送张说巡边

  • 17. 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展开
    紫府求贤士,清溪祖逸人。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
    间有幽栖者,居然厌俗尘。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调神。
    地道逾稽岭,天台接海滨。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

    李隆基:《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

  • 18. 免胄三方外,衔刀万里馀。展开
    振武威荒服,扬文肃远墟。金坛申将礼,玉节授军符。
    免胄三方外,衔刀万里馀。昔时吴会静,今日虏庭虚。
    分阃仍推毂,援桴且训车。风扬旌旆远,雨洗甲兵初。
    坐见台阶谧,行闻袄祲除。檄来虽插羽,箭去亦飞书。
    舟楫功须著,盐梅望匪疏。不应陈七德,欲使化先敷。

    李隆基:《饯王晙巡边

  • 19. 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展开
    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
    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
    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
    尽节恢时佐,输诚御寇场。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

    李隆基:《送张说巡边

  • 20. 舟楫功须著,盐梅望匪疏。展开
    振武威荒服,扬文肃远墟。金坛申将礼,玉节授军符。
    免胄三方外,衔刀万里馀。昔时吴会静,今日虏庭虚。
    分阃仍推毂,援桴且训车。风扬旌旆远,雨洗甲兵初。
    坐见台阶谧,行闻袄祲除。檄来虽插羽,箭去亦飞书。
    舟楫功须著,盐梅望匪疏。不应陈七德,欲使化先敷。

    李隆基:《饯王晙巡边

  • 21.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展开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李隆基:《观拔河俗戏

  • 22. 棠棣花重发,鴒原鸟再飞。展开
    昔见漳滨卧,言将人事违。今逢庆诞日,犹谓学仙归。
    棠棣花重发,鴒原鸟再飞。
    德比代云布,心如晋水清。

    李隆基:《

  • 23. 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展开
    长榆息烽火,高柳静风尘。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
    昔是潜龙地,今为上理辰。时平乘道泰,聊赏遇年春。
    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一览遗芳翰,千载肃如神。

    李隆基:《登蒲州逍遥楼

  • 24. 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展开

    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直为经过行处乐,
    不知虚度两京春。去年馀闰今春早,曙色和风著花草。
    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自从关路入秦川,
    争道何人不戏鞭。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远看骊岫入云霄,
    预想汤池起烟雾。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 25. 山川入虞虢,风俗限西东。展开
    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山川入虞虢,风俗限西东。
    树古棠阴在,耕馀让畔空。鸣笳从此去,行见洛阳宫。

    李隆基:《途次陕州

李隆基简介

李隆基介绍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