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李嘉祐 > 李嘉祐古诗词大全

李嘉祐的诗

本页收录李嘉祐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李嘉祐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李嘉祐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李嘉祐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李嘉祐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送从姪端之东都

唐代:李嘉祐

虏近人行少,怜君独出城。
故关逢落叶,寒日逐徂征。
闻笛添归思,看山惬野情。
皇华今绝少,龙頟也相迎。

登楚州城望驿路十余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

唐代:李嘉祐

十里山村道,千峰栎树林。
霜浓竹枝亚,岁晚荻花深。
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幽居虽可羡,无那子牟心。

晚春送吉校书归楚州

唐代:李嘉祐

诗人饶楚思,淮上及春归。
旧浦菱花发,闲门柳絮飞。
高名乡曲重,少事道流稀。
定向渔家醉,残阳卧钓矶。

秋晓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

唐代:李嘉祐

万畦新稻傍山村,数里深松到寺门。
幸有香茶留穉子,不堪秋草送王孙。
烟尘怨别唯愁隔,井邑萧条谁忍论。
莫怪临歧独垂泪,魏舒偏念外家恩。

故燕国相公輓歌二首 一

唐代:李嘉祐

文若为全德,留侯是重名。
论公长不宰,因病得无生。
大梦依禅定,高坟共化城。
自应怜寂灭,人世但伤情。

题灵臺县东山村主人

唐代:李嘉祐

处处征胡人渐稀,山村寥落暮烟微。
门临莽苍经年闭,身逐嫖姚几日归。
贫妻白髮输残税,余寇黄河未解围。
天子如今能用武,祗应岁晚息兵机。

故燕国相公輓歌二首 二

唐代:李嘉祐

共美持衡日,皆言折槛时。
蜀侯供庙略,汉主缺台司。
车马行仍止,笳箫咽又悲。
今年杜陵陌,殄瘁百花迟。

袁江口忆王司勋王吏部二郎中起居十七弟

唐代:李嘉祐

京华不啻三千里,客泪如今一万双。
若个最为相忆处,青枫黄竹入袁江。

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上人

唐代:李嘉祐

法许庐山远,诗传休上人。
独归双树宿,静与百花亲。
对物虽留兴,观空已悟身。
能令折腰客,遥赏竹房春。

暮春宜阳郡斋愁坐忽枉刘七侍御新诗因以酬答

唐代:李嘉祐

子规夜夜[啼]槠叶,远道逢春半是愁。
芳草伴人还易老,落花随水亦东流。
山临睥睨恆多雨,地接潇湘畏及秋。
唯羡君为周柱史,手持黄纸到沧洲。

和韩郎中扬子津翫雪寄严维

唐代:李嘉祐

雪深扬子岸,看柳尽成梅。
山色潜知近,潮声只听来。
夜禽惊晓散,春物受寒催。
粉署生新兴,瑶华寄上才。

送李中丞杨判官

唐代:李嘉祐

射策名先着,论兵气自雄。
能全季布诺,不道鲁连功。
流水蒹葭外,诸山睥睨中。
别君秋日晚,回首夕阳空。

五言登郡北佛龛一首

唐代:李嘉祐

石壁江城后,篮舆晚蹔登。
古龛千塔佛,秋树一山僧。
清磬和虚籁,香泉吐暗藤。
愿将身洒扫,求官复作能。

游徐城河忽见清淮因寄赵八

唐代:李嘉祐

自缘迟暮忆沧洲,翻爱南河浊水流。
初过重阳惜残菊,行看旧浦识羣鸥。
朝霞映日同归处,暝柳摇风欲别秋。
长恨相逢即分首,含情掩泪独回头。

七言谒倍城县南香积寺老师一首

唐代:李嘉祐

竹林青青山寺幽,老僧禅坐对江流。
长眉(尘)亷襜寂不语,能令过客小低头。
黄昏钟竟香烟起,行舟去去心何已。
回看石壁莲花宫,纱灯一点蒙笼里。

常州韦郎中汎舟见饯

唐代:李嘉祐

主人冯轼贵,送客汎舟稀。
逼岸随芳草,回桡背落晖。
映花双节驻,临水伯劳飞。
醉与羣公狎,春塘露冕归。

送严员外

唐代:李嘉祐

春风倚櫂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送陆澧还吴中

唐代:李嘉祐

瓜步寒潮送客,杨花暮雨霑衣。
故乡南望何处,春水连天独归。

蒋山开善寺

唐代:李嘉祐

山殿秋云里,香烟出翠微。
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
下界千门在,前朝万事非。
看心兼送目,葭菼自依依。

与从弟正字从兄兵曹宴集林园

唐代:李嘉祐

竹窓松户有佳期,美酒香茶慰所思。
辅嗣外生还解易,惠连羣从总能诗。
檐前花落春深后,谷里莺啼日暮时。
去路归程仍待月,垂缰不控马行迟。

送韦司直西行

唐代:李嘉祐

不耻青袍故,尤宜白髮新。
心朝玉皇帝,貌似紫阳人。
湘浦眠销日,桃源醉度春。
能文兼证道,庄叟是前身。

春日忆家

唐代:李嘉祐

自觉劳乡梦,无人见客心。
空余庭草色,日日伴愁襟。

送窦拾遗赴朝因寄中书十七弟

唐代:李嘉祐

自叹未霑黄纸诏,那堪远送赤墀人。
老为侨客偏相恋,素是诗家倍益亲。
妻儿共载无羁思,鸳鹭同行不负身。
凭尔将书通令弟,唯论华髮愧头巾。

袁江口忆王司勋、王吏部二郎中、起居十七弟

唐代:李嘉祐

京华不啻三千里,客泪如今一万双。
若个最为相忆处,青枫黄竹入袁江。

送陆澧还吴中(一作刘长卿诗)

唐代:李嘉祐

瓜步寒潮送客,杨花暮雨沾衣。
故乡南望何处,春水连天独归。

李嘉祐简介

李嘉祐简介资料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 李嘉祐是中唐肃、代宗两朝时期的才子,是继郑虔之后向台州传播盛唐文化的第二位著名文人,位居刺史。《台州府志·名宦》郑虔本传与李嘉祐本传紧连,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间隔时间约有半个世纪,却未见第三个名宦立传,看来是历史选择了他们。郑、李二人命运多少也有些相似:同是才子;同处于肃宗即位,朝中排挤旧臣于至德二年(757)以“罪”贬出长安(原因虽各不同:郑虔由著作郎严谴台州任司户,李嘉祐由侍御史贬江西任鄱阳令);郑虔开创一代文风,终于台州不久,李嘉祐来台州任刺史,未归朝而卒。(748)进士,授秘书正字。李嘉祐诗风,中年后从描写风景转向关注社会现实,特别是他描写江浙一带战事频繁(安禄山后,刘展、袁晁等相继为乱),造成平民流离失所之苦,比较真切,对后代有认识价值。如,宝应年间写有《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县山水上李太尉》(《全唐诗》卷二O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