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李嘉祐 > 李嘉祐古诗词大全

李嘉祐的诗

本页收录李嘉祐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李嘉祐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李嘉祐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李嘉祐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李嘉祐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送舍弟

唐代:李嘉祐

诸谢偏推永嘉守,三何独许水曹郎。老兄鄙思难俦匹,
令弟清词堪比量。叠嶂入云藏古寺,高秋背月转南湘。
定知马上多新句,早寄袁溪当八行。

送从侄端之东都

唐代:李嘉祐

虏近人行少,怜君独出城。故关逢落叶,寒日逐徂征。
闻笛添归思,看山惬野情。皇华今绝少,龙名页也相迎。

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

唐代:李嘉祐

吴门别后蹈沧州,帝里相逢俱白头。自叹马卿常带病,
还嗟李广未封侯。棠梨宫里瞻龙衮,细柳营前著豹裘。
想到滑台桑叶落,黄河东注荻花秋。

和韩郎中扬子津玩雪寄严维

唐代:李嘉祐

雪深扬子岸,看柳尽成梅。山色潜知近,潮声只听来。
夜禽惊晓散,春物受寒催。粉署生新兴,瑶华寄上才。

送张惟俭秀才入举

唐代:李嘉祐

清秀过终童,携书访老翁。以吾为世旧,怜尔继家风。
淮岸经霜柳,关城带月鸿。春归定得意,花送到东中。

留别毗陵诸公

唐代:李嘉祐

久作涔阳令,丹墀忽再还。凄凉辞泽国,离乱到乡山。
北固滩声满,南徐草色闲。知心从此别,相忆鬓毛斑。

送从叔阳冰祇召赴都

唐代:李嘉祐

自小从游惯,多由戏笑偏。常时矜礼数,渐老荷优怜。
见主承休命,为郎贵晚年。伯喈文与篆,虚作汉家贤。

题游仙阁白公庙

唐代:李嘉祐

仙冠轻举竟何之,薜荔缘阶竹映祠。甲子不知风驭日,
朝昏唯见雨来时。霓旌翠盖终难遇,流水青山空所思。
逐客自怜双鬓改,焚香多负白云期。

九日送人

唐代:李嘉祐

晴景应重阳,高台怆远乡。水澄千室倒,雾卷四山长。
受节人逾老,惊寒菊半黄。席前愁此别,未别已沾裳。

登楚州城望驿路,十馀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

唐代:李嘉祐

十里山村道,千峰栎树林。霜浓竹枝亚,岁晚荻花深。
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幽居虽可羡,无那子牟心。

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

唐代:李嘉祐

一官万里向千溪,水宿山行鱼浦西。日晚长烟高岸近,
天寒积雪远峰低。芦花渚里鸿相叫,苦竹丛边猿暗啼。
闻道慈亲倚门待,到时兰叶正萋萋。

宋州东登望题武陵驿

唐代:李嘉祐

梁宋人稀鸟自啼,登舻一望倍含凄。白骨半随河水去,
黄云犹傍郡城低。平陂战地花空落,旧苑春田草未齐。
明主频移虎符守,几时行县向黔黎。

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上人

唐代:李嘉祐

法许庐山远,诗传休上人。独归双树宿,静与百花亲。
对物虽留兴,观空已悟身。能令折腰客,遥赏竹房春。

送上官侍御赴黔中

唐代:李嘉祐

莫向黔中路,令人到欲迷。水声巫峡里,山色夜郎西。
树隔朝云合,猿窥晓月啼。南方饶翠羽,知尔饮清溪。

同皇甫冉登重玄阁

唐代:李嘉祐

高阁朱栏不厌游,蒹葭白水绕长洲。孤云独鸟川光暮,
万井千山海色秋。清梵林中人转静,夕阳城上角偏愁。
谁怜远作秦吴别,离恨归心双泪流。

和都官苗员外秋夜省直对雨简诸知己

唐代:李嘉祐

多雨南宫夜,仙郎寓直时。漏长丹凤阙,秋冷白云司。
萤影侵阶乱,鸿声出苑迟。萧条人吏散,小谢有新诗。

送崔十一弟归北京

唐代:李嘉祐

潘郎美貌谢公诗,银印花骢年少时。
楚地江皋一为别,晋山少水独相思。

白鹭

唐代:李嘉祐

江南渌水多,顾影逗轻波。落日秦云里,山高奈若何。

元日无衣冠入朝,寄皇甫拾遗冉、从弟补阙纾

唐代:李嘉祐

伏奏随廉使,周行外冗员。白髭空受岁,丹陛不朝天。
秉烛千官去,垂帘一室眠。羡君青琐里,并冕入炉烟。

登秦岭

唐代:李嘉祐

南登秦岭头,回望始堪愁。汉阙青门远,高山蓝水流。
三湘行客去,九陌故人游。从此辞乡泪,双垂不复收。

送窦拾遗赴朝,因寄中书十七弟(窦拾遗叔向

唐代:李嘉祐

自叹未沾黄纸诏,那堪远送赤墀人。老为侨客偏相恋,
素是诗家倍益亲。妻儿共载无羁思,鸳鹭同行不负身。
凭尔将书通令弟,唯论华发愧头巾。

登湓城浦望庐山初晴,直省赍敕催赴江阴

唐代:李嘉祐

西望香炉雪,千峰晚色新。白头悲作吏,黄纸苦催人。
多负登山屐,深藏漉酒巾。伤心公府内,手板日相亲。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代:李嘉祐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送裴宣城上元所居

唐代:李嘉祐

水流过海稀,尔去换春衣。泪向槟榔尽,身随鸿雁归。
草思晴后发,花怨雨中飞。想到金陵渚,酣歌对落晖。

送王正字山寺读书

唐代:李嘉祐

欲究先儒教,还过支遁居。山阶闲听法,竹径独看书。
向日荷新卷,迎秋柳半疏。风流有佳句,不似带经锄。

李嘉祐简介

李嘉祐简介资料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 李嘉祐是中唐肃、代宗两朝时期的才子,是继郑虔之后向台州传播盛唐文化的第二位著名文人,位居刺史。《台州府志·名宦》郑虔本传与李嘉祐本传紧连,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间隔时间约有半个世纪,却未见第三个名宦立传,看来是历史选择了他们。郑、李二人命运多少也有些相似:同是才子;同处于肃宗即位,朝中排挤旧臣于至德二年(757)以“罪”贬出长安(原因虽各不同:郑虔由著作郎严谴台州任司户,李嘉祐由侍御史贬江西任鄱阳令);郑虔开创一代文风,终于台州不久,李嘉祐来台州任刺史,未归朝而卒。(748)进士,授秘书正字。李嘉祐诗风,中年后从描写风景转向关注社会现实,特别是他描写江浙一带战事频繁(安禄山后,刘展、袁晁等相继为乱),造成平民流离失所之苦,比较真切,对后代有认识价值。如,宝应年间写有《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县山水上李太尉》(《全唐诗》卷二O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