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李端 > 李端古诗词大全

李端的诗

本页收录李端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李端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李端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李端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李端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冬夜与故友聚送吉校书

唐代:李端

途穷别则怨,何必天涯去。共作出门人,不见归乡路。
殷勤执杯酒,怅望送亲故。月色入闲轩,风声落高树。
云霄望且远,齿发行应暮。九日泣黄花,三秋悲白露。
君行过洛阳,莫向青山度。

长门怨(一作长信宫)

唐代:李端

金壶漏尽禁门开,飞燕昭阳侍寝回。
随分独眠秋殿里,遥闻语笑自天来。

江上赛神

唐代:李端

疏鼓应繁丝,送神归九疑。苍龙随赤凤,帝子上天时。
骤雨归山疾,长江下日迟。独怜游宦子,今夜泊天涯。

横吹曲辞 雨雪曲

唐代:李端

天山一丈雪,杂雨夜霏霏。
溼马胡歌乱,经烽汉火微。
丁零苏武别,疎勒范羌归。
若着关头过,长榆叶定稀。

晦日同苗员外游曲江

唐代:李端

晦日同携手,临流一望春。可怜杨柳陌,愁杀故乡人。

送杨少府赴阳翟(即舍人之弟)

唐代:李端

冠带仁兄后,光辉寿母前。
陆云还入洛,潘岳更张筵。
井邑嵩山对,园林颍水连。
东人欲相送,旅舍已潸然。

同苗员外宿荐福寺僧舍

唐代:李端

潘安秋兴动,凉夜宿僧房。倚杖云离月,垂帘竹有霜。
回风生远径,落叶飒长廊。一与交亲会,空贻别后伤.

山中寄苗员外

唐代:李端

鸟鸣花发空山里,衡岳幽人藉草时。既近浅流安笔砚,
还因平石布蓍龟。千寻楚水横琴望。万里秦城带酒思。
闻说潘安方寓直,与君相见渐难期。

同司空文明过坚上人故院(一作过坚上人影堂

唐代:李端

我与雷居士,平生事远公。无人知是旧,共到影堂中。

长安书事寄卢纶

唐代:李端

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翻同老夫见,殊寡少年心。
及此时方晏,因之名亦沈。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
素业在山下,青泉当树阴。交游有凋丧,离别代追寻。
向秀初闻笛,钟期久罢琴。残愁犹满貌,馀泪可沾襟。
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终期入灵洞,相与炼黄金。

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唐代:李端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盘云双鹤下,隔水一蝉鸣。
古道黄花落,平芜赤烧生。
茂陵虽有病,犹得伴君行。

送杨皋擢第归江东

唐代:李端

隋堤望楚国,江上一归人。绿气千樯暮,青风万里春。
试才初得桂,泊渚肯伤蘋。拜手终凄怆,恭承中外亲。

忆友怀野寺旧居(一作答司空文明怀野寺旧居

唐代:李端

自嫌野性共人疏,忆向西林更结庐。
寄谢山阴许都讲,昨来频得远公书。

过谷口元赞善所居(一作赠池阳谷口)

唐代:李端

入谷访君来,秋泉已堪涉。林间人独坐,月下山相接。
重露湿苍苔,明灯照黄叶。故交一不见,素发何稠叠。

赠故将军

唐代:李端

平生在边日,鞍马若星流。独出间千里,相知满九州。
恃功凌主将,作气见王侯。谁道廉颇老,犹能报远雠。

宿石涧店闻妇人哭

唐代:李端

山店门前一妇人,哀哀夜哭向秋云。
自说夫因征战死,朝来逢著旧将军。

卧病别郑锡

唐代:李端

病来喜无事,多卧竹林间。此日一相见,明朝还掩关。
幽人爱芳草,志士惜颓颜。岁晏不我弃,期君在故山。

送潘述宏词下第归江外

唐代:李端

唱高人不和,此去泪难收。
上国经年住,长江满目流。
弈棋知胜偶,射策请焚舟。
应是田□□,玄成许尔游。

杂曲歌辞·千里思

唐代:李端

凉州风月美,遥望居延路。泛泛下天云,青青缘塞树。
燕山苏武上,海岛田横住。更是草生时,行人出门去。

夜寻司空文明逢深上人因寄晋侍御

唐代:李端

鹤裘筇竹杖,语笑过林中。正是月明夜,陶家见远公。
自嫌山客务,不与汉官同。

留别故人

唐代:李端

此别不可道,此心当语谁。
春风灞水上,饮马桃花时。
误作好文士,祗应游宦迟。
留书下朝客,我有故山期。

山中期吉中孚

唐代:李端

行人路不同,花落到山中。水暗蒹葭雾,月明杨柳风。
年华惊已掷,志业飒然空。何必龙钟后,方期事远公。

江上喜逢司空文明

唐代:李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与苗员外山行

唐代:李端

古人留路去,今日共君行。若待青山尽,应逢白发生。
谁知到兰若,流落一书名。

夜宴虢县张明府宅逢宇文评事

唐代:李端

虢田留古宅,入夜足秋风。月影来窗里,灯光落水中。
征诗逢谢客,饮酒得陶公。更爱疏篱下,繁霜湿菊丛。

李端简介

李端简介资料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 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 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